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瀟
(沈陽理工大學遼寧沈陽110159)
金融脫媒現象對商業銀行盈利性的影響
□王瀟
(沈陽理工大學遼寧沈陽110159)
隨著金融市場的逐漸發展,我國銀行所面臨的壓力已經不僅僅是國內股票、債券的沖擊,還需要面對國外市場的壓力。在這一情況下金融脫媒的現象越加明顯。但是這一問題也為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好處。本文對相關內容進行了簡單的闡述,首先對我國金融脫媒形成原因進行了簡單的概述,然后對其產生的影響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希望本文的討論可以有效地為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更強大的動力,并將金融脫媒帶來的影響降低,為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幫助。
金融脫媒;商業銀行;盈利性
形成金融脫媒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分為制度原因、經濟原因、意識原因與技術原因,這四個方面中,制度原因與經濟原因為其中比較重要的方面,下面從這兩個方面簡單討論相關問題。
制度原因,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為金融脫媒提供了一定的基礎。我國在1992年將經濟體制改革作為了發展的重要方向。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進步,尤其是在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之后,企業的經營效果不斷增強,只是依靠銀行借貸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發展需求,所以企業需要更多的方式促進自身的發展。其主要使用的方式是股票、債券等,而且我國經濟逐漸與世界接軌,企業還可以在其他國家的市場上進行融資,所以進一步促進了我國金融脫媒的形成。
經濟原因:我國近年來的經濟增長程度不斷提高,尤其是在金融危機之后,雖然全球的經濟發展都已經放緩了腳步,但是我國的經濟增長程度依舊沒有太大的減弱。我國城鎮與農村的經濟都有明顯的增長,而且農村居民的純收入提高比例明顯要高于城鎮居民。隨著各種理財產品的逐漸增多,我國居民的理財意識隨之改變,其進行相關投資工作的意識也逐漸提高,而這一情況也使得我國出現金融脫媒的現象具有了強大的經濟基礎[1]。
根據對相關數據的分析顯示,金融脫媒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已經逐漸減小,出現這一現象的基本原因是因為,金融市場受到了金融危機的影響,發展一直處于受限的狀態,所以在這一過程中,人們在進行各種投資工作的熱情都有所減弱,為了確保資金可以有更好的保障,人們又將其放回了銀行,而且因為企業的信譽度下降,使得投資者要求更高的回報,使企業又將主要的融資手段放在了借貸上。
隨著股市的變革,使得一些小型企業在股市中的融資能力有明顯的提高,使股市的融資功能在不斷地增強,使得銀行的融資壓力有非常大程度的提高。根據下關調查顯示,我國現階段有大量的企業進行定向增發,同時通過定向增發資產認購獲得了大量的資金。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我國很多居民將存在銀行中的資金進行市場的投資工作,這一轉變就使得銀行的儲蓄業務無法獲得較好的發展。根據相關報道顯示,我國股民的數量一直處在上漲的趨勢,而且在證券市場中的資金有非常明顯的增長。從相關數據中都可以看出,資本市場的逐漸發展對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存款借貸業務的發展形成了非常大的阻礙作用,進而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形成了阻礙作用[2]。我國互聯網金融中各種理財產品的發展同樣對商業銀行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由于互聯網金融的易操作性,使很多人愿意選擇其進行相關的業務,只要相關的平臺可以有效地保證資金安全,就會有大量的人員參與其中。
隨著資本市場的逐漸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通過發行股票等方式進行籌集資金,銀行貸款對其作用逐漸減小,使得銀行流失了非常多的優質客戶。所以銀行為了保障自身盈利,在為客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使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滿足客戶各方面的要求,這一措施對銀行的產品創新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銀行還通過擴大中小型企業信貸規模的形式進行營利,但是現階段一些中小型企業的信用水平無法得到保證,所以銀行所面臨的風險會有明顯的提高,使銀行的管理工作難度進一步加大[3]。
我國商業銀行在面對金融脫媒問題的過程中,需要有效地改善自身的發展方式,使用更加適合的形式面對這一問題的到來,在進行相關改革工作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將壓力轉變為自身的前進動力,在其中尋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契機,以更好的姿態面對金融脫媒的不利影響,為自身的進步提供更大的幫助。
[1]周治富.互聯網金融的內生成長、基本模式及對商業銀行的影響[J].南方金融,2017,10(06):17-26.
1004-7026(2017)20-0085-01
F83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0.065
王瀟(1993-),女,山東濟南人,專業:金融,研究方向:證券投資與資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