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中學教育集團樹人學校(225000)
王麗華●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幾點思考
江蘇省揚州中學教育集團樹人學校(225000)
王麗華●
物理教學不可忽視了“實驗”這一重要元素,我們要借助于實驗引導學生分析物理規律,深度挖掘物理實驗中所蘊藏的教學資源.
初中物理;實驗;探究
我們的教材對于實驗部分提供了很多,但是我們不能照本宣科式地進行實驗環節的設計與安排,我們的教學除了要教給學生知識外,筆者認為應該要對教材、教學內容、教學資源進行充分的挖掘,切忌僅僅圖外在形式的豐富、熱鬧,應該對教材中的實驗部分所蘊含的知識和方法進行思考.
例如,對于《大氣壓強》這節課,我們的教師常常通過“覆杯實驗”來證實大氣壓強的存在時,學生思考的空間并不開闊,因為學生在前段的討論中已經猜想到大氣壓強的存在,所有的思路都被束縛在大氣壓上,因此這一過程貌似屬于探究式學習,但本質上依然是被動的學習,學生的思路依然被教師牽著走,甚至會盲從于教材上的講解和結論,他們缺乏深層次的獨立思考,在創新思維訓練方面存在著較大缺失.怎么辦?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先將視頻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就重復實驗操作,并自主探索發生現象的原因,學生唯有經歷過實驗的失敗與成果,他們才能真正體驗到大氣壓強的玄妙,從而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
實驗探究是物理理論不斷發展與完善的根基,將其應用于教學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極大的激發作用,它在幫助學生理解和認知物理概念與規律方面有著顯著的作用.因此,將實驗作為物理學習的先行組織者,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能為學生物理規律的形成提供更加豐富的感性素材.

例如,在引導學生認識“大氣壓強”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安排學生自行完成如圖1所示的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和覆杯實驗,通過前者讓學生直接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通過后者讓學生看到大氣壓強的奇妙.特別是后一個實驗,由于大多數學生在實驗之前會認為,一張紙不足以托起一杯水,但是實驗現象與他們的設想大相徑庭,形成了強烈的認知沖突,激起學生學習未知內容的迫切愿望,而且他們也將在新內容的探究過程中彰顯出更大的積極性.
利用物理實驗來充當知識的先行組織者,讓學生經歷從“無疑”到“生疑”的過程,激活他們的求知欲望;再通過進一步的實驗探究和理論分析,學生從“有疑”到“釋疑”,通過“順應”機制建構新的認知平衡,達到物理知識的高效建構.
實驗教學是初中物理課程的重要組成,其教學實踐中也可以采用討論學習法來進行.實驗教學包括實驗原理的認知、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過程的操作、實驗故障的排查、實驗現象的記錄、實驗數據的分析、實驗結論的匯總,上述每一個環節都會用到討論學習法.教師要營造和諧而自由的實驗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在實驗中,圍繞所遇到的問題展開討論,對實驗難點進行重點突破,由此來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實驗.教師在學生進行討論的時候,要適時地參與其中,及時予以恰當而到位的點撥,當然這些點撥應該要點到為止,教師不能剝奪學生討論主體的地位.
例如,平面鏡成像規律的探究實驗過程中,教師在學生選定實驗方案之前就啟發學生思考如下問題:“為什么采用玻璃板來替代平面鏡?如果直接采用平面鏡來進行實驗,效果是否會更好?”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能逐步發現玻璃板完成實驗的優勢,因為如果采用平面鏡來進行實驗,則所成虛像位置很難被確定,而這一點在他們后續實驗過程中也將被有效證實.再例如,實驗操作過程中某些優化實驗的細節也被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所發現,比如“實驗過程中,應該確保玻璃板與桌面保持垂直關系”,事實上,有些小組就是因為此類細節沒有到位而導致實驗的失敗,他們在操作中一邊討論一邊調整,最終克服了實驗困難,成功實現了規律的探索.
由此可見,實驗過程中的討論學習不僅有助于學生思路的打開,還有助于他們多維度地發現實驗操作的不當之處,從而及時地予以校準,順利完成實驗操作.此外,在實驗結束之際,教師還要安排學生在更大范圍內討論他們實驗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由此促成他們經驗的交流和實驗方法的積累,這將更大程度地提升實驗教學的效率.
[1]喬際平,邢紅軍著.物理教育心理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
[2]陳瑤.課堂觀察指導[明.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181-183.
[3]霍華德·加德納著,蘭金仁譯.智能的結構[M].光明日報出版社,2001:16
[4]加德納著,沈智隆譯.多元智能[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12-15
[5]王彬.利用師生互動的優勢促進例證教學的實踐思考——基于“以學定教”的視角[J].教育觀察,2012(6).
G632
B
1008-0333(2017)08-0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