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西林縣西林中學(533500)
李立想●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
廣西西林縣西林中學(533500)
李立想●
將數學文化滲透到教材,融入到課堂中,可以使數學更加易于被學生接受,從而激發起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的熱情.在數學教學中品味文化,使得數學更加充滿韻致,也讓數學更具有人文氣息.
初中數學;數學文化;滲透策略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個性人格和情感態度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數學文化的滲透,讓學生通過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素材,發現數學是幾千年文化的積淀,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將數學文化融入課堂和延伸到課外,可以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感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教育就是文化的傳遞,讓學生感受數學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也才能使數學更具有人文氣息.
教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第一手資料,讓學生挖掘教材中的數學文化素材,可以培養學生仔細閱讀和發現并思考的習慣,只有學生認真研讀了教材,才能根據教材提供的信息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究,也才能使數學的文化味得以提升.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對教材的開發和利用,認真揣摩編寫者的本意,將薄薄的幾頁變成厚厚的幾十頁,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在猜想與驗證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并把握其中的思想和文化,提煉出其精髓.
如在教學《勾股定理》時,教材中給出1955年希臘發行的一張郵票,來紀念畢達哥拉斯學派,郵票上的圖案由三個棋盤排列而成,這是對勾股定理的說明,同時在教材的讀一讀環節介紹了《周髀算經》中關于勾股定理的記載.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在教材給出素材的前提下進行整合,先為學生展示2002年北京世界數學家大會的會標,以此介紹趙爽弦圖和勾股定理,并對定理的名稱進行介紹,如這個定理在中國又稱為“商高定理”,在西方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關于勾股定理的記載中國要比西方早了五百多年,由此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古代數學取得的輝煌成就,樹立起民族的自豪感.在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中,教師可以借助教材,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經典的方法,以此激發起學生對于勾股定理證明的興趣,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形結合思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恩格斯曾說過:“數學:辯證的輔助工具和表現形式.”初中數學中蘊含著大量的哲學元素,體現出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有效互通,在課堂教學時,將數學文化滲透到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從中發現一般規律,從而更好地優化知識結構,形成科學地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促進學生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形成.同時數學教學還需要讓學生感受數學美,體會到數學中的美學價值,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素質,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
如在教學“數的運算”時,其中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乘方與開方中都滲透著對立與統一及相互轉化的思想,乘法運算中的“負負得正”又蘊含了否定之否定規律,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知識中蘊涵的這些文化因素,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發現知識的本質,將對知識的認識提升到一定的理性層面.如在教學直線與圓、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等方式來經歷知識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從而滲透運動、發展的思想,將相近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通過類比進行學習,從而實現知識的遷移,豐富學生的認知.而在學習“軸對稱”時,教師可以用傳統文化中的剪紙、建筑等為素材,讓學生感受到對稱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啟迪學生的心智,開拓學生的思維,讓“數學美”更好為生活和學習服務,也讓文化植根于學生心中.
數學文化是幾千年歷史的沉淀與積累,僅靠課堂教學中的只字片語很難讓學生感受到文化的深邃,在當前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上網查詢等形式來更加詳細的了解知識中的文化根基,這樣才能使學生的知識儲備更加豐滿,也才能讓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進一步發展.將數學文化延伸到課外,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使數學教育呈現出立體化的態勢,真正使數學的文化氣息更加濃厚.
如在教學《無理數》時,為了讓學生快速認識這一新名詞,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搜集相關的資料和信息,從而便于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與交流.為此教師制作了微課《無理數與數學文化》,讓學生依托微課來做好新知的預習.在課堂展示環節,有的同學展示了無理數的概念,并舉出常見的幾種無理數;有的同學展示了無理數的歷史,畢達哥拉斯的弟子希伯索斯發現正方形的對角線與其一邊的長度是不可公度的,由此產生了“無理數”;有的同學展示了圓周率這一特殊無理數的歷史發展,從《周髀算經》中的“徑一而周三”,到劉徽用“割圓術”求出圓周率約為3.1416,再到祖沖之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7位的結果,充分展示了中華數學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學生的展示可以看出,只有放手給學生,才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信息,也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到數學文化的內涵.
總之,將數學文化滲透到教材,融入到課堂中,可以使數學更加易于被學生接受,從而激發起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的熱情.在數學教學中品味文化,使得數學更加充滿韻致,文化潤澤下的數學課堂,展現出了其勃勃生機,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個性品質和數學素養,真正實現了文化引領下數學教學的大發展.
[1]安曉娜.數學文化進課堂,激發教學活力[J]. 中國校外教育,2015(34)
[2]陳修周.談高中數學新教材中的數學文化[J]. 西部素質教育,2015(12)
[3]張艷艷.試論數學教師應該滲透數學文化的教學[J]. 教育教學論壇,2013(19)
G632
B
1008-0333(2017)08-00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