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慶姝
【摘要】新課程標準指出:“良好道德的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進行。”而品德與社會課程便是正是展開道德教育的主要學科,因此,我們必須要將品德課程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也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夠保證自己所設計與實施的品德與社會課程能夠真正觸動小學生的真實情感,使其在情感的刺激下自覺樹立高尚的品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本文便對如何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中落實生活化教學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 品德與社會 生活化教學 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0-0069-02
一直以來,我國小學的品德與社會課程都呈現了過于重視理論教學的趨勢,為此,教師選擇在品德課堂上單調地講述大量的理論知識,而學生們則在教師的講解之下昏昏欲睡。但是,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講授這些理論知識,而是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產生共鳴,使他們在品德知識的熏陶下,不斷受到啟發與啟示。生活化的品德課堂就是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引入現實材料等多種手段,讓小學生們重新思考他們在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物或現象,使學生充分感受與體驗,從而促使小學生不斷獲得成長與進入。下面,筆者從創設生活情境、引入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展開生活化的實踐活動三個層面,討論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走向生活化的具體策略。
一、創設生活情境
創設生活情境是使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回歸生活的重要措施,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模擬生活場景、利用多媒體技術等多種手段,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的需要,在品德課堂上再現或盡可能還原真實的生活場景,突破時空限制,讓小學生們仿若回到生活之中,使學生在場景的引導與帶領下,獲得更加深刻的真實體驗。在《與陌生人交往的時候》一課中,我讓學生們自由分組,以“與陌生人交往”為主題編寫一個情景劇。學生們要通過表演與設計,思考如何與陌生人說話、應該怎樣說話、自己獨自在家要不要給陌生人開門等與陌生人的交往技巧。學生們在編寫情景劇的時候,需要圍繞這些問題進行設計,而在他們的情境劇中教師便可以推測出學生的內心想法。在學生們表演完情景劇之后,他們需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彼此的看法與觀點。整個教學活動并沒有固定的結論,這就可以讓學生充分思考,也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了可能。再如在《世界有多大》一課中,我讓學生們直接觀察世界地圖,了解大洲、大洋的分布、各個國家的分布、面積等常識,為了讓學生們的學習更加有趣,每當學生學到某個地域知識的時候,我便利用投影儀為學生提供這些地域的地域風貌、人文景觀等資料,讓知識更加具象。
二、合理利用生活中的教學資源
新課改明確指出,要充分且合理地利用學生社區生活、校園生活等多種教學資源,只要是有利于充實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的資源都可以被引入到教學之中。因此,要想真正落實生活化教學,教師也需要合理利用生活資源,利用小學生的生活經歷來促進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進程。在《你是好樣的》一課中,我提前與學生的家長取得了聯系,并且與他們進行了良好的溝通,希望他們能夠向我提供學生成長過程的資料,以及學生們在成長中取得的進步或者是做的好事。學生家長都積極響應,在他們的幫助與支持下,我挑選出學生們在努力之下所獲得的證書、獎章等照片,將這些照片張貼在教室之中。學生們在看到他們的照片的時候,都表現得十分欣喜,我鼓勵學生們與其他同學分享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讓他們正確認識自己,也讓他們在分享中懂得欣賞他人。
三、展開生活化的實踐活動
本輪新課改的一個最大的亮點便是十分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并且將“綜合實踐活動”看作是一項基本的教學活動,這顯然為落實生活化教學提供了可能。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課改優勢,展開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在生活中、實踐中不斷品味品德與社會中的各個知識與能力。在《做生活中的勇士》一課中,我讓學生們在課后調查“勇士”的事跡,他們可以在學校中選擇一些勇于克服學習中、生活中的困難的同學,對其進行采訪,分享這位不怕困難的學生的事跡;也可以通過網絡、圖書館等,閱讀與瀏覽信息,收集一些名人事跡;或者,學生也可以通過與自己的家長或者長輩進行交流與溝通,讓長輩為自己講述一些勇士的故事。在學生們調查完畢之后,學生們要在課堂上進行分享與展示,而他們也可以在調查與分享中養成遇到困難不要退縮,積極向上的態度與精神。
總而言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是集科學、道德、人文、藝術為一體的課程,教師必須要認真積累教學經驗,將理論與生活教學結合在一起,讓小學生能夠更好地成長。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中落實生活化教學之時,教師要為小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將生活搬到課堂中來,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要合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資源,為小學生提供充實的、豐富的、真實的生活教學;教師要在生活中展開實踐活動,認真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薛勇.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優勢及不足[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2).
[2]張強.淺析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的生活化教學[J].速讀旬刊,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