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園
摘要:阿多諾的美學思想中,用文藝來否定資本主義的異化現實,體現了他作為早期法蘭克福學派代表的批判思想。文章從阿多諾的文藝思想所體現的藝術否定觀著眼,通過藝術否定的現實意義揭示其對現實的反抗。從阿多諾的文化工業批判思想中,找出現實批判與藝術批判的同源之處,顯示了阿多諾對藝術與現實文化的共同要求,把藝術的否定作為現實的對立面,提出藝術改變與救贖異化現實的思想觀點。
關鍵詞:藝術;批判;藝術否定觀;現實
20世紀馬克思主義學者以及相關理論的研究,形成了對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現象的批判與反思。以法蘭克福學派為首的“批判理論”,對當時社會的總體性批判產生了理論思想上的交融與碰撞。在阿多諾的美學理論中,對于文學藝術的反思也正是對現實的反思,他通過藝術的形式對資本主義殘害人性的現實做了強烈的控訴與批判性的剖析。從精神層面對藝術和現實實現了一種突破,是資本主義思想與傳統觀念統治下一種新的批判視野的拓展。同時阿多諾的否定觀中包含著把藝術放在現實中拯救現實的內涵,因此他將文化與現實、現代主義藝術與現實相對抗,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思想,對文化工業有了新的認識與闡釋。
一、藝術本質與現實大眾文化
法蘭克福學派所使用的大眾文化一詞,為馬克思主義學者所創,使用文化工業來描述大眾文化,則是阿多諾和霍克海默首先提出,阿多諾的“文化工業”批判思想在《文化工業:作為大眾欺騙的啟蒙》中有進一步的闡釋,他將大眾文化看作一種“文化工業”性質,強調了現實中文化工業的總體性特征。“藝術和消遣這兩種不可調和的文化因素都服從于另一個目標,都服從于同一套虛假模式:即所謂文化工業的總體性。”[1]在文化工業主導的社會,資本與娛樂大眾的效益成為操控一切的主人,用數據來衡量藝術價值體現了技術理性在這一時期的運用。阿多諾對此現象在《否定的辯證法》一書中將對社會的批判上升為哲學層面的辯證法的否定,他對黑格爾到盧卡奇所強調的“總體性”和“同一性”進行了重新審視與反思。
在阿多諾的文化批判理論中,反對把過去的整體性作為文化工業的標準,在大眾文化作為一種娛樂體系出現時,其完全變成沒有思想和超越性的消費產品,從而僅僅依賴技術手段控制藝術及文化的形成。文化工業以一種快樂的方式試圖逃避,缺少對現實的反抗,因此阿多諾在他的藝術否定觀中提出藝術的本質在于否定,“藝術是對現實世界的否定的認識。”[2]阿多諾將藝術完全看成是非現實的、非實際存在的一種想象,這種想象是對文化工業之外不存在的事物的追求。他把以“美國化”為代表的如好萊塢電影、流行音樂等作為大眾文化的典型,認為這些擠壓生存空間的文化形式,使文化失去超越生活的藝術性。追求思想與超越是文化的天職,文化缺少思想則不成其為文化。他提出“奧斯維辛之后寫詩是野蠻的”這一觀點,否定原有的優雅、和諧的藝術,開啟了現代主義的思想范式,反對傳統藝術的優美和諧與崇高的表現力,用超越性的、消解一切外觀的否定性藝術反對文化工業。
二、與藝術相對的圖式化現實
當代美國著名藝術批評家格林伯格認為,“庸俗藝術是程式化和機械的,是虛假的快樂體驗和感官愉悅,雖然庸俗藝術依據樣式而有所變化,卻始終保持著同一性,同時我們的時代生活中一切虛假事物的縮影。”[3]《美學理論》中強調異化現實對我們的感覺和意識起分裂和破壞作用,藝術的自主性和幻想性能超越異化現實,虛假與機械性是文化工業時代主要特征。《啟蒙辯證法》中提出大眾文化的標準和齊一化,即當前大眾文化運用一種虛假的事實與技術理性破壞人們意識中的圖式,他將文化工業看成一種圖式化運作,反映在他的美學思想中,則認為傳統藝術是對人的整體思維的束縛,從而使受眾被動地接受藝術產品。他將非同一性與否定性作為藝術應有的本質,即藝術是否定現實的,把藝術界定為打破傳統完美性世界的反題,即“反藝術”概念,不提倡符合受眾普遍審美特性的標準與和諧的形式,而崇尚貝克特式的荒誕藝術形式,消解完美的外觀,以此否定和反抗現實。
阿多諾的藝術否定觀從藝術的本質探討出發,針對工業社會生存空間,提出藝術的革新,抗議文化工業中的偽藝術現實,控訴了追求外觀感染力的商業性藝術。他將卡夫卡的超現實主義小說、畢加索的立體主義繪畫藝術等放在現代藝術典型的行列中,荒誕性、超現實性的藝術形態體現了藝術否定觀對現實的否定與超越,現代藝術觀點,建立在擺脫現實、藝術呈現自由性的基礎上,將圖式化從藝術中剔除,形成新的審美空間,即“反藝術”的審美空間。資本主義異化現實。工業文明以及“野蠻”制度下的圖式化運作方式,與阿多諾提倡的既有思想性又有超越性的否定性藝術相抵觸,他指出“藝術作品的生命就在滅亡”。[4]消解現有形式得到新生命,使藝術的自由性與同一性回歸到藝術空間中,在否定一切的基礎實現藝術本身的價值。
三、藝術的二元對立
阿多諾的藝術與美學理論,集中體現在《美學理論》中,藝術在阿多諾的批判理論中具有反叛性,“它通過創造一種與人們現實生活所不同的一個維度來實現對于現實社會生活的反叛,因而藝術與現實生活是脫離的。”[5]因此阿多諾站在新古典主義的立場,批判了文化工業時期對古典主義藝術自律的違背。在否定辯證法的基礎上,認為藝術是與現實脫離的,對文化工業的批判,也正是對藝術的批判,從這一角度提出了藝術二元對立的觀點。工業文明中的藝術在自律與他律的困境中,一方面藝術要堅持自律,保持自己獨立的風格與特性,另一方面又無法逃避文化工業巨大的影響力,因而他認為藝術要創造現實中不存在的、超越于現實的內容,文化工業中存在的是可以用來交換的藝術,稱為“文化產業”。藝術二元論觀點將文化工業的商品化看作藝術的對立面,藝術是對文化工業的否定,超脫于現實文化產業的商品性之外才有真正藝術的存在。現代電影事業的發展在大眾文化的需求下,走向同一化和標準化,情節設定與情境等無一不在迎合商業需求。例如好萊塢電影往往將故事設定在低齡化水平上,因此觀眾的欣賞水平低齡化,造成這種影視藝術以庸俗和機械化的方式呈現。把藝術表現固定在同樣的模式與標準下,混淆視聽,藝術在面臨二元對立的困境時,不存在否定一切的超越性與純藝術性,因此無法克服二元對立的困難。
無論是文化工業時代的商品交易,還是藝術自身,都面臨著與大眾文化相融的處境,藝術在大眾文化的整一化體制下與現實相對立,用否定生活、超越現實的本質特點拯救異化現實,是阿多諾對藝術救贖作用的闡釋,藝術既用否定來實現自身的價值,又通過批判與反對工業文明實現文化上的自覺與社會批判,使藝術否定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霍克海默,阿多諾,梁敬東,曹衛東譯.啟蒙辯證法:哲學斷片[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阿多諾.美學理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 122.
[3]福柯,等,周憲譯.激進的美學鋒芒[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94.
[4]阿多諾.美學理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呂婷.阿多諾的文化工業批判思想——評阿多諾《文化工業再思考》[J].現代語文:上旬,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