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存
【摘要】機械制圖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漸進發展的過程,需在實踐中反復摸索,不斷積累經驗,總結成效,文章提出的相關教學改革措施對其他高校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機械制圖教學改革 新思路
機械制圖課程是機械類專業的重要技術基礎課程,該課程重在培養學生讀圖和繪圖能力,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空間想象力和思維力、掌握機械制圖的國家標準,并能熟練利用合理的表達方案進行繪制機械產品裝配圖和零件圖,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傳統課程。隨著社會對機械類應用型人才機械制圖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教學形式已很難適應科技社會的發展。如何更新教學觀念,建立新的教學體系,探索新的教改模式已經逐漸成為眾多大學面臨的新課題。本文從教學體系、教學過程設置、助學、考核著手,探索了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1教學體系系統化
機械制圖課程的實踐性和基礎性非常強,講授的知識面寬并且設計后續專業課程內容,必須與相關課程形成良好的配合,形成一個全方位的整體學習系統。應當建立系統的教學體系,教學需突出實用性,并有效融合機械相關知識。
將機械制圖課程定位于培養設計制圖能力,而非單純的制圖技能。在機械制圖課程開設之前,可進行金工實習以及機械基礎知識入門學習;利用機械制圖課程設計,初步將機械制圖訓練過程與機械設計聯系到一起,體現設計制圖的思想。并在后續專業課程的開設中,指定制定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案,形成以設計—工藝—繪圖為主線的課程學習體系,將制圖課程的學習深化到后續課程之中,使學生的制圖水平在后續課程的學習中得到不斷提高和升華。
2教學設置實用化
2.1改善師資結構,強化教學實用性。打破教研室限制,不設置專門的機械制圖教研室,改由機械設計、機械制造等專業課教師直接擔任機械制圖課程。利用專業課教師豐富的實際課題研究經驗,避免了制圖教學過程的單一性。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將專業研究成果、經驗和成功開發案例引入制圖教學,從而實現制圖教學同實際應用的有機聯系,使得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真正脫離傳統意義上的讀圖繪圖訓練,從而更適應行業發展需要。
2.2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增強教學效果。改善單純的多媒體教學方式,教師適當采用繪圖軟件增加授課效果。對于一些難點和重點,教師必須進行實際繪圖,逐步細致講解繪圖過程。由于受教室場地、光線、學生人數等客觀因素的限制,黑板作圖只能對教室前幾排的學生有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黑板作圖耗時費力,影響教學進程。這時,教師可利用二維繪圖軟件(如AUTOCAD)模擬完成黑板教學,既可保證圖形的清晰性,又加快了繪圖速度。通過對某些局部的放大顯示,保證了圖形的良好可讀性。此外,可利用三維軟件現場建模,及時幫助學生構造形體的空間形狀,有助于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
2.3強化課程設計環節,注重理論學習的創造性培養。延長機械制圖課程設計時間,將單純的零件測繪實踐改為“測繪+設計”的模式。首先,給出某種產品的部分零件實物,讓學生完成零件的測繪;然后,根據測繪數據、依據具體設計裝配要求,自主設計個別主要零件;最后,繪制完成整個產品圖紙。這種課程設計模式,既訓練了學生對卡鉗、游標卡尺、量角規等常見測量工具的使用技能,又培養了學生創新設計簡單零件的能力。以培養學生設計制圖能力為目標,要求學生在課程設計完成后,交出成套手繪草圖、AUTOCAD電子圖稿和全套打印圖紙。經過課程設計,學生通過零件的測繪、設計,可熟悉產品出圖的全過程,并加強了自身徒手繪圖、計算繪圖能力。
3助學形式網絡化
開發網上助學系統,開展網上學習、測試和答疑。校園網絡的普及使學生能夠更為方便地接受遠程教學,更好的吸收知識。可利用校園網絡優勢,研制開發網上助學系統,系統設置學習模塊、測試模塊、答疑模塊。學習模塊主要提供教師上課所用的課件和教案,對課程的重點難點進行分析,并配備了相應的例題解析;此外,該模塊還鏈接其他高校制圖精品課程網頁,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針對機械類不同專業教學需要,在訓練測試模塊設置了不同難度的測試習題。系統開辟教師在線答疑專欄,學生通過網上留言或發郵件方式向老師提出問題,同時師生間也可通過BBS論壇交流學習信息。學生可利用該系統,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點和學習情況,選定相應難度的試題,利用系統的二維繪圖功能完成解題過程。系統自動對學生輸入的答案做出判斷,給出學生成績,并提供正確答案以供參考。
助學系統充分利用網絡生動、直觀、形象、和交互的特點,既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課堂知識,又能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并能根據情況調整課堂教學模式,形成教師學生互動學習、人機交互的良好教學機制。
4測試方法的人性化
制圖考試形式不能僅局限于簡單的書面測試,而要根據該課程的特點分段考試,機械制圖成績構成如下:
制圖基礎考試(40%)+課程設計(30%)+軟件知識考試(15%)+平時成績(15%)=機械制圖總成績(100%)
對于制圖基礎部分的內容涉及得都是基礎知識,重點在于讓學生掌握基礎理論,及讀圖和畫圖的基本方法,是可采用閉卷的形式考評學生的掌握程度。當然,可采用標準化考試模式,即采用考試選題系統,直接讓學生上機考試。該部分考試成績占學生總成績的40%。設計制圖部分,重點要求學生掌握設計繪制機械零件圖紙及裝配圖紙的能力。由于該部分內容跟專業結合較緊密,應作為考核的重點。該部分可通過“測繪+設計”課程設計的形式,讓學生參與整個機械零件圖紙繪制過程,既考核了學生對零件圖、裝配圖部分知識的掌握程度,又培養了學生設計創新能力,并考核了學生手工制圖和計算機繪圖能力。該部分以圖紙形式提交給教師,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30%。
AUTOCAD軟件的考核部分可借鑒AUTODESK公司工程師培訓要求,采用試題庫的形式進行。考試直接在電腦上進行,每個學生的試題均從試題庫隨機抽取,題型各不相同。考試主要考核學生對AUTOCAD軟件的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15%。AUTOCAD軟件的實際應用操作能力考評則在課程設計中進行。
此外,根據學生平時課堂出勤率、課堂表現、作業情況等多個因素,給出學生的平時成績,該部分占學生總成績比重的15%。
總之,機械制圖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漸進發展的過程,需在實踐中反復摸索,不斷積累經驗,總結成效,文章提出的相關教學改革措施對其他高校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