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躍



[摘要]針對高校的特點,簡要敘述景觀文化內涵。本文以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長安校區為例,分析高校景觀設計文化性內涵的表達。通過對文化性內涵的表達研究,提高高校主題建設及校園文化建設,同時也避免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千篇一律。
[關鍵詞]高校 景觀 設計 校園文化 內涵建設
[中圖分類號]S7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4-0152-02
高校是傳授高層次文化知識的場所。校園的建設也能代表著高校的文化氛圍。一些知名的大學中,優美的校園環境和和諧的校園氛圍,一直是人人都向往的理想場所。隨著大學的種類繁多、辦學層次參差不齊,生源的擴招,校園面積不足等因素使校園的建設存在諸多問題。其中的主要問題是校園的文化性內涵建設空間不足,景觀建設千篇一律,沒有任何的特色。缺少系統的規劃和整體的協調。這種情況勢必會影響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設。
一、景觀設計的文化意義
景觀設計是指人們在景觀設計和使用景觀的過程中,產生的一切物質和精神產品,以及人們進行與景觀相關的物質產生和精神產生的能力。它包含景觀本身的文化建設,也包含景觀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設。校園景觀設計和建設過程中,主要是注重學校要以廣大的教師和學生為主體,以教育學生為基本,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這就要求校園景觀建設過程中要注重提升人文修養的價值取向和精神滿足需求,而且要滿足人的自然需要和社會需要的功能。這種景觀應該具有開放性、自由性、擴展性、功能性的效應。這種景觀設計還要能夠體現自然景觀、校園文化和教師學生群體三種因素的統一有機的結合。建設景觀時要考慮景觀的文化持久性和功能性,從而實現校園文化的長久傳承。建設校園景觀時,還應注意校園的地域、環境和高校辦學特性。
二、高校景觀文化內涵設計的現狀
大學是社會一角,也是社會的一個縮影。一所大學的建設離不開所在城市的文化根基和人文素養。大學校園的建設也是城市建設的重要部分。它包含了城市景觀建設中的所有構成要素。如建筑物、景觀小品、山水、地形地貌和綠色植物等。隨著近幾年的城市景觀設計中的草坪熱,大片的草坪,華麗的鋪裝在廣泛的應用,許多高校都在追求理想化的高標準的設計,而忽略了高校本身的文化內涵在設計中的體現。高校的自身環境、辦學特點、文化的積淀以及特色的凝練都受到了沖擊。所以,現代大學校園建設中,失去自身特色,多數景觀的雷同現象屢見不鮮。
高校不同于社會上的公共場所。它是接受高等教育和從事學術研究的場所,是傳播知識,教書育人的主要載體。它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高校的性質決定了它的景觀建設的大方向,強調文化內涵,將對高校景觀建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總體構思和規劃
(一)現狀分析
針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長安校區的特點,結合該校的辦學特色和地域特點,確定校園景觀文化的主題定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是一所由陜西省人民政府主辦、陜西省教育廳主管的全日制公辦省屬普通本科高校。辦學歷史悠久,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積極培育學前教育特色,以培養“品德優、基礎實、能力強、素質高、善創業”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著力建設有特色、高水平的應用型大學。 學校長安校區總占地面積641余畝,屬于坡地地貌,在校學生14700余名。
從總體規劃來看,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長安校區的中心廣場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石”“水”“林”為主題。從平面設計上分析,整個中心廣場有綠色植物、景觀石、旱噴為主要設計要素,以設計的點、線、面的穿插和變化組合而成,是造型藝術的具體應用。從校園南大門進入,映入眼簾便是“厚德博學”校訓石(見圖1)。醒目、莊重,體現了學校嚴謹治學的辦學特色。后面便是綠植休閑廣場。草坪鋪地、石材小徑(見圖2),靜幽,宜人,是“面”的體現。廣場中心位置為國旗旗桿及廣場,突出校園文化主題,是整個校園中心的焦點,也是“點”的要素的體現。圖書館門前的噴泉的造型,形成的“線”的元素,跳躍、歡快的水景,動靜相得益彰。
(二)高校景觀文化性內涵建設表達
1.創新校園文化設計理念
校園內涵建設、專業發展特色等文化內涵的體現,各個高校由于辦學特色、辦學定位的不同,同時也具有各自的校園文化內涵,其中校訓、校規就是校園文化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景觀文化內涵主要通過綠色植物、建筑物、景觀小品、石刻等構成元素來逐一體現,針對師范類綜合院校這一辦學定位,體現文化及校園精神的主題。
2.地域特色坡地建設
我國國土廣袤,地理環境、氣候條件資源各異,風景景觀差異比較大,從而形成了我國獨特的地域特色。陜西西安位于我國的北方地區。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多雨、炎熱。花木落葉期較長,景觀設計中多采用顏色鮮亮的色調。受氣候、地域及當地文化等條件的影響,總體校園的布局多為規整對稱式。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長安校區位于西安市長安區,校園地形為坡地,南高北底。校園整體采用規整對稱式布局,以校門、中心廣場、圖書館為主軸線,左右對稱。道路采用直線或規則式曲線。樓體的邊緣綠植采用低矮灌木,充分體現了北方的地域特色。(見圖3)
2.石刻
中心廣場有綠植,兩側相互呼應的題有校訓的石刻,紅色字體,醒目自然,給人視覺上的強烈沖擊感,使師生時刻不忘校訓。校園的文化性內涵建設得到了充分體現,也滿足了功能的需要。這樣的校園才能處處散發著文化環境,更能用美去陶冶師生的情操,影響師生的一言一行。
3.水景
圖書館門前鋪以旱噴,結合圖書館的露天臺階,形成下沉廣場,強調主題,帶來空間上的立體感覺。水景的鋪設,給校園增添的靈動、跳躍的音符。
四、總結
高校園林景觀的文化表達,是精神與校園文化相融合的產物。高校作為師生密集的活動空間,同時承載著教學、學習、生活、娛樂等多方面的功能,因此營造一個和諧的、文化性的高校校園是至關重要的。結合高校文化性內涵的建設,進行綜合行的分析與思考,揚長避短,突出辦學特色,是高校景觀中設計理念的重要因素。希望通過高校的文化性內涵建設,給社會、給高校、給師生留下美好的記憶。
【參考文獻】
[1]林輝,榮俠,陳曉剛.景觀文化的創新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2(11).
[2]馬巖,李鵬波.地域文化特色在城市景觀小品中的表達[J].現代園藝,2013(19).
[3]王春彥.大學校園綠化景觀可持續建設的研究[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15(01).
[4]廉鵬.高校校園規劃空間布局分析[J].建筑知識,2015
(08).
[5]李大威.傳統校園空間的再認知[J].建筑知識,2015.
[6]陳雷,丁珊胭.當代大學校園規劃設計的發展趨勢[J]. 建筑知識,2015.
[7]王坤花.高校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中文化景觀的傳承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1.
[8]丘德珍.高校景觀的環境文化教育功能及其利用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9.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