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圣銘
(山西農業大學 山西 晉中 030800)
“互聯網+”時代下的晉中市農產品宅配模式分析
□師圣銘
(山西農業大學 山西 晉中 030800)
“互聯網+”視角下,農產品宅配是一種全新的農產品配送銷售方式。其特點是利用互聯網的靈活和高效,消除掉農產品銷售中的中間渠道,實現農戶與用戶的直接對接。其充分實現了農產品物流的增值功能,提高農產品物流的效率。我們通過網絡問卷調查以及實體采訪,獲取相關資料,對晉中地區農產品物流宅配的可行性和效率進行了研究。認為農產品宅配的模式在晉中地區是可行且高效的。
“互聯網+”;晉中市;農產品;農宅對接
在“互聯網+”的視角下,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得到了極大地拓寬,利用互聯網平臺建立的農產品銷售渠道為農名銷售和配送農產品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次,高效低成本的互聯網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也直接取締了農副產品銷售的中間商,形成了繼“農超對接”之后又一新的模式——農產品宅配。它是從農戶始端直接對接市民終端的全新的供應鏈模式。[1]其對于降低農民的銷售配送成本,提高農產品的增值價值,增加農民的收入以及食品安全和物流體系的構建和完善都是具有極大的意義。山西省晉中市在農產品的生產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地方特色,發展農產品宅配具有很好的產品結構和市場潛力。而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取得的成果,值得晉中市的學習和借鑒,在結合自身的產品結構以及農產品特征后,有針對性、系統性、科學性的提出農產品宅配模式。[2]
晉中市地處黃土高原東部邊緣,地貌呈階梯狀分布,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農業生產條件優越,農業產業化居山西省領先位置,是山西省糧食、蔬菜、畜產品、干鮮果的主要產區之一,蔬菜和畜禽產品綜合產量連續多年位居山西省第一,在特殊的氣候條件下,農作物種類繁多,包括:高粱、大麥、蕎麥、薯類、綠豆、大豆、豌豆、蕓豆等。素有小雜糧王國的稱呼。[3]
山西省與環渤海經濟圈、東北地區、西部地區、華北地區接壤。省內交通發達,有成熟的公路。鐵路運輸條件以及航空運輸能力。為農產品物流的配送服務提供了極大的保障。
山西省人口約為3 664.12萬人,其中青壯男勞動力充足。充足的勞動力保證了當地的農業生產的進行。同時也保證了從事產品的包裝、加工、配送、倉儲等相關互動的人力資源。
然而,晉中地區的農業普遍呈現低機械化和高人力成本的現象;由于無規劃的生產,每年所造成的生產過剩的損失都不容小覷;晉中地區農產品的果蔬銷售90%基于農戶自行銷售或批發市場售賣;在果蔬保存方面,由于保存設備的落后,果蔬保鮮能力低,造成大量的果蔬過期變質約占總體的20%-30%農業生產成本增加的重要因素。[4]解決農產品賤賣貴買的問題,關鍵在于:一,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減少中間環節;二,減少流通中所產生的損耗,提高流通的質量和效率。而“互聯網+”具有快速的反應機制,同時利用“互聯網+”避免了農民生產的盲目性以及銷售方式的單一。建立基于互聯網為基礎的農產品宅配模式,減少了中間商的價格干擾,促進了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交互。對于提高農民收入,保證農產品的價值都是具有極大意義的。
農產品宅配模式是用戶通過在互聯網端的平臺下單,訂購一定數量的果蔬產品。信息將會直接發送到時生產者,及農戶手中。農戶根據平臺信息組織生產、配送、加工、包裝等物流活動,并按時送到消費者手中。
農產品宅配對于解決農戶和消費者雙端的問題都具有深遠的意義:[5]
農產品宅配基于互聯網系統,實現了生產者農戶以及消費者之間的信息快速交互,避免了雙方之間的信息部隊稱,同時直接的雙端互聯,消除掉了中間方的影響。在晉中地區,農產品的生產模式普遍以家庭承包為主,家庭型的生產模式限制了農戶種植果蔬的種類,而市場上對于相應果蔬的需求并不集中,分散的用戶需求讓農戶的產品出現了滯銷的現象比比皆是。而由于滯銷引起的果蔬新鮮度減低,果蔬的不合理消耗成本增加,極大的減少了農民的收入,也是導致果蔬賤賣的原因之一。農產品宅配在農戶和消費者之間家里了橋梁,有效解決農戶銷售困難的問題。
農產品宅配通過雙端信息的互聯,消除了傳統銷售模式下,農戶由于無法預知到市場的實際需要,而盲目生產導致生產過剩。;利用大數據以及信息分析,能夠有效的為農戶提供生產建議,優化農戶生產模式,從而降低滯銷的風險。
農產品宅配實現了農產品從生產地到消費低的直接銷售配送,沒有中間商賺取差價,能夠讓農戶減少賤賣高買的現象,因此,農產品宅配對于農戶的收入,有著極好的影響。
消費者可以通過平臺和相關的產品評價,選購最佳的農產品。直接從互聯網下單,價格更加優惠,節約了到菜市場購買果蔬的時間成本,對于目前的年輕群體以及工作較為繁忙的上班人群都足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農產品宅配的順利開展取決于兩個方面:1、農產品的質量:互聯網平臺的因素,導致了消費者并非直接實體選購果蔬產品,從而也無法對于產品的質量實際的檢驗。因此,農產品宅配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建立健全相關的產品監督措施,從農產品產出到包裝、加工、配送等環節,都要做到產品質量的保證。平臺應該實現為消費者盡可能全面的提供農產品的相關信息。這樣將會有效的提高平臺服務質量,吸引用戶的使用。2、物流配送的高效合理:農產品的產品特質決定了產品對于配送時間的高要求度,合理的配送方案將是保證果蔬新鮮度,降低腐爛對產品的影響。優化配送路線,選擇合適的配送工具和配送方式,盡可能的降低農戶配送成本,提高農產品配送的效率。
實現農產品宅送最基礎的部分就是實現雙端的互聯網互聯,晉中地區的農村互聯網建設相對較為落后,農產品的銷售較為傳統。因此,提高農產品宅配的可能性,首先要加強農村的互聯網建設,搭建網絡平臺,滿足農戶接收訂單的設施設備。
就近原則講求農產品宅配的輻射范圍要盡可能的靠近產出地或者配送中心。這是由農產品的特性決定的。農副產品保鮮度是物流環節的重要難題,晉中地區的冷鏈物流相對落后,構建先進的冷鏈物流配送系統成本過高,同時也不切合實際。因此,為了保證果蔬的新鮮度,農產品宅配的范圍進行縮減。提高了配送的效率,同時也最大程度的保證了果蔬的口感、質量;平臺的入駐要有可衡量性,防止濫竽充數的個體戶存在,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平臺的信譽與平臺上宣傳產品的質量,另一方面也更加易于管理監督,提高農戶對于農產品質量的關注程度。
晉中地區傳統的農業方式呈現出單一化,集體化的特點。科學的安排農業生產,提高農業生產的層次,實現不同農副產品的種植,避免了農產品的過量種植而導致農產品滯銷現象,同時讓平臺的產品多元化,更加適合不同層面的消費者的需求。
專業化的物流是農產品宅配可行性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從果蔬的產出地到配送到消費者的手中,整個環節都需要物流的參與。只有提高物流的專業化程度,才可以降低農產品宅配的成本,加強農產品宅配的效率。
專業化的人員,保證了農產品從采摘、包裝、倉儲再到配送整個環節農產品的質量,使得農產品在物流環節中實現最低的不合理消耗。提高人員的專業化和人員素質,對于保證農產品宅配的效率、減低物流的成本都是十分必要的。
當地政府應加大對農產品宅配這一新型的營銷服務模式的鼓勵與支持。同時政府要加大對農產品的O2O平臺的監管程度,進行嚴格的審核、評定制度。對當地農戶積極展開相關的培訓,培養與引進新型農產品生產、銷售、配送等相關環節的人才。
[1]李莉莉.“互聯網+”視角下阜新市農產品“農宅對接”模式發展戰略研究[J].時代金融,2016(5):303-305
[2]張雪峰,張斐.農產品宅配送模式的競爭優勢及營銷策略[A].物流技術,2014(33):18—20.
[3]郝彩玲.農產品物流發展的SWOT分析——基于山西地區[A].物流工程與管理,2017(39):124—129.
[4]王利榮.基于互聯網平臺的農產品農宅對接模式探討——以北菜園產銷專業合作社為例[A].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2):43-46.
[5]陳剛.基于線上線下的生鮮農產品同城配送模式與優化策略[A].商業經濟研究,2017(6):86-87.
[6]周敏健,張宇,鄧薈,成城.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保定市現代農業O2O模式研究——以阜平大棗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157-158.
[7]張曉.基于“互聯網+”的特色農業產業市場營銷創新模式研[D].日照職業技術學院,2017.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1.100
師圣銘,男,山西省晉中人,山西農業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1004-7026(2017)21-0135-02
F326.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