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
【摘要】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也就是說,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效的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從思想上認識到構建開放性語文課堂的必要性,并通過組織多種開放性的語文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促使學生在靈活應用知識的同時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
【關鍵詞】開放性 高中語文 必要性 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0-0043-02
開放性是相對于封閉式教學模式而言的,是發散學生思維,鍛煉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保障和基礎。但是,在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下,為了考試,學生的學習處于他主性的狀態,死記硬背的方式讓學生越來越失去興趣,導致課程的價值也得不到體現。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從多角度入手來構建出開放性語文課堂。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構建開放性的語文課堂進行論述,以確保學生在開放性、多樣性的語文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1.構建開放性語文課堂的必要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開放性語文課堂的構建是適應社會發展的,也是鍛煉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發散學生思維的有效課型之一。那么,構建開放性語文課堂的必要性體現在哪里呢?
首先,開放性語文課堂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在封閉式教學模式中,課堂活動一直采取的是灌輸式教學模式,枯燥、單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根本看不到學習的興趣,根本不利于語文課程價值的最大化實現。而開放性語文課堂的構建能夠讓學生在多樣化的活動中豐富內容,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比如:組織辯論活動、創設開放的情境、組織綜合實踐活動等等。
其次,開放性語文課堂能夠提高學生綜合能力。能力的培養是新時期語文教學價值的主要體現,也是學生健全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結合教材,要從學生的發展的角度出發,通過多種活動的組織來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綜合表達能力,以確保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教學思想上認識到開放性語文課堂的構建意義,并通過有意識的構建多樣化的活動來鍛煉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在開放、和諧的環境中健康的成長。
2.多樣化開放性語文活動的構建
有效的開展開放性語文課堂是學生發展以及語文課程價值實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組織多種開放性活動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鍛煉應用能力,進而,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做好前提性工作。
例如: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活動。鼓勵學生大膽的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和認識,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又如:組織學生進行辯論活動。比如:以“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為話題來進行辯論活動,正方觀點是: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反方觀點是:退一步不能海闊天空,忍一時也不能風平浪靜。組織學生以正反兩方為例進行交流,彼此都說一說觀點和看法。之所以組織學生以這樣的話題為論點進行辯論,是為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看法,幫助學生端正思想,而且,對學生以后的為人處世,對學生正確觀念的形成也起著非常大的幫助。當然,這樣的活動對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寫作水平都能有所提高。
再如:組織學生進行一些開放性試題。如:仿照寫對聯,如: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
組織學生從自己的已有知識入手,對上述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并選擇合適的角度來試著對出下聯,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應用能力,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的文學素養也能得到提升。
3.開放性語文課堂構建中需注意的問題
開放性語文課堂的構建是鍛煉學生能力,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有效方式之一。但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影響開放性語文課堂的高效實現。比如:
開放是否是有效的。很多教師為了構建開放課堂而構建,導致開放的價值得不到體現,效率也不太高。以“仿寫對聯”為例,很多教師以任務的形式分配下去,之后,就無聲無息了,最終以教師給一個范例而結束,這樣的過程是不利于學生能力水平的提高的。
是否真正發揮學生主體性。在課改下,我們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但是在開放式的課堂中,我們還是以教師的講為主,導致很多語文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
總之,作為新時期的語文教師,我們要基于教材,要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出發,鼓勵學生在積極參加活動中感受語文課程存在的價值,并主動應用中認識語文課程的存在作用,進而使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快樂的學習。
參考文獻:
[1]王君秀.讓開放性教學悄悄走進高中語文課堂[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 2010年24期
[2]鄧茜月.淺探高中語文課堂的開放性教學[J].《小品文選刊:下》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