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喆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大數據對教師教學方法的沖擊與影響淺析
□于 喆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我們生活在一個大數據的時代,生活、學習、工作都離不開大數據的指導,在理解大數據含義的基礎上,以其為指導,把素質教育和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相結合,針對學生的獨特性,因材施教。大數據對教師教學方法的沖擊和影響,使得一些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怎樣迎接大數據有了具體的建議和方法,在此過程中也分析了大數據自身的缺點,要揚長避短,發揮大數據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真正讓大數據為教育事業服務。
大數據;教學方法;沖擊和影響
教師以口頭講述的方式直接向學生解釋含義、論證原理、敘述事實等一種教學方法這是我國各個高校普遍使用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以教師為中心,很多情況下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不僅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更是缺少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很難培養學生學習的樂趣。
學生在校時間有限,課堂上的時間更是珍貴。想要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自主學習,關鍵是學生自己閱讀材料領略其中的內涵。閱讀法的形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有不少人建議在網上下載書籍閱讀,其實實實在在的書本更容易讓學生走進書中去。
老師有目的的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己掌握的知識和經驗,思考回答問題,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一面。如果老師反復提出問題花費的時間久,且只能針對幾個學生,而不能普及全班學生。同時對我們老師的要求也較高,要有知識儲備和交談的技巧。
每一門課程都會有小組討論的過程,這是根據教材和老師的要求而言,全班同學進行討論或者分成小組圍繞某個話題進行討論,發表成員之間的不同看法,相互啟發,共同進步。這種學習方法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但是它消耗的時間長,尤其是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里,老師不僅要完成書本的教學任務還要留出時間進行討論。對老師對學生都有較高的要求。
作為老師我們都清楚,講授法的中心是教師,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知識的傳播。大數據對講授法的沖擊主要表現在對傳播的信息以及傳播的途徑和方法上。例如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就要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散發學生的思維。
閱讀法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獨立想象的能力,但這只是針對偏文科性的科目,對于理科的書閱讀起來有些難度,在理科中有大量的數字符號。閱讀法主要依據材料的難易,很難做到客觀公眾。
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一定會提出問題,教學問題通常蘊含著老師的教學水準,且知識本身就是比較復雜多變的,對知識邏輯要求比較嚴謹,這就要求教師在提出問題、怎樣提出問題以及對問題的分析要深思熟慮。
教學的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具體要求點也不同,教師在合理掌握教學教材的要求,同時,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既不同于講授法的單向傳授,也不同于交流法的分享。大數據具有敏感性和迅速性,會在短時間內預測多種教學要求,教師在擬定課題時,有時候也會面臨困惑,是綜合還是單個都要考慮到。
大數據在教育領域的數據越來越豐富,不僅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以及思維都將產生巨大的變革。
教會他們搜集、分析數據。大數據的時代,鼓勵教師大膽地走進網絡,利用網絡多媒體技術,學會搜集、分析和整理數據,讓互聯網技術為教育更好的發展服務。
大數據更多的要求是用數據呈現教育,讓真實合理科學的數據服務于教學,教會學生管理好自己的個人信息,利用挖掘數據,提升自己的學習空間。
大數據雖然帶給我們無窮的資源財富,卻也存在很多理論風險,我們需要明確自己的觀點,認識到大數據并不是萬能的。教育也不能僅憑大數據來左右,反而需要的還是更多的優秀教師,同時,教師不能將學生血液大數據看為學生的全部。此外不能過于依賴大數據,多數情況下,是需要我們個人完成的,而且大數據對于用戶個人隱私很難兼顧,也存在著風險。大數據一方面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存在不足之處,我們要揚長避短,把大數據的長處發揮到極致,克服其消極影響,真正為教育事業服務。
1004-7026(2017)21-0118-01
G632.0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