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純
(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湖北 孝感 432100)
臨時心臟起搏器在心臟介入治療中的保護性應用
鄭 純
(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湖北 孝感 432100)
目的 探討臨時心臟起搏器在心臟介入治療中的保護性應用。方法 選擇心血管疾病患者74例,所有患者均在X線機下經皮穿刺股靜脈或鎖骨下靜脈后置管放入臨時起搏點擊在右室心尖部,設置起搏頻率為60次/min,起搏電壓為3~5 V,脈寬0.5 ms,并以VVI方式起搏。總結臨時心臟起搏器在心臟介入治療中的應用及護理措施。結果 74例患者分別接受了術中、術后起搏器起搏,患者感知功能均正常,未發現心律減慢等心血管意外事件。結論 心臟介入治療是一種新型的心血管疾病治療方法,針對以及明確為心臟傳導異常的患者,可在治療的同時,采用臨時心臟起搏器進行輔助,及時搶救患者生命,降低手術風險,術后給予嚴密的觀察和預見性護理,能夠有效防止并發癥發生。
心臟起搏器;心臟介入治療;保護性應用;護理
心臟起搏器是一種植入人體內的電子治療儀器,可通過脈沖發生器發放電脈沖,并通過導線電極傳導,刺激電極多接觸的心肌,使心臟激動和收縮,從而達到治療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臟功能障礙的目的[1]。臨床上常常將臨時心臟起搏器用于緊急處理嚴重緩慢心律失常,起到搶救患者的作用,隨著心臟介入治療逐漸受到關注,臨時心臟起搏器在心臟介入治療中的保護性應用也受到關注。本次研究就本院收治的7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總結臨時心臟起搏器在心臟介入治療中的應用及注意事項。
1.1 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74例,所有患者均來自本院心血管內科。74例患者中男36例、女38例,年齡40~85歲,平均(62.5±12.3)歲。74例患者中22例為冠心病、14例為高血壓、11例為心絞痛、17例為急性心肌梗死,10例同時存在多種合并疾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經血常規、尿常規及心電圖檢查確診,排除嚴重肝腎功能疾病、意識障礙及不簽署同意書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根據病情和臨床癥狀,由醫師診斷和制定治療計劃,均行心臟介入治療。患者入室后,行常規消毒鋪巾。首先,從患者心臟右側股靜脈處進行穿刺并置入6鞘管,同時,借助X光透視對臨時起搏器電極導管進行安裝。依次經過右側股靜脈、下腔靜脈、右心房并三尖瓣最后置入心尖部,采用VVI起搏模式,設置起搏頻率為60次/min,起搏電壓為3~5 V,脈寬0.5 ms,起搏閥值電流為3~5 mA,感知電壓為2 mV[2]。其次,連接起搏器前,要認真仔細的檢查電池電量,縫合皮膚情況等。另外,要注意手術均由心內科醫師實施,并在絕不麻醉下進行。同時,如果患者存在不穩定型心絞痛,還應在患者置入起搏器后行支架植入,待心絞痛癥狀好轉或穩定后再拔除起搏電極[3]。其他類型的患者可保留導管,并用縫線固定在右下肢股靜脈周圍的皮膚上。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手術前后感知功能改善情況和心律減慢等心血管意外事件發生情況。
1.4 療效評價標準 感知功能正常:起搏感知器能夠夠感知或間斷感知到患者心臟自主初級波,在自主除極波內或其后的不同時間出現起搏脈沖信號,未發現自主心律減慢等情況。
2.1 術前護理 首先,患者在入院后應進行詳細的疾病評估,以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藥史,有無缺氧、脫水的情況。術前要向患者及其家屬交代清楚患者的病情,一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擔憂、恐懼和緊張心理,此時護理人員影響患者說明手術的必要性及疾病治療方案,向患者家屬解釋術中、術后可能存在的問題及并發癥,并取得家屬的同意,在簽訂同意書后進行手術[4]。首先,在患者入院當日起,要組織各班護士、醫師成為護理小組,由護理人員向患者進行入院介紹、環節介紹,記錄患者的個性情況,并從患者臨床資料中分析患者并評估處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病情。通過實施合理的健康教育,針對患者存在的疑問和治療過程出現的情況耐心解答,積極鼓勵患者,幫助患者消除顧慮和抑郁情緒。
2.2 術中護理 手術過程中,術中配合好醫師進行手術,隨時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真實記錄患者的狀況和手術情。觀察起搏電極導管與臨時起搏器正確的連接是否準確,患者心律與起搏頻率是否存在抑制,隨時做好搶救準備。護理人員應保持輕柔的動作,避免對患者造成損傷,要時可以專門的約束帶固定,檢查各儀器的導線、電源及運行情況[5]。
2.3 術后護理 術后要持續對患者進行心電監護,直至拔除臨時心臟起搏器。多數患者在行手術后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很大一部分患者會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一部分患者還會因此抱有抑郁情緒和焦躁情緒。此時,通過實施合理的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時刻關注患者的情志和心理變化,保持耐心細心,針對患者存在的疑問和治療過程出現的情況耐心解答,積極鼓勵患者,幫助患者消除顧慮和抑郁情緒,從而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在實際的護理過程中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評估,了解患者在治療期間的心理感受,并針對性的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同時,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患者的真實情況,語氣要委婉、溫柔,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并了解患者的困難和心態。切口護理:加強病房巡檢,隨時檢查穿刺口有無滲血和血腫情況,術后應給予常規傷口清潔,并每日更換穿刺口的敷料,術后要給予常規抗生素以預防感染;同時,給予患者對癥支持治療,以防止水電解質失衡造成患者心律失常。術后活動:針對可下床行簡單活動的患者要指導其進行適當的身體鍛煉,但要限制其患側肢體活動,避免身體大翻轉造成電極移位脫落。患側應保持穿刺處的干燥狀態,注意大小便時不要污染了傷口的敷料,如果發生漏電和感染的現象要及時告知醫師和護理人員。同時要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燥,做好皮膚護理,防止出現壓瘡。針對留置管要注意防止留置管內血栓的形成,可采用緩慢推注封管法在每次輸液后從肝素帽處推入生理鹽水。并發癥護理:軟管脫落、折斷和感染是使用臨時起搏器心臟介入治療容易發生的并發癥。首先,要保證起搏器固定牢固,避免導管脫落和移位,每天都要檢查導管連接處是否牢固,深度是否合適,操作時要避免拉出和推入造成嚴重的后果。
74例患者分別接受了術中、術后起搏器起搏,患者感知功能均正常,未發現心律減慢等心血管意外事件。
隨著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的不斷上升,心臟介入手術之間受到廣泛關注。而在心臟介入治療的過程中,臨時心臟起搏器的作用相當顯著,但在使用臨時心臟起搏器期間要注重其保護性的應用。首先,護理人員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消除患者顧慮,做好術前的物品準備、搶救準備,熟悉手術全過程,配合醫生順利完成手術。其次,術中要嚴密監測患者的情況,隨時做好搶救患者的準備。術后要加強監測穿刺口、電極脫落、移位和折斷、感染等并發癥的預防。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74例患者分別接受了術中、術后起搏器起搏,患者感知功能均正常,未發現心律減慢等心血管意外事件。這也顯然說明,對于已經確定為心臟傳導異常的患者,可在行心臟介入治療前安置臨時心臟起搏器,及時搶救患者生命,降低手術風險。同時,要注重術前、術后嚴密的觀察和預見性護理,能夠有效防止并發癥發生,減少不良事件。
[1]康波.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護理體會及健康指導[J].當代醫學,2010,16(24):108-109.
[2]努爾比亞·艾比布拉,米那瓦爾·托合提.臨時心臟起搏器在心臟介入治療中的保護性應用及護理干預[J].大家健康,2014, 23(8):310.
[3]王肖群.臨時心臟起搏器在心臟介入治療中的保護性應用及護理觀察[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10,13(4):84-85.
[4]盧軍杰.新體表標志法腋靜脈穿刺置管的臨床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5,24(11):1888-1889.
[5]胡偉珍,蘇藍,陳秀青,等.經希氏束起搏患者的觀察和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11(9):53-54,6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