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成巖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邏輯分析法,對散打比賽規則演變對技術創新的影響進行詳細分析,得出以下結論:首先,散打技術隨著比賽規則三個階段的演變,經歷了由初步探索到興盛的不斷創新的發展歷程;其次,散打規則不斷演變與成熟,得分部位與標準的變化直接推動著散打技術的創新,場地、護具以及下臺規則在散打技術創新中起到輔助作用。
[關鍵詞]散打規則 散打技術 創新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4-0251-02
散打從20世紀中期興起至今,散打規則經歷了三個階段的重要演變:從1982年初步擬定散打規則,到1990年第一本正式的武術散打競賽規則出版,此階段是武術技巧向符合散打規則競技比賽技術轉變的初級階段,形成了以拳法、腿法、摔法為主的技術單一、粗糙的散打技術;20世紀90年代是散打重要發展階段,此階段散打規則經歷了2次大批量修改,而散打技術也隨著散打規則變化不斷提高,初步形成了具有散打特色的技術風格;步入21世紀以來散打事業蓬勃發展,進入到了成熟階段,散打規則經歷4次重大變革處于完善期,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散打技巧,使散打事業真正走出國門與世界體育接軌。
一、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散打規則的演變對散打技術創新的影響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上以及大學圖書館等數據庫檢索、查閱并收集大量有關于散打規則與散打技術相關的文獻資料,并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
2.專家訪談法
根據論文研究思路的需要,通過與武術散打專家和教練員對散打規則演變和技術創新進行探討,從中得到有益的建議和啟示。
3.邏輯分析法
針對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獲得的資料,運用歸納、類比等方法進行研究與分析。
二、研究結果分析
(一)散打規則演變歷程
武術散打規則從上世紀70年代末初步擬定,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至今,已經趨近成熟。散打規則的發展是幾代人不懈努力修訂完善的過程,然而伴隨著散打規則的發展,散打技術在中國古武術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與提高以適應散打規則,隨規則變化而變化。
1.散打規則發展階段
90年代初,中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競技體育也呈現出全球化發展趨勢,在此大勢下,競技散打項目同樣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逐步與世界接軌。為此,在北京舉辦了兩年一屆的世界武術錦標賽的首屆比賽。隨著散打比賽影響力不斷擴大,為保證散打能夠適應發展趨勢,散打規則也在不斷的修訂和完善中,并在1996與1998年分別進行針對性的較大改動,散打規則的修訂在日趨完善。
在散打項目高速發展階段,散打技術亦在不斷提高創新中。80年代末,散打正式成為全國性質比賽,并在1992年在全國確立了散打技術的“十六字方針”,為散打技術創新指出了方向。1998年是散打比賽發展的重大轉折點,以亞運會為契機正式走出國門,正式成為亞運會比賽項目。散打技術也由單一、粗糙的打法逐漸向多元化、技術圓潤的打法方向發展。在此階段由于規則的修訂,散打技術則以拳法、腿法與摔法多元化組合打法為主,形成進可攻、退可守的技術體系。
2.散打規則完善階段
21世紀步入了科技信息時代,科技信息的發展促進了散打事業的發展提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競技體育的觀賞性要求不斷提高。為滿足人們的需求,散打規則分別于2000、2004、2011年進行3次重要修改,并于2013年正式頒布實施了新規則,使散打規則真正步入完善階段。
(二)散打規則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隨著散打規則的不斷修訂,散打技術也在相應的不斷創新與提高。散打技術“拳、腿、摔”三大技術為基礎,隨著每次規則的修訂,散打技術側重點均會作出相應的調整,如:散打規則制定前,以拳法為主要攻擊手段,腿法與摔法作為輔助,散打規則初步擬定期間,散打技術則以腿法與摔法為主,拳法為輔;現今在新規則影響下,散打三大基礎技術趨于平衡發展,組合運用,多元化發展。由此可見,散打規則的修訂,必然帶動并引發散打技術創新。
1.比賽場地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如表1所示,隨著散打比賽規則的不斷完善,比賽場地也在逐漸演變。在比賽規則擬定期間,比賽場地也處于摸索適用改進階段。比賽場地由9米直徑的圓,逐漸演變成邊長8米的方形擂臺,并在不同的商業比賽中出現圍繩擂臺。比賽場地隨著規則不斷變化,在提高比賽的觀賞性的同時更促進散打技術與戰術相容和,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技、戰術打法。
2.得分部位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如表2所示,散打規則在擬定期間,只允許擊打對手軀干與大腿,同時身體重要、脆弱部位不允許擊打,如:膝蓋、頭部。在此期間由于運動員受到規則的束縛,無法運用連貫地運用技巧,且此階段是由武術向散打過度期,因此散打只存在單一、粗糙的簡單技術。隨著規則不斷修訂,新增加小腿與頭部兩處得分部位。但因為頭部是人體重要部位,不允許重擊與連續攻擊,直到1996年重大修改規則時,才取消膝蓋、頭部不得連擊的束縛。比賽規則放寬,散打技術相應得到巨大變化,拳法與腿法能夠更加有效地施展,拳腿組合進攻以及摔法綜合運用,不在拘于單一的進攻形式,進攻技術多樣化、復雜化,推動著散打技術不斷創新提高。
3.護具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散打與武術相比,更為注重運動員的身體安全,為避免與降低在比賽中受傷的幾率,運動員必須穿戴比賽指定護具。如表3所示,隨著得分部位與得分標準的不斷變化,護具佩戴前期由簡到繁,后期由繁到簡轉變。散打初期由于技術單一,是以力取勝,注重護具的防守,隨著規則的變化技術的創新,比賽逐漸轉變成技巧取勝,護具則成為一種束縛。技術發展創新,護具減少因此成為了散打比賽重要趨勢。
4.下臺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如表4所示,散打下臺規則是散打規則中最先趨近于成熟的規則。迫使對手下臺是獲得比賽勝利最簡單的戰術,實戰卻很難做到。在比賽中首先要運用各種技術將對手逼近或是引誘到擂臺邊緣,運用重擊技巧或是摔法迫使對手下臺。下臺規則促進了武術技巧與戰術的融合,為技術創新指出了發展方向。
(三)散打技術未來創新趨勢
從上世紀中期散打興起至今經歷了半個世紀數代人的努力,比賽規則與技術已經趨于完善。隨著2013版散打比賽規則的發展與實施,標志著散打技術將進一步發展與創新。現階段散打技術主要突出進攻技術的快與準,將個人獨有技術與拳法與腿法相結合的組合進攻。未來散打技術將會以現階段散打技術為基礎,融合古武術精髓,形成自己獨具風格的多元化、多元素、全方位組合進攻。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20世紀中期,散打由武術演變而來,在經歷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散打比賽已經處于成熟階段。在此期間隨著比賽規則不斷的修訂,散打技術經歷了初級探索、發展創新、形成特色三個階段的變化。
(2)散打規則逐步修訂,推動著散打技術的發展與創新。散打規則中,得分部位與得分標準的演變是促進散打技術創新的主要因素,場地變化、護具穿戴對散打技術創新也起到起到一定作用。
(3)隨著2013年新規則的實施,散打技術開始向著多元化、多元素去方位組合進攻方向發展。
(二)建議
(1)針對比賽規則與得分標準,結合運動員技術調整比賽戰術,在適應新規則的同時不斷提高創新技戰術水平。
(2)現階段“拳、腿、摔”三大基礎技術處于平衡發展狀態,運動員應加強自身攻擊的力量、速度、技巧以及抗擊打能力。
(3)從散打比賽的發展趨勢來看,散打運動員需進一步創新散打技術,來適應科技信息發展帶來的變化。
【參考文獻】
[1]戚斌.新規則實施對散打技術的研究與影響[D].河南大學,2013(05).
[2]楊玉峰,趙斌.論競賽規則的變遷對散打技術發展的影響[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11).
[3]王方亭,李增全.新規則對散打技術發展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5(09).
[4]劉鵬啟,邵月.試論散打競賽規則的變化對技術發展方向的影響[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04).
[5]韓紅雨.現行武術散打競賽規則改革發展之初探[D].河北師范大學,2005(06).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