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釗馬思睿
(1.河北建筑工程學院;2.河北張家口市第一中學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普通高校與高中體育課程的比較及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設想策略
□馬 釗1馬思睿2
(1.河北建筑工程學院;2.河北張家口市第一中學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學生教學主體地位越發突出,學生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發展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和關注,相應促進了學校體育學科教育的快速發展。本文就普通高校和普通高中的體育課程進行了比較,并根據比較結果,對高校體育教學進一步的深化改革策略,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具體內容如下。
普通高校;高中;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我國相關標準規定中,對于大學體育課程的定義為“大學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以及提高體育素養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課程”;對于高中體育課程的定義如下“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增進高中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對比二者的課程性質,可以發現雖然二者都是必修課程,但前者的要求要明顯高于后者,高中體育課程學習可以視為大學體育學習的鋪墊和基礎,大學體育課程重點突出了學生體育素養教育方面的要求。
從課程目標的角度分析,高中體育課程和大學體育課程均在傳統的課程目標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和突破,二者以體育課程基本特點和三維健康觀為基礎,結合課程教學總體目標,分別圍繞運動技能、運動參與、心理健康、身體健康以及社會適應五點要求,進行了課程目標的構建?!敖】档谝弧笔歉咧畜w育課程和大學體育課程課程目標構建的基本思想,二者均側重通過科學的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
從課程設置的角度分析,我國相關標準規定中,對于高中體育課程的內容和課時有著較為具體的規定和要求,將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劃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內容進行。高中體育課程教學內容以田徑運動、球類云頂及民間體育活動為主。高中課程總學時198學時,總學分11學分,每一學分對應18學時,其中田徑和健康教育分別占據1學分,是學校必須完成的學分;對比高中體育課程,大學體育課程的設置更加靈活和多樣。根據我國相關標準規定,普通高等學校必須在一、二年級中開設體育課程,四學期體育課程總學時為144學時,且體育課程為必修項目,是學生畢業及獲得學位的基本和必要條件。普通高校三年級(含研究生)以上設置體育選修課。
通過課程性質比較可以得出,大學體育課程應以高中體育課程為基礎進行構建和開展。傳統教學模式下,大學體育教學以教師作為教學主體,控制著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教學知識和技能,相應忽略對學生主觀學習需求的重視和關注,尤其在大一、大二階段,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得不到體現和發揮,相應限制了學生個性和健康發展。因此,大學體育課程需重點發展終身體育教學,由簡單的“教與學”擴展至學生思維和素養教育層面,重點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以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目前,高校體育課程多以公共必修課和體育選修課程的形式存在,側重于通過科學的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良好地體育意識,增強學生的體育素養,對于學生的專業成長和專業相關體育發展需求,缺乏應有的重視和關注。因此,大學體育課程應在學生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教學基礎上,促進體育教學與學生專業發展相融合,以進一步提高大學體育課程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以醫學、地質等專業為例,受行業特殊性影響,以上專業在學生招聘及就業階段,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有著較高的標準要求,大學體育課程應增加對此類要求的關注,并通過針對性的教學和訓練,給予學生專業化的教學指導,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本文從課程性質、課程目標以及課程設置三方面入手,就高中體育課程和高校體育課程進行了對比分析。根據課程對比分析結論,高校體育課程應從終身教育和專業化教育兩方面入手,提高體育教學的專業性和實效性,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1]文斌.普通高校與高中體育課程的比較及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設想實施[J].科學導報,2015(24).
1004-7026(2017)17-0119-01
G633.96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7.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