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魁偉,馬秀峰,張曉志
(遼寧省阜新市礦業集團總醫院骨外一科,遼寧阜新123000)
應用負壓封閉引流配合腓腸肌皮瓣移植治療脛骨外露創面的臨床效果分析
徐魁偉,馬秀峰,張曉志
(遼寧省阜新市礦業集團總醫院骨外一科,遼寧阜新123000)
目的研究應用負壓封閉引流配合腓腸肌皮瓣移植治療脛骨外露創面的臨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間在本院進行治療的脛骨外露患者,將80例患者簡單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傳統換藥皮瓣移植術治療(對照組),負壓封閉引流配合腓腸肌皮瓣移植治療(觀察組)。對比兩組脛骨外露患者的疼痛持續時間、病癥愈合時間、感染性皮瓣壞死發生率和愈合率。結果觀察組脛骨外露患者的疼痛持續時間、病癥愈合時間、感染性皮瓣壞死發生率及愈合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治療脛骨外露創面使用腓腸肌皮瓣移植與負壓封閉引流聯合的方法有利于減輕患者的痛苦,促進患者的康復,適合臨床應用。
脛骨外露;負壓封閉引流;腓腸肌皮瓣;移植
脛骨外露一般是由擠壓、交通事故以及碾壓等原因引起的,若沒有及時治療脛骨外露創面,可能演變為骨髓炎[1],影響患者的肢體功能及生活[2]。本院將脛骨外露患者80例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將本院收治的脛骨外露患者80例(屬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間),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一組患者40例。觀察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23~66歲,平均(42.85±9.48)歲。砸傷8例,擠壓傷10例,交通事故22例。對照組:男29例,女11例,年齡24~67歲,平均(42.96±9.53)歲。砸傷9例,擠壓傷11例,交通事故20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脛骨外露患者實施傳統換藥皮瓣移植術治療(對照組),對脛骨外露創面進行常規消毒和清創,將無菌敷料敷于脛骨外露創面上,并進行包扎,定時進行更換。在1周后進行皮瓣轉移修復創面。
脛骨外露患者實施負壓封閉引流與腓腸肌皮瓣移植配合治療(觀察組),負壓封閉引流:安排患者在仰臥位下進行腰硬聯合麻醉,對病灶處使用1%新潔爾滅、3%雙氧水和生理鹽水進行多次反復沖洗,并將纖維化組織、炎性組織和壞死組織徹底清除。將鋼板、螺釘等內固定物品拿出,根據創面大小及形狀將泡沫進行剪裁,并將其置入創面,縫合固定泡沫邊緣和周圍正常皮膚,經皮下戳孔使用內置硅膠引流管進行引流,負壓封閉引流管與周圍正常皮膚使用聚胺甲酸乙酯薄膜進行覆蓋封閉。在術后將負壓吸引裝置與硅膠引流管進行連接,維持負壓在40 kPa左右,硅膠引流管的拔管時間在7~10 d后,當脛骨外露創面長出新鮮肉芽時,進行腓腸肌皮瓣移植術。
腓腸肌皮瓣移植術:(1)肌皮瓣的設計:對小腿后正中線進行標記,將其內外側頭分界標出,并將橫線作于內側頭肌皮瓣的切口上,橫線范圍為脛骨內后緣(前)、不超過小腿中線(后)、小腿中、下1/3交界點(遠端)和不超過內踝上5 cm。切取皮瓣的面積比創面面積大1~2 cm左右。(2)切取順行內側腓腸肌肌皮瓣:將小腿上部后中線的皮膚和皮下組織切口,使腓腸肌內、外側頭暴露出來,對腓腸神經和小隱靜脈進行保護,在腓腸肌與比目魚肌之間平面伸入手指,使皮瓣內界及遠端(包括深筋膜)進行鈍性分離,切斷跟腱與肌腹交界處的腱膜,游離皮瓣。間斷縫合內定肌肉與皮膚,將中厚皮片植入供區及皮瓣蒂部創面,并將形成的島狀皮瓣進行轉移,使脛骨外露創面得到修復,在將皮瓣縫合之后置入膠片引流,在術后給予患者常規抗凝、抗炎及擴血管等藥物,叮囑患者臥床休息。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脛骨外露患者的疼痛持續時間和病癥愈合時間,隨訪4個月,觀察患者的感染性皮瓣壞死發生率及愈合率。
1.4 統計學方法將兩組脛骨外露患者的疼痛持續時間、病癥愈合時間、感染性皮瓣壞死發生率及愈合率數據錄入到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疼痛持續時間、病癥愈合時間經過觀察得知,觀察組脛骨外露患者的疼痛持續時間和病癥愈合時間分別為(4.16±1.08)d、(11.53±1.67)d,對照組的疼痛持續時間和病癥愈合時間分別為(12.43±2.07)d、(18.74±3.15)d。兩組疼痛持續時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2.40,P<0.05)。兩組病癥愈合時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12.79,P<0.05)。
2.2 感染性皮瓣壞死發生率和愈合率在經過治療后,觀察組脛骨外露患者的感染性皮瓣壞死發生率和愈合率分別為7.50%(3/40)、90.00%(36/40),對照組的感染性皮瓣壞死發生率和愈合率分別為35.00%(14/40)、52.50%(21/40)。經過卡方檢驗得知,兩組感染性皮瓣壞死發生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2=9.04,P<0.05)。兩組愈合率對比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c2=13.73,P<0.05)。
交通事故是導致患者脛骨骨折的重要原因,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汽車擁有量也不斷增加,導致出現骨折人數越來越多。臨床上以往常使用傳統換藥皮瓣移植術修復脛骨外露創面,但其存在一定的疼痛,且病癥愈合時間長,易出現感染性皮瓣壞死的情況,其治療效果一般。
負壓封閉引流中使用聚胺甲酸乙酯薄膜進行封閉,能夠使外部細菌難以侵入[3],避免交叉感染[4],可有效保持創面的清潔,降低創面感染幾率,且負壓維持在40Kpa有利于肉芽組織增生[5],加快創面淋巴細胞浸潤消退及肉芽組織增生期膠原合成[6],改善局部微循環[7],使毛細血管的增生,有利于創面吸收營養。在對脛骨外露創面清創擴創之間再進行腓腸肌皮瓣移植,有利于減少皮瓣切取面積,減小供區損害和手術風險。
腓腸肌皮瓣移植術的操作簡單、血供可靠,能夠有效修復脛骨外露創面。腓腸肌皮瓣存在較強的抗感染作用[8],可加快脛骨外露創面的愈合,且具有生物清除作用[9],能將局部殘留壞死組織進行有效清除。由于皮瓣血管蒂長,能夠靈活調整[10],可較好的覆蓋脛骨外露創面,減少感染性皮瓣壞死的發生。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傳統換藥皮瓣移植術治療,觀察組采用負壓封閉引流與腓腸肌皮瓣移植配合治療脛骨外露創面。觀察組脛骨外露患者的疼痛持續時間、病癥愈合時間、感染性皮瓣壞死發生率及愈合率均較對照組更勝一籌(P<0.05)。研究數據表明,在進行負壓封閉引流之后行腓腸肌皮瓣移植的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負壓封閉引流和腓腸肌皮瓣移植進行配合治療脛骨外露創面,感染性皮瓣壞死發生率低,愈合效果好。
[1]劉桂花,陳坤峰.負壓封閉引流配合腓腸肌皮瓣移植治療脛骨外露創面[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1,34(4):326-327.
[2]王俊.急診切開復位內固定聯合負壓封閉引流治療開放性脛骨Pilon骨折的療效[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5, 2(34):7024.
[3]徐斌,盛加根.負壓封閉引流聯合開放性植骨術或骨搬移術治療脛骨創傷性骨髓炎[J].國際骨科學雜志,2015,36(4):314-319.
[4]張鑫,孟乘飛,汪國棟,等.負壓封閉引流在脛腓骨骨折術后早期感染中的應用[J].中華創傷雜志,2015,31(4):303-306.
[5]李杰松.負壓封閉引流術聯合肌皮瓣移植治療脛骨開放性骨折并發慢性骨髓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 6(7):67-68.
[6]楊代,房波,宋桂先.腓腸肌皮瓣聯合負壓封閉引流治療脛骨慢性骨髓炎及軟組織缺損[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2014,10 (6):343-345.
[7]吳浩俊,陳航,陳光華.脛骨前肌瓣聯合郵票植皮和負壓引流術在修復脛骨外露伴軟組織缺損創面中的應用[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4,20(24):3758-3760.
[8]韓峰.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急性脛骨創傷性骨髓炎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醫療,2014,33(18):69.
[9]趙繼宏.負壓封閉引流及皮片移植修復脛腓骨骨折的皮膚軟組織缺損[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20):3246-3251.
[10]陸曉生,黃湄景,華樹良.負壓封閉引流術聯合肌皮瓣移植治療脛骨開放性骨折并發慢性骨髓炎的療效觀察[J].廣西醫學,2014,36(3):306-30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