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偉
(沈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效對接
王英偉
(沈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渠道和重要載體。為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校思政課的引領作用,必須實現二者的深度融合。為實現二者的有效對接,必須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目標與高校思政課教學宗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轉化機理與高校思政課教學規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基礎與高校思政課教材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引導體系與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的外化途徑與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等五個關鍵環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接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關系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也關系每個公民的基本價值取向。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過程中,教育是關鍵。就大學生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高校思政課)是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渠道和重要載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探索和推進思政課的教學改革,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思政課教學過程的有效對接,既是大學生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高校思政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契機。
思政課是使人成為人的育人課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是思政課的教育主線。因此,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應成為思政課教學宗旨的應有之義。思政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開設這門課的目的就是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思想動態,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實踐體驗,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創新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中共中央辦公廳在《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提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國民教育總體規劃,貫穿于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各領域,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節”[1]。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目標與思政課教學宗旨的有效對接是把價值觀教育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是思政課更好發揮其教育作用的必然要求。為此,高校思政課在教學宗旨的定位上應著重把握以下兩個維度。
第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的根本途徑。思政課教學改革應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思政課的引導作用,并在思政課教學宗旨的定位中加以體現。大學生的培養質量直接關乎國家和社會的未來。江澤民曾指出:“正確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使他們能夠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是一個關系我國教育發展方面的重大問題。”[2]大學生能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能否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能否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國家的生機與活力。我國正在經歷的社會轉型對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念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和影響,使大學生面臨著思想困惑和艱難的價值選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幫助大學生走出思想困惑、進行正確價值判斷的基礎和準則,是全面提升大學基本素養的根本方式。思政課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為核心,并將這一要求貫徹落實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以此來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第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公民價值追求是高校思政課價值觀培育的著力點。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3]大學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其正確價值觀的培養,既是思政課的核心任務,也直接關乎思政課的教育發展方向和人才培養質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了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的價值理念和價值訴求。對于思政課而言,除了要對學生進行國家和社會層面價值理念的引導外,倡導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以此為著力點對大學生開展價值觀教育將是工作的重點。思政課教學改革也應以此為契機,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價值要求融入到思政課教學宗旨的設計和安排中,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要求落實到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教育的全過程,在大學生中形成價值共識,并轉化為大學生的自覺追求。
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轉化機理與思政課教學規律的有效對接,能夠使教育工作者加深對思政課教學規律的科學認知,從而更好地安排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一方面,思政課教師應該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其培育過程的研究。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與提出歷程、基本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解讀,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時代特征進行準確定位,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價值和發展方向進行準確把握。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基本規律,從認知、評價、選擇和踐行四個基本環節中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實踐路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過程,就是大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要求不斷內化為個人價值觀的過程,包括理性認知、情感共鳴、思想轉化、心理選擇和認同固化五個關鍵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務和要求,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只有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轉化機理,并將其與思政課教學規律對接起來,才能提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師還要加強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規律特殊性的研究。大學生作為青年一代,具有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對其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必須堅持一般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原則,在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一般規律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獨特需求和標準。就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現狀而言,存在著理論認同度高但情感認同度低、接受易但固化難等基本特征。思政課教學應針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現狀,努力探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內在規律,從現實需求、動力機制和外化途徑三個層面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轉化機理與思政課教學規律的有效對接,以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度,提升行為固化效果。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思政課教材內容具有共同的理論基礎,二者的有效對接是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的根本要求。實現二者有效對接的關鍵,就是使教材內容既能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價值規范,又能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二者對接的基點,就是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為指導,把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基礎的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融入到現有思政課的教材內容中去,使之成為思政課教材中穩定的、連續性的內容,在堅持理論上與時俱進的同時密切聯系實際。因此,在高校思政課教材的編寫過程中,應注意把握以下兩個問題。
一是以經典原著為基點,凸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構成了思政課教學的核心。思政課教材編寫過程中,應該注重引入馬克思主義作家的經典話語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將其作為給學生答疑解惑的理論基礎。以經典原著為基點,幫助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與此同時,在現有教材中還應增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理論問題分析,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發展道路的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本質的關系、個人價值準則與國家核心價值理念的關系等,以增強大學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是以問題為導向,為學生排思想之憂、解價值之難。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各種思潮激蕩,各種主義充斥著大眾傳媒,即便身在“象牙塔”中,大學生也受到諸多不良影響,甚至出現價值扭曲、信仰缺失等現象。思政課教材編寫應該從學生面臨的現實思想困擾和價值選擇難題出發,以問題為導向,完善教材內容。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應該注意將價值觀教育與知識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依據,去分辨各種社會思潮和現象的本質,使學生在分析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自覺領會教材傳遞的價值觀念,進而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和判斷,澄清思想認識。從日常生活的答疑解惑入手,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其指導生活的作用。
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引導體系與思政課教學模式的有效對接,就是通過創新思政課教學模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立場和觀點融入思政課的教學過程,通過提升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要進入思政課的教材和課堂,更要真正進入大學生的頭腦和觀念當中,進而體現在行為上。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引導體系與思政課教學模式的有效對接,應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知和情感認同度。一方面,構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互動式教學體系。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單向理論灌輸轉變成學生愿意接受和主動學習的模范精神感召、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優秀校風校紀傳承等多種形式,通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象化、生活化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不斷創新思政課教學方式方法。“認知認同不僅要體現在理性認知上,也要反映在情感認同上,真理的力量加上道義的力量,才能行之久遠”[4]。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要圍繞“如何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將知識所蘊含的深層價值意蘊挖掘出來”這一核心任務展開。如馬克思主義對于學生個人發展和人格提升有何價值?實現“中國夢”對國家和個人有何價值?這些問題直接關乎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和判斷,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思政課的效果。思政課教師應當圍繞核心任務,積極推進教學方法創新和改革,將傳統理論教學與學生討論、情景模擬相結合,由單向灌輸向交互式學習轉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啟發學生思考,增強思政課教學的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最終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內化為大學生的人生信念。
其次,驅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轉化。由單純的課堂教學向復合教學轉變,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實現思政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線上與線下的良性互動,通過各種實踐教學活動讓大學生去親身體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召力和吸引力,驅動大學生將在課堂上形成的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知和情感認同上升為具體行為,自覺加以踐行。
最后,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固化。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是促進大學生行為固化的關鍵。為此,思政課考核應努力實現以下兩方面轉變:一是由結果考核向過程考核轉變。把試卷考試與平時考察、課堂教學與課外表現結合起來,將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行為表現納入重點考核內容。二是由僵化考核向動態考核轉變。要具體把握不同學生因家庭背景、成長經歷等差異引起的思想認識、行為方式上的不同,重點考查學生的思想動態、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情況。
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終目的在于行為轉化。就這一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當代中國,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應該堅守什么樣的核心價值觀?這個問題,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實踐問題”[5]。“青年大學生要勤學、修德、明辨、篤實。扎扎實實干事,踏踏實實做人。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5]。可見,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環節就是如何實現思維方式向行為方式的轉化。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的外化途徑與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有效對接,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然要求。
為此,思政課應當重視并不斷加強實踐教學創新:一是改變傳統的形式單一、缺乏實效的實踐教學模式,努力拓寬實踐教學的內涵和途徑。可以通過增設有關社會現實熱點問題的分析和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分析評價社會現實問題,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二是大力推進課堂實踐與課外實踐、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相結合的多層次、多渠道的實踐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圍繞社會熱點問題和大學生生活實際,選取實踐形式,使課堂知識與社會實踐密切相連。要持續開展社會熱點難點問題調查,參加專業實習和社會服務、理論宣講,參觀教育基地或展覽館,開展訪問社會名人等實踐活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在了解社會、感受社會的過程中培養科學的觀察分析方法,在明辨是非、價值判斷的實踐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N].光明日報,2013-12-24(1).
[2]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87.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
[4]劉云山.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黨建,2014(2):21-24.
[5]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2).
Effe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Wang Yingwei
(College ofMarxism,Shenyang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 110034)
Th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the main channel and important carrier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cultivate and practice socialist core values.In order to fully embody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we must realize the deep integration between them.To achieve this goal,we must seize the followingfive key links.Firstly,the cultivation goal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he teachingpurposes of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courses.Secondly,th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he teaching law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Thirdly,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he contents of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courses.Fourthly,the guidance systemof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he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Fifthly,the external approach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he practice teachingof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courses.
socialist core values;colleges and univeristi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courses;connections
G 641
A
1674-5450(2017)03-0083-04
【責任編輯:張立新 責任校對:趙 穎】
2017-02-10
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L15WSZ002)
王英偉,女,遼寧蓋州人,沈陽師范大學副教授,哲學博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與科技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