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曦業
摘 要:良好的法律素養是高職學生必備的素質,但是,目前高職學生整體法律素養有待提高,這有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原因影響,因此要從社會層面、家庭教育、學校環境、學生自我四個方面提出完善的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法律素養;對策
良好的法律素養是現代公民必備的素質,是現代法治社會對于公民的基本要求,作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職業院校學生而言更應具備良好的法律素養。但是由于高職院校的特殊性,比如招生錄取方式的多元化導致學生生源比較復雜,既有來自高中畢業的學生,又有來自中專、技校的學生,還有來自社會的考生,學生本身的素質參差不齊,在此背景下如何因材施教培養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法律素養顯得尤為關鍵。
一、高職學生法律素養現狀分析
在高等院校進行必要的法律教育很早就開始,教育部就曾與中宣部聯合制定了《關于普通高等學校“兩課”課程設置的規定及其實施工作的意見》,《意見》明確規定“法律基礎”是高校必須開展的課程。高校學生的法律素養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如今嚴峻的就業形勢,繁重的專業課,讓學生產生了錯誤的想法,認為在學校只要學好專業課程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重要。由此,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仍然缺乏足夠的法律素養,運用法律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不強,具體來說大致有兩個方面特點。
(1)高職學生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識,但是掌握不夠充分,存在一知半解的情況。很多學生對于法律學習興趣不大,認為不犯法就不用學法,大都是為了應付考試被動學習,停留于課堂不能將知識真正消化,理解法律條文背后的意義,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法律知識匱乏。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權利意識不足,在自身合法權益收到侵害時,往往忍氣吞聲,以消極的態度逃避,不知道通過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更有甚者,在面對侵權時,漠視法律工具,通過報復的方式來“自我維權”。
(2)法治觀念淡薄,沒有建立法律至上的信念。有調查顯示,“65%的學生認為在權力與法律的關系中,權力大于法律,只有大約49%的學生對我國實施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充滿信心?!痹谟龅骄唧w問題時,評判標準往往以道德為準,忽略了法律的重要意義。很多高職院校學生對于法律是有一定的認識,也知道根據法律來對事件進行評判,但是在實踐中則常常做出與法治精神相悖的不理性的決定。
二、高職學生法律素養存在不足的成因
任何問題的出現都是多種原因造成,高職院校學生法律素養之所以存在不足大致有以下三個方面因素。
(1)家庭成長環境的影響。由于部分高職學生父母的文化素質偏低,他們把心思全都放在養家糊口上,對子女成長關心得不夠。缺乏家庭足夠的關懷,導致其在面對挫折問題時選擇逃避,不敢勇敢的面對,更難利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另外,學生在成長環境中存在著濃厚的封建迷信思想和落后、愚昧的習俗,比如,“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行為習慣,這些都對學生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2)學校對于法制教育不夠重視。在現在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中,學生主要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學習基礎法律知識,該課程由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兩個部分組成,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往往為了趕教學進度,不夠重視學生的接受程度和應用能力,教學效果一般。另外,高職院校往往并沒有專業法律老師,大多數都是由其他思政課老師兼任,其本身對于法律原理的理解都不一定透徹,在教學時更多照本宣科,很難深入到法律基本原則和法治精神。
(3)社會不良價值觀的影響。大學生基本都處于青少年階段,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別強,正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也正是他們開始真正接觸社會,走向社會的階段。現在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考慮問題更多以自我為中心,更多關注自己的權利,對于自身應承擔的義務往往選擇忽視。社會上流行的思想很容易影響到他們,特別是不良的思想更容易在高職學生中傳播。在現今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生較為便捷地接觸到各種不同的文化,其中既有積極向上的信息,也有大量消極偏激的信息更容易被高職學生接受,這些都或多或少的讓高職學生對樹立法治觀念產生抵觸情緒。在此背景下,要培養高職學生良好的法律素養非常有難度。
三、提升高職學生法律素養的對策
要提升高職學生法律素養應該從學生自身以及其生活的環境進行完善,具體來說應該從社會層面、家庭教育、學校環境、學生自我這四個方面進行改進。
(1)營造和諧的社會法治氛圍。要進一步完善法律運轉機制,引導社會輿論,營造積極社會環境,培養高職學生現代法律意識。媒體應該加大對法律的宣傳解釋,對守法、執法的模范和先進事跡進行報道,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非常有助于大學生養成現代法律意識。培養社會公民自覺守法意識,讓法治精神內化于心。這些都會對高職學生養成良好的法律素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培養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每個孩子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較高情商、智商的完整的“人”,還是成為人云亦云殘缺的“人”,因此,為了讓孩子成為完整的“人”,應該培養良好的家庭教育。作為父母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教育上,平時生活中更要以身作則,從小事做起,比如,遵守交通規則,從小培養孩子規則意識,法律意識。
(3)塑造學校的法治環境。學校是學生生活學習的地方,平時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學校對于學生成長的影響巨大,因此,學校環境十分關鍵,要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學校在平時管理時,必須堅持依法治校,規范管理,要摒棄帶有人治色彩的傳統管理模式,營造積極的法治氛圍,讓學生感受法律就在身邊,養成現代法治意識;其次,學校要增加相應的法律課程,提高法律課程的地位。聘請專家舉辦講座,宣傳法律知識,進行普法教育。組織以法律為主題的形式多樣的活動,比如,開展模擬法庭,讓學生參與其中,感受庭審的整個過程,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法律,體會法律的作用。最后,老師要提升自身的法律素養,加強對法律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法律基本精神;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用法律方式進行思考,培養法律思維。
(4)學生自我。不管是社會、學校還是家庭都是外因,要想提升高職學生的法律素養,學生自身改進才是內因,因此,學生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要充分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在加強專業課程學習時也要掌握法律的基本知識,培養法律意識。在生活中遇到法律糾紛,要懂得運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培養和提升高職學生的法律素養是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題中之義,這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和學生自身各方面長期努力,在潛移默化中影響高職學生,理解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提升法律素養。
參考文獻:
[1]董瑞玲.《高職生法律素養現狀及對策》,《河南農業》,2016年第2期(下),第30-31頁.
[2]康宇.《高職大學生法律素養問題現狀及成因分析》,《河南科技學院院報》,2013年12月,第81-82頁.
[3]鐘幸運.《試論高職院校學生法律素養培養的現狀及完善對策》,《經貿實踐》,2015年第10期,第206-20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