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迪
1.利用仿真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習動機
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教師會通過黑板板書、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教授學生新知識。學生在這種模式中對新概念的了解、知識的掌握方面效率不高,并且在學習操作性技能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需要學生在腦海中對實驗過程進行預想,學習效果通常需要更長的學習時間才能體現。久而久之,學生就容易對這種枯燥的學習方式產生厭倦。
虛擬現實技術可以通過頭盔、感應器等外部設備為學習者創建一個仿真的空間,學習者的視聽感受和觸覺感受在這個空間中將顯得格外真實。比如,在學習生物學細胞結構的課程時,傳統的課堂是教師通過圖片或者視頻邊展示邊講解,學生通過各自的理解在頭腦中去構想細胞結構。如果此時有虛擬現實技術的介入,為學生創建一個“真實”的細胞內部空間,他們就可以在這個亦真亦幻的世界中進行探索。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程需要,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創建形態各異、變化萬千的學習情境,增加學習過程的趣味性與挑戰性。學習者通過頭盔、感應器在仿真情境中學習,可以減少外界因素的干擾,通過強化感官感受鞏固學習知識的過程。
2.通過虛擬的實驗環節強化操作技能
實驗作為一種操作技能是很多學科必不可少的環節。一些基礎實驗過程簡單、操作便捷、危害性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即可完成。但在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教學過程中涉及的不僅僅是基礎實驗,更多的是復雜實驗。復雜實驗過程繁瑣、操作細致,有的甚至可能威脅人身安全。在傳統教學中,有的教師為了規避事故風險,就會選擇用放教學視頻、分組討論等方式取代做實驗的過程。學生沒有親身參與實驗,對實驗過程的多樣性、實驗結果的不確定性只能憑借臆想去推測,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在一些化學實驗課中,教師會叮囑學生某種物品和某種物品混合加熱后容易爆炸,讓學生在操作的時候注意藥品使用規范。有的學生可能聽過就忘了,以后也不會引起重視。如果讓學生在虛擬現實實驗情境中完成該實驗,學生可以嘗試把相應的藥品混合加熱,看看實驗的結果到底是什么樣的。此時,或許實驗進行到某個環節會發生“爆炸”,但由于學生處于虛擬環境中,因此并不會對他們的身體造成任何的傷害。相反,學生會對實驗過程誤操作造成的后果產生感性認識,能夠加深學生對實驗的理解,強化操作技能。虛擬現實技術為現代教育實踐教學提供了更為精良的操作環境,將推動傳統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
3.開發多樣的虛擬環境構建數字校園
虛擬現實技術與現代教育融合讓原本固定、單一的教學模式變得豐富多彩。教育教學不再局限于冰冷的水泥墻之內,學生和教師可以通過虛擬現實設備進入到變幻莫測的空間中,在這里可以體驗宇宙宏觀之壯美,也可觀賞分子微觀之細膩。學校不僅可以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實驗環境,還可以利用其高仿真度、高交互性的特征創建虛擬圖書館、虛擬教室等多樣的虛擬環境來構建數字化校園。虛擬現實技術需要巨大的存儲空間、高速的網絡傳播等條件作為支撐,因此虛擬現實技術不僅可以推動校園數字化,還可以帶動校園信息化發展。虛擬現實技術與現代教育融合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都產生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主要場所,如果能把虛擬現實與校園的數字化建設聯系在一起,一定能夠碰撞出更為絢爛的火花。
虛擬現實技術不僅適合基礎學科的優質教學,同時能滿足眾多操作性學科的需要,可以說虛擬現實與現代教育融合產生的影響是積極的。作為一門新興技術,虛擬現實還有很多未知的潛能等待我們去挖掘。我們需要立足于教育現狀,從“教”與“學”的雙重視角深度思考虛擬現實技術帶給教育的優勢與劣勢,讓其發展成為推動二十一世紀教育改革的中堅力量。
參考文獻:
[1](美)吉姆·布拉斯科維奇,(美)杰里米·拜倫森.虛擬現實——從阿凡達到永生[M].辛 江,譯.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2](美)斯凱·奈特.虛擬現實——下一個產業浪潮之巔[M].仙顏信息技術,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