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榮


[摘要] 目的 分析持續性護理質量控制應用于住院糖尿病患者發生壓瘡的效果。 方法 選取該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間收治的12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護理方案的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其中行常規護理的57例設為對照組,將行持續性護理質量控制的67例設為研究組,比較兩組壓瘡發生率、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研究組壓瘡總發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研究組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P<0.05)。 結論 住院糖尿病患者行持續性護理質量控制,可有效減少壓瘡的發生,并改善其生活質量,從而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持續性護理質量控制;住院糖尿病;壓瘡;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2(b)-0143-02
壓瘡為皮膚或者皮下組織因壓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導致的皮膚及其皮下組織、肌肉的局限性損傷,常發生于身體骨隆突處[1]。相關報道[2]表明,持續性護理質量控制科通過提高醫療衛生制度及護理質量,有效減少患者壓瘡的發生,從而改善其預后質量。為進一步驗證其臨床應用有效性,該研究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間針對12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臨床資料予回顧性分析,現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12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護理方案的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57例中男女比例21∶36,年齡62~88歲,平均(67.35±4.81)歲,病程1~35年,平均(8.23±5.14)年;研究組67例中男女比例25∶42,年齡61~87歲,平均(65.78±4.72)歲;病程1~34年,平均(8.02±4.98)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予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定期對患者病室進行消毒,并實時監測病情變化情況,同時做好相關記錄,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并定時協助患者進行翻身。研究組于此基礎上行持續性護理質量控制,方案具體如下:①輕危患者: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的皮膚護理,對于汗大者可擦身2次/d;對于腹股溝、腋窩等汗漬多的部位,可涂爽身粉;護理人員可及時清潔控便力差者便后肛周,確保局部干燥、清爽。此外,為制定科學的翻身計劃,護理人員詳細記錄患者翻身時間,針對感覺功能障礙者,囑其禁止使用熱水或冰水袋,避免燙傷或凍傷。②高危患者:護理人員于以上基礎上予氣墊床,套高床頭大約30°,對骨突出處可予以皮膚保護貼,以保護患者皮膚,在控制患者學血糖同時確保其攝取的蛋白質充足。③極危患者:護理人員于以上基礎上對患者每30 min翻身1次,同時嚴格控制其血糖水平,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營養的膳食計劃,給易消化、高蛋白食物,或給予靜脈和腸內營養治療,補充蛋白,以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或減少并發癥的發生。④在以上基礎上還要注意重癥患者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的預防。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選擇合適尺寸的醫療器械,使用減壓輔料保護高風險部位皮膚(如鼻尖、骶尾部),如治療允許至少每天檢查1次與器械接觸皮膚情況,避免在皮膚或壓瘡下面放置醫療器械,醫務人員正確使用器械預防皮膚破損,特別是嚴重水腫的患者。
1.3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壓瘡相關分期標準[3],可疑深層組織損傷期:局部紫紅、黑或者發硬,表皮完整,皮溫可涼或熱;Ⅰ期:局部皮膚紅、熱、腫、痛,且表皮完整,壓之不變白紅斑;Ⅱ期:表皮出現淺表潰瘍或水泡,底部為鮮紅創面,且表現完整。Ⅲ期:皮膚全層均缺失,直達皮下組織,可見皮下脂肪層,但肌肉、骨及肌腱未完全暴露,可有結痂,皮下隧道;Ⅳ期:全層組織缺失且伴肌肉、肌腱及骨骼暴露,常存在皮下隧道與結痂;不可分期:全層皮膚均卻是,但是潰瘍基底部存在痂皮或(和)腐肉。參照WHO生活質量量表對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情況進行評估,共包括5個方面,分值介于1~100分,生活質量情況與分值成正相關[4]。護理后由專員向患者發放調查問卷內容,并由其自行勾選,包括非常滿意、較滿意、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數+較滿意數)/總例數×100%[5]。
1.4 統計方法
數據均以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正態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壓瘡發生率
研究組壓瘡總發生率7.46%較之對照組22.81%更低(P<0.05,χ2=4.5637),見表1。
2.2 兩組生活質量
研究組精神狀態、睡眠質量、日常生活能力、食欲及總體健康評分較之對照組均更高(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1.04%較之對照組73.68%更高(P<0.05,χ2=4.5253),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如果長期存在高血糖不但導致機體各組織出現功能異常,而且破壞細胞內蛋白質功能,致使血管收縮,進而誘發壓瘡。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常規護理已無法滿足患者臨床護理要求,所有,針對糖尿病者予以持續性護理質量控制,以減少壓瘡的發生顯得尤為重要。
該研究回顧性分析選定的12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別行不同護理方案的效果,以期為日后護理提供參考依據。結果顯示:研究組壓瘡總發生率7.46%較之對照組22.81%顯著更低,且研究組精神狀態(85.47±5.88)分、睡眠質量(86.81±6.93)分、日常生活能力(89.52±5.38)分、食欲(88.91±6.52)分及總體健康評分(79.26±5.54)分,較之對照組均顯著更高,提示持續性護理質量控制應用于住院糖尿病患者,不僅可降低壓瘡發生率,而且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分析原因可能為:持續性護理質量控制指的時根據護理質量的形成過程及相關規律,護理人員對構成的每一項要素予以組織、計劃、協調及控制,從而確保護理服務質量達到規定標準,同時滿足患者所需的活動過程[6]。該研究實施的持續性護理質量控制中,通過成立質量控制小組,并從患者年齡、性別、皮膚狀態、體型、運動與控便能力、食欲、全身狀況等多方面評估壓瘡危險性,根據患者不同危險因素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制度,同時明確不同級別護理人員的工作任務,并強化其責任意識,認真落實各個護理環節,在提高質量控制的同時,保障各項護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7]。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1.04%較之對照組73.68%顯著更高,這與李娜[8]文獻研究結果相符。通過質量控制正確評估患者實際病情,為護理人員制定相應護理、治療措施提供一指導作用,同時可促使患者具備針對性防范意識,從而緩解護理工作盲目性。研究受多種因素影響,未對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情況作詳盡分析,有待加大樣本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持續性護理質量控制應用于糖尿病住院患者,不僅能夠降低壓瘡的發生,而且有效提高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紅蝶,焦肖江.1例糖尿病合并Ⅳ期壓瘡患者的傷口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z2):126.
[2] 周錯,吳格怡.糖尿病合并壓瘡患者的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院,2013,34(9):1379-1380.
[3] 李衡.循證護理在糖尿病腦卒中病人壓瘡防治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4,12(2):167.
[4] 周方方.1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高齡患者的壓瘡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6):187-188.
[5] 彭華,王君玉,郭珊.質量反饋在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2):110-111.
[6] 柴華.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在預防胃腸道手術術后切口感染中的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4):256-257.
[7] 鐘菁,張麗敏,張藝.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臥床患者壓瘡的防治及護理[J].中國醫藥科學,2015,5(24):117-119,148.
[8] 李娜.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在糖尿病足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院統計,2014,21(1):34-49.
(收稿日期:2016-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