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慧珺
一、參與式教學在個案學校實施的效果
(1)項目要求。項目要求各學校依據(jù)學校自身情況制訂學校發(fā)展計劃,要求學校發(fā)展計劃的制訂以參與為主,由社區(qū)和學校共同完成,聽群眾的聲音、家長的聲音、教師的聲音、學生的聲音,以民主的方式制訂適合學校自身發(fā)展的學校計劃。
(2)項目實施效果。筆者對甘肅省積石山縣安集小學與前莊小學進行了項目結束后的考察與調(diào)研,了解到在學校發(fā)展計劃方面,雖然每年學校都會制訂學校發(fā)展計劃,但采取的方式并不是人人參與,兩所小學的校領導均反映,在學校計劃制期間理論上是三方共同參與,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并沒有組織一種正式而有效的讓學生和家長參與的方式,沒有保證人人參與的項目理念的實現(xiàn)。
二、參與式教學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與反思
(1)自上而下的強制性教育管理體制使得學校變革缺乏自主性,缺乏活力。參與式理念要求從一線教師到各級教育部門的各方力量一起推動項目實施,然而在遵循政策和制度的社會背景下,一個項目的實施和一項改革的進行往往會流于“完成任務”的敷衍狀態(tài)。自上而下過于集中和固化的權力體系使得項目在任務圓滿完成后一夜消失,這不僅是教育改革發(fā)展中的大問題,更是政府制度變革的重點所在。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傳達指令,學校對上級行政部門無條件服從,這種以行政手段對教育進行控制的后果就是自上而下的信息傳達和權力集中,但缺乏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饋和權力下放后的學校自治。
(2)缺乏監(jiān)測評估制度和后續(xù)的培訓,參與式教學存在表面化和形式 化弊端。參與式教學在積石山縣兩所小學實施的過程中,學校并沒有成立專門的監(jiān)測評估機制,以確保參與式教學的有效進行。參與式教學在課堂上的應用一方面取決于上級教育部門是否來檢查,另一方面完全依靠教師自身的意愿,學校在監(jiān)測和評估方面的工作幾乎是空白。
(3)教師未能將參與式教學理念內(nèi)化,改革應有的效果未能得到充分實現(xiàn)。參與式教學理念的引進,在積石山小學傳統(tǒng)陳舊的課堂上吹起一陣清新的風,學生改變了以往的學習狀態(tài),開始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大膽表現(xiàn)。很多參與了項目培訓的教師都對參與式教學理念持肯定態(tài)度,然而課堂中卻很少有教師將這種新的授課方式貫徹下去。大多數(shù)教師只是參與而已,使得參與式教學淪為一種表演與展示。
三、參與式理念本土化的建議
(1)學校應成立相應的監(jiān)測評估機制。學校在政府權力下放之后應該充分利用其自主權,為保證參與式教學的有效實施,學校應該成立相應的監(jiān)測評估機制,學校的監(jiān)測評估委員會成員應該由校領導和教師、學生以及家長共同組成。也就是說,政府給學校下放權力并不意味著學校領導的權力集中,而是進一步將權力下放到教師、學生乃至家長等主體。這樣才會確保參與式教學真正做到人人參與,有效互動。
(2)教師作用方式的轉(zhuǎn)變。參與式教學理念需要教師在實踐當中不斷突破與創(chuàng)新,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并不意味著教師作用的減弱,教師的作用反而更加重要,而教師作用的方式也需要必要的轉(zhuǎn)變。在參與式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擁有豐富的技能,包括組織技能、訓練技能、引導技能等,同時創(chuàng)設參與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能力,并且要有效地領導、組織與管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在教師的組織中引導學生總結與反思。
參考文獻:
[1]莊龍玉.主體間性視域下的參與式教學理念探析[J].教師與職業(yè), 2013(35).
[2]陶劍靈.一種值得關注的西部基礎教育改革范式——以2000-2011年中英西部基礎教育項目為例[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2(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