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星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網絡團購的定義、盈利模式和核心價值。其次分析了我國網絡團購的現狀,運用定性分析、調查、描述性研究等方法對網絡團購的信用風險進行分析。最后針對網絡團購信用風險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網絡團購 信用風險
[中圖分類號]F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4-0030-02
2008年11月美國第一家團購網站—Groupon在美國上線,由此引發了全球的網絡團購熱潮,從2010年3月起,我國的團購網站逐漸興起,其“三省一時尚”的優勢撼動了人們傳統的消費理念和生活方式,網絡團購進入了“大爆發”時代。
和許多新生事物一樣,由于時間太短和自身成立門檻較低,中國團購網站良莠不齊,還不成熟,存在很多問題。
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作為新興的消費方式,網絡團購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很有發展潛力,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所以我們必須研究網絡信用風險,對風險作出警示,防患于未然,避免大規模的信用風險發生,使網絡團購能夠健康發展,更好地為中國經濟服務。
一、網絡團購的信用風險表現
(一)網絡團購中的詐騙風險
在我國團購是新興事物,處于快速成長期,同時現行法律對團購網絡的監管還不完善,致使團購網站質量良莠不齊。并且眾多團購者的貨款集中起來會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對違法犯罪分子是一個不小的誘惑,因此網絡團購容易引發合同詐騙等經濟犯罪。
(二)網絡團購中商品或服務質量問題多
很多消費者反映網絡團購買到了假貨,或是團購這種東西收到的卻是其他東西,如團購iPhone 4卻收到撲克牌。
(三)個人信息的泄露
很多時候消費者反映在某一團購網站購買一次東西后,會經常收到該商家發送的促銷短信、促銷電子郵件及紙質信件,后經查實其個人資料被團購網站非法提供給了該商家,這就侵害了消費者的個人隱私權。
(四)未消費不退款成撈錢模式
假如你在某團購網站上在線付了款,過期未消費,這筆錢既沒退還給消費者也沒有給商家。日前,團購網站自曝行業內幕,“未消費、不退款”是目前團購網行業的普遍撈錢模式。
(五)網絡團購支付方式的漏洞也日益凸顯
據了解,國內大部分團購網站采用的都是先付費后消費的模式,即先通過網絡銀行把款項支付給團購網站,然后再拿著優惠券等憑證去商家消費。而有些網站一旦支付成功,就不能退,很多優惠券憑證還有時間限制,消費者給商家打電話預約,由于團購人數太多,很多情況下是無法預約到的,有的甚至會拖到優惠券過期,商家既不退費又不延期,給消費者帶來很多麻煩。
(六)維權難的問題
很多時候,一旦客戶消費出了問題,團購網站和商戶往往相互推脫責任,消費者權益難以保障。拉手網是目前比較火且相對規范的團購網站,卻也被發現不少問題。央視記者對拉手網暗訪后發現,該網站幾乎不對合作企業的經營資質進行審查,后臺審核基本沒門檻,并且拉手網上標注的已購買人數竟然可以作假虛標。更讓人吃驚的是,據某團購網站工作人員透露,改變團購人數、貨品原價是行業普遍現象。混亂的后臺管理也讓消費者的利益受到侵犯,據我們的體驗,拉手網承諾的“7天無條件退款”“消費不滿意,拉手就買單”“過期未使用自動退款”政策并沒有很好地實施。
二、網絡團購信用風險的形成原因
網絡團購的信用風險表現形式各種各樣,其原因是復雜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但因為現在團購主要是以團購網站為主,所以重點介紹團購網站方面的原因。
(一)商戶經營理念落后
在如今買方市場,互聯網Web2.0時代,企業應一改傳統的忽略消費者的作用認為品牌只是企業自有的觀念,應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關心消費者的切身感受。打造“用專業的態度打造品牌形象”的經營理念。
消費者購買的產品與宣傳不符,或者是由于購買數量超出商戶的承受范圍,使得服務質量打折,用戶體驗度打折。這些現象在團購中很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商戶的經營理念落后,服務態度不夠專業。要知道品牌是消費者給的,沒有消費者就沒有品牌,應該重視消費者的體驗。
(二)團購網站企業管理不規范
1.團購網站的開辦門檻低
其審批手續和普通網站的審批手續基本沒什么區別,只要有一個域名,無論什么行業,不管是個人還是單位團體,都可以申辦,并且制作費也很低。更有甚者只要兩個人、一臺電腦,就能經營一個團購網站,這無疑給團購網站帶來了風險。
2.缺乏制約機制
(1)缺乏對自身的道德約束機制。現在團購網站如此之多,難免魚龍混雜,消費者又遭遇種種團購欺騙,因此行業誠信機制的建立勢在必行,要在道德層面對各團購企業進行約束。
(2)缺乏對商戶的制約機制。團購網站的生命線就是用戶和商家,為了盈利,網站必然會盡量吸引用戶,增加人氣;同時著力于線下業務拓展,很多時候網站企業只是注意增強與商戶的議價能力,卻忽略了對商戶的制約,對商戶基本沒有審核門檻,這無疑會增加風險。
3.國內團購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和清晰的市場定位
團購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便是價格,但如今我國團購網站表現出過高的同質性,各個網站在其頁面布局、板塊設置上大相徑庭,除了產品的差異,基本找不出其他不同。但每個團購網站打的都是便宜的旗號,這種情況下企業很容易被復制,這就是為什么短時間內,國內涌現出這么多團購網站。但是國外的團購網站,例如Gilt City是一家奢侈品團購網站,它是每周更新,而不是每天。Tipper限制了每宗團購的最低價格,它的網站上同時顯示最近的三宗團購,每天至少更新一宗。而且,團購價格不是固定的,會隨著參與每宗團購用戶數量的增多而降低。
4.團購企業與商戶之間權責劃分不明確
目前很多團購網站都是第三方,由于規模和資源的限制,與商家的議價協商能力相對較低。一旦發生消費糾紛,由于權責劃分不明確,團購網站和商家相互踢皮球,消費者的問題無人解決,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三)國內用戶的網購習慣不成熟
團購是網購的衍生品,網購在我國處于發展階段,而國內用戶的團購習慣相較于歐美又不成熟,這也造成了對團購的不信任。
因為團購商品豐富,又有誘人的價格,加上周圍朋友同事的鼓動,很多人極易盲目消費,非理性購物,出現很多買完就后悔或是買完用不到的情況。
國內用戶的團購安全意識不強,很多用戶抵擋不住低價誘惑或是對支付方式不熟悉,很容易掉進惡意團購網站或是釣魚網站的陷阱,泄露個人信息和銀行賬號,給自己造成損失。
不僅如此,消費者的維權意識也不強,當消費者權益受侵害的時候,過半的人會因為數額不是很大或其他原因選擇沉默,這也助長了商家的欺詐行為。
(四)國內缺少相應的法律法規
據了解,目前國內對電子商務還沒有規范的管理辦法和維權機制。對團購的監管體制缺乏建設,導致準入門檻低,使團購亂象叢生,網購監管缺失導致網絡團購過程中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有關的維權機制尚缺,上文提到的維權意識薄弱,最主要的原因是維權成本太高。
其次就是處罰措施不到位,這包括對欺詐消費者商戶的處罰和對維權部門失職人員的處罰。我國對欺詐消費者的網站懲罰力度較小,很多時候只是象征性的懲罰,而維權人員為了自身利益可能會對不法商戶網開一面,當最后要追究相關維權人員責任時,又因相關法律法規缺失而不了了之。這種權責不對等的現狀,必然使消費者維權困難,相關維權人員消極怠工和不作為,反過來也助長了團購網站的欺騙行為。
三、建議與對策
(一)信用額度公示
消費者可以通過信用額度的公示來判斷交易風險。
(二)多家團購網推出“過期退款”服務
在網絡團購市場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未消費不退款的撈錢模式遭到曝光指責后,很多團購網站紛紛推出過期退款服務。如拉手網承諾消費者參與團購,消費券過期未用,七天內自動退款,消費過程若有不滿,也可退單。
雖然如此,消費者仍要擦亮眼睛,認真閱讀團購網站的退款須知,方便快捷地完成退款。比如有的要求在15天或是團購有效期內退款,有的商品可能不適用無條件退款,需要消費者注意。
(三)支付方式的創新
1.消費者支付方面
消費者在網購時盡量選擇第三方平臺支付或貨到驗收付款,即使沒有中介平臺付款或先行付款,也要盡量向企業銀行賬戶付款,不要向網站提供的個人賬戶付款。
2.團購網站支付方面
團購網站可以采取“定金”支付機制。即當消費者在團購成功后,通過網銀按應付款項的一定比例(這個比例可由網站和商家事先協議好)支付給團購網站作為定金,當消費者到實體店消費時,再支付余款。這樣就保證了消費者的利益,使消費者能夠享受到物美價廉的服務或商品,同時對商家也是一種制約。
(四)信息法律法規的完善
電子商務環境正在日新月異地發展,而我國電子商務信息法律的修訂和更新速度則相對落后。在原有電子商務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應該制定和完善專門的法律,做到在交易的全過程中都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會在很大程度上震懾交易違規行為,保障電子商務市場的安全繁榮,促進網絡團購的健康發展。
(五)政府監管的完善
中介(團購網站)充當著買方和賣方的橋梁,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中介機構在交易中違規,如攜款潛逃等,會給買家和賣家帶來很大傷害。所以政府要加大對這一新興行業的監管力度,尤其是對中介(團購網站)的監管。
(六)提高消費者的識別能力和維權意識
1.注意保護個人隱私
個人資料是自然人的重要隱私,家庭住址、家庭電話等私密性較強的個人信息,不要隨便提供,應該有較強的保護意識,防止有的網站非法將個人信息兜售給商家的情況發生,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不便。
2.加強維權意識,注意保護相關證據
對于有關團購的宣傳郵件、QQ、團購網站發給自己的手機短信等憑證,一定要妥善保管好,發生糾紛時可作為憑證。還要注重事后評價,一般團購網站在交易完成后會提供給消費者一個評價的機會或是提供給消費者一個交流的平臺,各位消費者要重視這個交流平臺,正確作出評價。
【參考文獻】
[1]霍慶華.網絡團購項目及其風險管理[D].北京郵電大學,2007.
[2]陳昶屹.“網絡團購”的三大風險如何防范[J].經濟參考報,2010.
[3]張顯忠.淺析中國B2C電子商務中的信用風險及對策[J].蘭州工業學院學報,2005.
[4]肖艷紅.B2C電子商務信用風險及其防范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8.
[5]高健.網絡團購有實惠也有風險[N].北京日報,2009.
[6]周小勇,吳玉萍.網絡團購的電子商務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0(06).
[7]劉倩.C2C電子商務信用風險預警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
[8]江蕓蕓.對網絡團購信任危機根源的研究[J].視角,2010
(12).
[9]潘潔.探討新型電子商務模式:網絡團購[J].商業前沿,2011.
[10]姚丹.網絡團購2.0時代的團購特征分析[J].網絡財富,2010(10).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