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琳
一、現代師生關系的矛盾表現
第一,權威式教學方法使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受到制約。傳統教育理念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學生處于受支配的地位。教師依據培養目標和教材實施教學要求,對學生的真正需求缺乏考慮,限制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學生壓力大以致難以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
第二,高校大幅度擴招使得教師無暇顧及師生關系。高校大幅度擴招導致學生人數增加,師資短缺,教師無暇顧及師生關系的維護導致師生關系疏遠、冷漠。
第三,科技發展使得師生關系冷漠。隨著互聯網的廣泛利用,學生在家或宿舍就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使得學生非不得已,一般不愿與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談,減少了師生間的直接交流。
二、新型師生關系及其特征
新型的師生關系是素質教育的產物,要求師生之間建立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關系。具有以下幾點特征。
1.民主平等
民主平等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相互信任與理解的關系,平等對話,互相尊重彼此的個性,自由交換意見和給出評價。
2.互助合作
互助合作強調師生的共同參與和雙向互動,在教學中教師真正參與到學生的學習當中,教師與學生共同思考問題、討論問題,分享各自的想法,各自受到對方的幫助與啟發。
三、在現代課堂中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必要性
1.新型師生關系符合時代發展和現實需要
傳統的師生關系嚴重影響著課堂的教學質量,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阻礙著學生個體性和創新性的發展。因此,改變落后的授課模式,在課堂中建立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師生關系,以此更好地推進學生個性和創新能力的形成也就成了時代的要求和現實需求。
2.新型師生關系是學生綜合發展的需要
“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相處”也是學生的必修課程。能力培養是高等教育的關鍵,而教師在無形中指導學生能力的提升從而使其成為綜合發展型人才。
3.新型師生關系是促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保證
在新型師生關系下,師生以及同學之間在共同的學習和交往過程中促進了彼此間的感情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習主動性增加,從而使教學活動更加順利地展開。
四、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
1.轉變教育觀念,為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奠定思想基礎
陳舊的師生觀念阻礙了師生關系的發展,高校應轉變教育觀念,從根本上轉變師生關系,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了解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從而激 發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中 實現民主,突出學生自我發展的主體地位。
2.改變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民主平等、互助合作
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師生關系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和諧的氛圍。教師應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實現師生的雙向交流與合作。
3.注重師生課下交流,拓寬師生交流的渠道
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僅僅在于師生課堂中的良好溝通,還有賴于師生課下的充分交流。高校可以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為教師和學生建立交流平臺,設立師生交流論壇,利用免費的軟件如QQ和電子郵箱等交流平臺進行溝通,增加師生的互動與交流,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史曉紅.試論民主平等、對話合作的師生關系及其建立[J].思茅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4):74-75.
[2]馮淑慧.高校和諧新型師生關系探析[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8(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