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一、“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的現狀
1.沒有合理安排教學課程
“會計電算化”教學分為理論課和實踐課,但是,很多學校課程教學安排不合理,過度強調理論教學,沒有合理進行實踐教學,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較低。另外,一些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薄弱,在實驗課上,不能有效掌握教學內容和操作方法,從而使得“會計電算化”教學效果較差。
2.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很多學校把公共機房或者實驗室作為開展“會計電算化”教學的重要場所,許多教師主要通過講解與演示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而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情緒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從而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不高[1]。另外,教師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沒有實踐的機會,導致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較低。
3.教學內容有限
“會計電算化”課程主要分為財務鏈和供應鏈兩部分,其中財務鏈包括固定資產系統、UFO報表系統、薪資管理系統和總賬等內容,而供應鏈主要包括采購管理系統、銷售管理系統、庫存管理系統和存貨核算系統。但是,由于課時有限,很多教師只注重財務鏈方面的教學內容,而忽視了供應鏈方面的講解,導致學生的理論基礎不扎實。
4.考核方法不合理
目前,很多學校仍然以卷面成績衡量學生的學習好壞,而且,雖然部分學校已經重視上機考試,但是,由于上機考試的要求不嚴,從而難以真正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2]。另外,在進行考評時,很多教師一味強調考試成績和上機操作,沒有適當考慮學生的學習情緒、作業成績以及課堂表現等因素,未能科學、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
二、“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的改革策略
1.合理安排教學課程
學校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實驗室使用情況等,合理安排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熟練進行實踐操作,促使學生能夠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實現“會計電算化”的教學目標。
2.積極改進教學方法
在理論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教學法、情境教學法以及探究式學習法等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適當進行演示,讓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師引導,親自進行操作,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會計電算化”教學的質量。
3.適當拓展教學內容
在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時代發展形勢,適當補充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最新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以提高學生的競爭實力。例如,在課堂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可讓學生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查找一些相關的教學內容,理解其發展變化,以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科學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
在無紙化時代,社會對會計人才計算機操作能力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會計電算化”教學的具體特點,合理組織教學活動,科學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提高“會計電算化”教學的質量,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考試成績、作業成績以及課堂表現相結合的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總而言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科學安排教學課程,不斷提高“會計電算化”教學的質量,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云平,邵華清,楊守杰.關于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對外經貿,2012(1):147-148.
[2]彭俊英,劉澤華.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6(1):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