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召+李維芝+李鹛+劉容源


[摘要] 目的 探討對婦科手術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圍手術期治療的療效。方法 選擇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間該院收治的200例婦科手術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法分為2組,觀察組予以圍手術期治療,對照組予以婦科手術療法。結果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4.00%,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0.0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的感染、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及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給予婦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圍手術期治療,可通過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婦科手術;糖尿病;圍術期;處理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2(b)-0085-02
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近年來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而糖尿病會對身體機能產生一定的影響。對于圍術期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而言,糖尿病會影響患者的預后效果[1]。該院通過對50例婦科手術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圍手術期治療,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間該院收治的200例婦科手術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法分為2組,每組100例。觀察組患者的年齡在30~66歲,平均年齡為(47.8±1.3)歲;病程2~5年,平均病程(3.1±1.5)年;糖尿病診斷標準參考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制訂的關于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空腹血糖≥7.0 mmol/L或OGTT 2 h≥11.1mmol/L。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在30~62歲,平均年齡為(48.6±1.7)歲;病程2~6年,平均病程(3.3±1.3)年。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予以婦科手術療法,觀察組患者予以圍手術期治療。
1.2.1 術前 術前明確患者的病史和檢查結果,制訂控制血糖和監測血糖的治療方案,當患者空腹血糖過低時,可通過飲食來達到升高血糖的目的,并借助降糖藥將血糖維持在正常的水平[2]。若患者餐前血糖水平過高,則應結合飲食調整來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若單純飲食控制不佳,則通過皮下注射胰島素來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
1.2.2 術中 采取硬膜外麻醉的方法給予患者進行麻醉,行婦科手術治療。術中監測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等基礎指標,若手術時間過長則應密切監測患者的血糖水平,分析氣血情況,并根據血糖動態變化及時調整胰島素用量,術中對患者降糖的方法采用胰島素靜脈滴注的方法。
1.2.3 術后 定期監測患者的血糖變化,并根據血糖變化情況調整胰島素用量,術后進行靜脈補液直至患者恢復正常進食,逐漸將流食改換成半流質食物。正常進食后口服降糖藥物,術后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后積極監測并發癥發生情況,必要時應通知醫生處理[3]。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并發癥、住院時間及臨床療效。
1.4 療效評價
①痊愈:患者經治療后手術切口完全愈合,無膿液流出或者感染,無其嚴重他并發癥發生;②顯效:患者經治療后手術切口基本愈合,無膿液流出或者感染,無其嚴重他并發癥發生;③有效:患者經治療后手術切口有愈合趨勢,存在輕微感染;④無效:患者經治療后手術切口無愈合趨勢,傷口繼發感染或有膿液流出。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4]。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4.00%,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0.0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并發癥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9.65±3.01)d,低于對照組(11.84±3.65)d,觀察組的感染、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增長,老年糖尿病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科疾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紊亂從而造成患者出現血糖不斷升高的一種病癥,好發于中老年人,且發病率較高[5]。糖尿病屬于終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要終身服藥來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的誘發因素眾多,臨床上認為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均是發病的重要誘因。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多飲、多食、多尿、消瘦,也就是所謂的“三多一少”。同時糖尿病的并發癥較多,常見的包括腎臟、眼底、腦血管并發癥。婦科疾病一般指女性生殖系統疾病,指的是卵巢、輸卵管、異位妊娠、陰道疾病或良性腫瘤等疾病。針對上述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但對于婦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而言,高糖因素會增加手術的風險,增加手術的困難程度,同時高糖因素易造成創口感染和血管病變,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與生活質量[6]。感染是糖尿病重要的病死原因之一,婦科手術患者多合并炎癥,如陰道炎、盆腔炎等,該類患者合并糖尿病極易發生術后感染,且感染不易治愈。除了感染,大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也是改了患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若治療不及時可能引發重要的臟器損害,增加手術風險,同時不利于術后恢復。對于絕經期的患者而言,由于卵巢的分泌功能有所降低,其內環境也發生了變化,極易誘發心血管疾病,使手術的風險大大增加[7]。因此治療中要積極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一般將空腹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圍或輕度升高但低于8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13.3 mmol/L以下,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的血糖既不可過高也不可過低,低血糖容易引起昏迷,其危害要高于高血糖。除了積極控制血糖,還應及時糾正患者的酸堿平衡和電解質紊亂。治療中可通過靜脈滴入胰島素達到準確、有效的控制血糖。術后要做好預防感染工作,給予適當的廣譜抗生素,一般維持5~7 d。
該組研究中,觀察組的感染、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及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婦科手術聯合糖尿病圍手術治療具有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的效果,該法安全可靠,值得信任。在胰島素治療及抗感染、補液治療同時,注意肢體的護理,早期活動,亦可有效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4.00%,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0.0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提示婦科手術聯合糖尿病圍手術治療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通過治療前后嚴格監測和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大大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為婦科手術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縮短了治療時間,對改善患者預后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圍手術期療法能有效控制婦手術合并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琚曉敏.婦科病合并糖尿病的圍手術期處理[J]. 中國現代醫生,2011,49(8):128.
[2] 王毅峰, 宋文廣,曲銀娥. 聯合門冬胰島素30治療婦科腫瘤合并2型糖尿病的圍手術期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 2015, 30(6):846-847.
[3] 畢淑紅, 孫英娜. 加強婦科手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策略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9):151-152.
[4] 鄭英杰. 觀察婦科疾病同時合并有糖尿病病人在圍手術期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5):65-66.
[5] 劉宇. 婦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圍手術期治療效果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2):97-99.
[6] 霍紅. 婦科腫瘤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飲食指導效果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7):78-79.
[7] 周陶, 羅捷, 丁小容. 綜合護理干預在婦科全子宮切除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效果觀察[J].數理醫藥學雜志, 2016, 29(9):1377-1378.
(收稿日期: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