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曉蓉
一、大學生思想現狀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極為重要,它對大學生全面把握相應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有較強的引導作用。但是,在目前的新的經濟、科技形勢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還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間。
一是大學生出現信仰的盲目跟風現象。例如,有些學生揚言對某些西方潮流宗教產生強烈信仰,實質上他們卻缺乏對其思潮本身的了解和認識。獵奇、追求時尚、標新立異的心理導致大學生思維和信仰出現偏差,這將直接影響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同時對他們的發展和進步也是極為不利的。
二是大學生個人意識逐漸增強、集體意識卻不斷薄弱的現象也越發明顯。這是因經濟、科技發展,人們個人發展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增長導致的弊端。大學生出現進取心強烈但行動力不足、意志力和承受能力不足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大學生自身的優越感和實踐能力之間的差異導致的。這對于大學生進行日常的學習和發展以及進入以后的工作崗位而言,都是較大的問題。
二、大學生思想的制約因素
大多數大學生能客觀正確地對基本的社會現象進行判斷和評價,也能充分認識到社會與個人、自然與個人、個人與個人之間都將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復雜規律和矛盾,但有小部分的學生可能會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擾。這主要是因為大學生的思想過于活躍,對一些新的思想、事物學習和接受都相當快。而部分學生在對社會的具體認識上卻依舊停留于感性、片面的層面,這使得他們在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相關社會、政治乃至生活中的問題時會出現困惑。
大學生在其政治取向上顯現出實用、功利的特性,表現出對政治的淡漠和缺乏對社會、集體和他人的責任感,同時也缺乏吃苦耐勞和獻身的精神,而過于偏重于個人價值的實現。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學生的具體的自我意識逐步增強,比較在意實現自我價值的優先性,追求更客觀的事實和現象,自我意識和相應的成才意識日益強烈,但其身心發展并沒有想象中的平衡,他們還存在許多未解的矛盾和較多的困惑。當大學生將理想追求和所接觸的現實功利進行進一步結合時,就會出現其從重奉獻的理想主義轉向注重實用和物質享受的現實主義的情況。
三、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1.實現靈魂加能力雙重塑造
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應重視對大學生的能力培養,即將學生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相應的實踐能力,使得學生自主克服“高分低能”的缺陷。在此過程中,高校要教育學生應以實踐為主,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另外,高校應教育學生學會質疑和自我判斷,讓其了解到盲目的、偽科學的觀點和理念是不能被實踐檢驗的,從而使學生對現實和科學有所信賴;鼓勵學生多接觸和了解未知事物,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得以鍛煉,消滅大學生盲目跟風的心理;加強實踐教育,以降低其理想的高要求和現實之間的落差,增強其實踐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2.以榜樣為力量進行引導
大學生活意味著較為寬松的學習氛圍和較為自由的生活,而這往往使得部分大學生陷入迷茫的狀態。當有學習的榜樣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依據和學習的目標時,他們便能自覺進行高效學習。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盡的,而榜樣基本上都會具有某些優秀的特質和技能,這有利于大學生“三觀”的樹立。
大學生是較為寶貴的人才資源,他們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國的未來。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質,任重而道遠。大學生自身也需要努力學習,從而使自己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楊 曦.論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學生成為紅色基因傳承者中的作用[J].中國市場,2016(43).
[2]陳曉紅.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