程麗萍
(沈陽中心血站采血一科,遼寧 沈陽 110044)
--護理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發椎管內出血的臨床護理分析
程麗萍
(沈陽中心血站采血一科,遼寧 沈陽 110044)
目的 探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發椎管內出血疾病的臨床護理措施以及護理效果。方法抽選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并發椎管內出血疾病患者28例,回顧其臨床資料,總結護理經驗。結果本組患者經過良好治療以及護理后,核磁共振檢查結果顯示其脊髓硬膜外血腫基本消除,患者持續性胸骨后疼痛癥狀明顯改善,癱瘓癥狀明顯好轉,治療后均康復出院。患者護理滿意度96.4%。結論全面、積極、針對性的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發椎管內出血的治療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提升患者治療積極性、緩解患者治療疼痛、促使患者快速康復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椎管內出血;護理措施
本次研究以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并椎管內出血患者為對象,分析總結該種類型患者的護理措施以及護理效果以供后來借鑒,具體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沈陽中心血站采血一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并發椎管內出血疾病患者28例為對象,本組患者中男18例,女10例,年齡32~70歲,平均(44.8±7.1)歲。本組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規定[1],且本組患者均符合溶栓條件并接受重組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靜脈溶栓治療的適應癥[2]。
1.2 治療 患者入院后即給予尿激酶150 WU溶栓治療。接受溶栓治療10 h以后,患者出現尾骶部刺痛、雙側臀部疼痛癥狀,給予患者腰椎CT檢查,顯示其腰椎1~2椎體椎管內密度不均勻增高,疑為椎管出血癥狀,且患者同時伴有水平脊髓動脈畸形、水平脊髓硬膜外血腫癥狀,醫生立即給予甘露醇脫水、甲強龍激素沖擊、甲鈷胺、神經生長因子營養神經以及硝酸酯類、阿托伐他汀類降脂藥物等聯合治療。
1.3 護理方法 本組患者均給予以下護理措施。
1.3.1 心血管事件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病發2周內極易出現惡性心血管事件,例如心臟破裂、心功能不全、惡性心律失常等[3-4]。護理人員在本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其24 h持續心電檢測,同時給予患者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心率、心律等常規生命體征監測,一旦發現上述指標有異常改變則確定患者為老年心功能不全,針對患者異常改變指標,聯合患者臨床癥狀給予對癥治療以及護理,觀察患者排尿有無異常、血氧飽和度是否恢復、呼吸頻率是否恢復,判斷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1.3.2 感覺運動護理 椎管內出血很有可能造成患者突發癱瘓等癥狀。護理人員在患者治療期間應該每天定時觀察患者意識是否清醒,監測患者瞳孔大小、神經反射是否正常,測定患者肢體運動感覺功能的正常程度。每班護士在交接前均應該做好患者的動態感覺平面測定、肌力測定、排便功能測定、血腫范圍測定等工作,根據患者出血以及感覺障礙平面范圍情況給予患者導尿管插置及按摩護理;
1.3.3 疼痛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以及椎管內出血均屬于急性疾病,患者在幾小時甚至在幾分鐘內就會出現癱瘓癥狀。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應該堅持觀測患者疼痛狀況,依據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5]評估患者治療過程中疼痛程度變化,其中0分為無疼痛、1分為輕微疼痛、2分為明顯疼痛、3分為中型疼痛、4分為重度疼痛、5分為劇烈疼痛。根據患者住院時疼痛評分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確保患者疼痛程度沒有影響到后續治療。
1.3.4 康復護理 護理人員應該根據患者入院心功能評級,結合患者椎管內出血的治療效果以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護理方案,指導患者開展雙下肢肌肉屈伸運動、扶坐床沿緩慢運動、下床拄拐嘗試運動、下地輪椅運動以及其他相應的功能鍛煉性指導,涵蓋患者的手指、手部、腳趾以及足部等多個身體部位,護理人員應該把握好患者鍛煉時間以及活動頻率,密切關注患者鍛煉過程中癥狀變化,若患者出現有胸悶、心肌、呼吸頻率加快等不適癥狀時應該指導其停止鍛煉、好好休息,聯合患者家屬給予其定時按摩,循序漸進的展開康復運動。護理人員應該保證患者治療環境的清潔、干燥、通風,確保房間溫度適宜;
1.3.5 心理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并發椎管內出血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原因,常容易出現悲觀、絕望、消解、抑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該加強與患者的主動溝通,了解當前患者心理狀態、情緒變化,為患者耐心講解溶栓治療方法、護理的效果、方式、內容以及預后措施,聯合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愛,爭取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鼓勵患者盡早開展康復鍛煉,為患者提供音樂、閱讀、輪椅散步等娛樂方式,放松患者心理,使患者能夠逐漸擺脫消極、抑郁的狀態。
本組患者經過良好治療以及護理后,核磁共振檢查結果顯示其脊髓硬膜外血腫基本消除,患者持續性胸骨后疼痛癥狀明顯改善,癱瘓癥狀明顯好轉,治療后均康復出院。患者護理總滿意度96.4%,其中非常滿意21例(75.0%),滿意6例(21.4%),不滿意1例(3.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癥狀多以劇烈、持續的胸骨后區疼痛為主,部分患者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休克癥狀,可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溶栓治療是當前臨床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發12 h內急性ST段抬高型的常用治療方法,其能夠有效治療患者腦出血等嚴重并發癥,對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著良好的臨床效果[6]。椎管內出血則是臨床非常少見的神經外科疾病,患者以病變部位下部運動、感覺障礙為主要癥狀,嚴重者直接癱瘓。
本研究中針對患者實際病情給予患者心血管事件護理、感覺運動護理、疼痛護理、康復護理以及心理護理,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并發椎管內出血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的護理,護理人員還應該在患者出院后給予患者全面的出院指導,叮囑患者保持正確、健康的方式,為患者進行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宣教護理,提高患者自我約束性。
綜上所述,全面、積極、針對性的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發椎管內出血的治療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提升患者治療積極性、緩解患者治療疼痛、促使患者快速康復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1]陳科玉,鄧少娟,陳恩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并發癥的護理[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0,16(2):156-157.
[2]何文姬,魯聞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發椎管內出血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77-78.
[3]冶鳳英.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靜脈溶栓后并發脊髓內出血的臨床分析[J].青海醫藥雜志,2012,42(3):16-17.
[4]張鎖龍,何博生,胡小霞.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臨床效果探討[J].當代醫學,2014,20(20):133-134.
[5]沈菲.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室顫后行藥物溶栓患者的搶救護理[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7):111-112.
[6]薛冰,韓棕師,田棟輝,等.48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搶救治療體會[J].當代醫學,2010,16(16):94-9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