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熟市實驗中學(215500)
吳曉芳●
情境教學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作用的研究
江蘇省常熟市實驗中學(215500)
吳曉芳●
本文分析了情境教學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作用和意義.
情境教學;初中生物;課堂教學
情景和情境是情緒的催化劑.讓學生與課堂成為和諧的共通體,就需要融情于景.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里都能抬起頭來、自信地走路.初級中學的學生剛剛經歷了相對松弛的6年小學學習過程,他們帶著對初中學習生活的憧憬、揣著家長的希冀走進初中課堂,準備開始接下來3年的希望之旅.但是,我要說,這接下來的3年中有超過他們預想的太多的任務和困難在等待著他們.如何讓他們時刻帶著飽滿的熱情投入每一節課的“戰斗”?應該創造契合的情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表演者和享受者.
看.在講解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這節課之前,老師在黑板上給出幾個詞條“植物體”、“吃飯”、“營養”,并配以相應的圖片.并從辦公室帶去一盆枝繁葉茂的吊蘭和一盆郁郁蔥蔥的綠蘿.另外還有幾個雞蛋、一盒牛奶.讓學生看了這些圖片以及文字之后充分發揮想象力,把這些詞條和實物結合起來.學生的活躍細胞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紛紛在那聯想今天到底講什么內容.植物體怎么跟吃的食物搭上邊了.看到同學們的這種好奇心和反應,我想我所希望的目的達到了.同學們在無形中已經進入了我給他們設定好的情境中了.水到渠成地介紹光合作用的實質就是綠色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條件下合成制造有機物和氧氣(類似于人體通過吃食物獲得營養物質的過程).接下來就是把需要探討的問題拋下去,:1.怎樣設計探究實驗(選擇兩株不同的植物?還是選擇不同植株上的不同葉子?還是選擇同一株植株上同一片葉子的不同的區域?)2.實驗變量是什么?怎么操作?3.怎么證明植物葉片中有產物?4.怎樣讓顏色看的更清楚?5.怎樣說明該產物不是原本就存在于植物體內的?大家在濃厚的氣氛中既學習了知識、又活躍了身心.一舉兩得.實踐也告訴我,這樣的生物課堂學生們是尤其喜歡和投入的.
動.在初中生物課堂上,讓學生愿意動手、不怕動手、多多動手是必要的.例如,在講解《蘇科版2013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中第15章人體內平衡的維持第1節人體內物質的運輸這個部分的時候,先引導學生觀察自己并描述心臟的位置、形狀、大小.動手體驗,每兩人一小組,用醫用聽診器或者自制的聽診器分別感受對方心臟的跳動,測量心率.這樣的動作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就醫時都曾經歷過,所以會有很好的代入感.就像我也曾憧憬做個醫生一樣,給別人測量心率是夢想中的醫生的象征動作.現在有機會親手嘗試一下這樣的動作,是夢寐以求的.所以,同學們幾乎可以瞬間進入角色,儼然是一個個像模像樣的醫生.測量好心率后,然后彼此交流感受和數據.并與脈搏的概念聯系起來.進而思考心臟這個器官在血液流動中的作用是什么.最后得出結論脈搏是在動脈中產生的.脈搏的次數受年齡和性別的影響.青少年每分鐘脈搏次數約為60-90次.同學們對于這樣的教學事例一定會格外記憶猶新、過目不忘的.杰斯帕森說過,教好外語的首要條件是要盡可能讓學生接觸外語.學習生物同樣如此.如此學生物就像游泳一樣,學生必須泡在水中、潛到水里,與水親密接觸.這樣他最后才能充分享受作為一個熟練的游泳者的樂趣.同學們應該在這樣的情境里盡情地嬉戲,適應它、喜歡它、進而享受它.
感覺.比如在講解《蘇科版2013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中第18章生態系統的穩定第3節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這個部分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假想置身于一個具體的生態系統中,比如草原生態系統,想象自己就是一只鷹.屬于草→鼠→鷹這條食物鏈中的一員.要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配上旁白:雨季來臨,草原上植物大量生長,尤其草生長豐茂.那么對食物鏈中另外的兩種生物鼠和鷹有沒有影響呢?問題一出,應聲四起.BINGGO.我又得逞了.孩子們又一次落入了我設置的“圈套”.同學們迫不及待地分組把自己的想法一一向大家陳述.鼠、鷹的數量變化隨著草的數量變化而變化.并且引起變化的時間上有一定的滯后性.
草、鼠、鷹的數量變化情況:(假設雨季來臨)
草 增加 減少 增加
鼠 增加 減少 增加
鷹 增加 減少 增加
大家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就像打開了話匣子一樣一發不可收拾.大家的頭腦中的火花都迸發出來.這堂生物課效果好得出乎意料.感覺大家就是生活在草原上的鷹,他們設身處地站在鷹的角度考慮自己的食物鼠的數量變化情況,以及自身數量變化對其他生物數量的影響情況.也從側面體會到生態系統中各生物的數量處于一種不斷變化的動態平衡中.生態系統具有自動調節恢復穩定狀態的能力.人類不要破壞生態系統的這種能力.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許多初中學生正襟危坐在課堂上,內心是純真活潑的,他們擁有更多關于自由的夢想.因此,設計初中生的生物課堂,不像高中的生物課堂,我們可以再大膽一些,課堂可以大些、再大些,乃至突破課堂的局限.小學時期有寫生課,那是最令人歡呼雀躍的課程了,因為可以從課堂走出去,近則校園,遠則一切可以利用起來的公園、花園之類的.那我們的生物課堂為什么不可以尊崇的學生心之所想所愿呢?把生物課堂設在公園的一角,在如此的宜人景色中來學習“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或者“陸地上的植物”,學生的話題肯定不會少,只會靈感突發、滔滔不絕了.
在現代初中課堂教學中,也包括生物課堂教學,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方式早已經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步伐,也落后于學生的適應力了.我們得尋找到一條新的路子,把他們有限的學習語數外主課之外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把他們旺盛而有限的精力牢牢抓住,留在學習生物的領域中.交換一下師生間的“主客身份”,盡量給學生搭建好展示自己的舞臺,然后把這個舞臺交給他們;為他們提供聲音、圖片、動畫、音樂、視頻等的設備手段,創設有聲有色的課堂情景,把這享受的機會還給他們;創造出更廣闊的課堂,給予學生更寬廣的翱翔和施展才華的空間.這樣,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一幕幕活動中的生物課堂,以及一張張煥發靈動神采的面龐.
G632
B
1008-0333(2017)08-00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