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佳玲
摘要:由于韻腳的使用,使得詩歌吟誦起來有種獨特的語感享受,而平仄的交替,使得詩歌的吟誦有音樂般的韻律感,此謂之詩歌表現出來的音韻美。音韻是詩歌韻律的重要構成因素之一, 體現了詩歌的音樂美。音韻可以使詩歌的音律和節奏產生和諧的聽覺審美滿足。特別是在漢語中, 音韻和諧是構成音美的重要條件。本文擬從英漢詩歌的音韻美方面著手,簡單比較英漢詩歌中的韻律和節奏,為英漢詩歌的意象美,修辭美,形式美鑒賞做好鋪墊,提高讀者的欣賞和審美水平,進一步激發詩歌的感染力。
關鍵詞:英漢詩歌;音韻美;節奏美
音韻是相同或相近的因素重復使用而產生的結果。它可以增強詩歌的節奏,從而加強詩歌的音樂美,使其更富藝術情趣。“歌以詠志,情發于中,必形于外”。詩歌的音韻美,除了我們常說的押韻外,更多的表現為創作和翻譯中詩人對擬聲詞的青睞和運用。
一、韻腳
英詩中的韻非常豐富,有頭韻、尾韻、元音韻、輔音韻、行內韻、半韻和類尾韻等。韻式也是多種多樣,有abab,稱交叉韻;有aabb,稱連韻;有abba,稱括韻;有aaa,稱三連韻。不同的押韻格式可以導致不同的詩歌體裁,詩歌內部形式多樣的音韻與節奏搭配,可以給讀者以美的感受。英詩體裁豐富,詩人們也總是在尋求詩歌形式的突破,別具匠心地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情。
而漢詩,又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種不同風格的文體,對韻律的要求也極不相同。其中規則較易掌握并且具有代表性的是近體詩的韻式。大致有這樣幾條規定:(1)全篇只押一個韻,不換韻。(2)在第二、四、六、八等各句的末字位上押
韻,即在詩中的偶數句末字押韻。特殊的是首句,此句可押韻也可不押(即除首句外,均為隔句押韻)。(3)只押平聲韻。凡不押韻的句子,末字均為仄聲字。
二、擬聲詞
擬聲詞,作為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一種優美的文學藝術表達形式,恰當的使用使得語言生動逼真,如余音繞梁,想象傳神地給讀者以聽覺上的刺激和美的享受。詩歌是語言的藝術,五千年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漢語言獨特的藝術表達,使得漢語在世界文學中獨領風騷,別具魅力。除極少數外,每個漢字讀出來就是一個音節,漢字是形、聲、義的統一體,形象美,音樂美,寓意深使得漢字即使是在詩歌中也散發著獨特的魅力。中國詩歌,不同于外國詩歌的現實性,采用極為含蓄的表達方法,借以傳情達意,使得詩歌成為一種精妙精致文學的表情達意的方式,意象美和朦朧美使得即使時光飛逝,中國古典詩歌的魅力卻越發令人尋味。
中國詩歌中即使是有限的文字,卻表達出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獨特含義,達成了詩歌形式上的完整,節奏上的錯落有致。
英語屬拼音文字系統,擬聲詞也是十分豐富,分直接擬聲詞和間接擬聲詞兩種,前者是指音與義基本吻合,能夠直接產生音義間的相互聯想。例如,我們常說的bang,每當我們說出這個單詞的時候,大腦里直接就會勾起一種清晰的對照,仿佛轟隆一聲巨響,或者重重的敲擊聲,如此,便被稱為直接擬聲詞。間接擬聲詞是指音與某種象征意義所發生的具體的聯想,在文學作品中,常常會見到大量的間接擬聲詞,用以加強語言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它能刺激人的聽覺,從而引發特定的語義聯想。
擬聲詞在英漢詩歌中皆不失為一種表現力極強的修辭手段,詩人巧妙地運用擬聲詞給讀者描繪出了一幅幅聲情并茂、栩栩如生的畫面,給人以音韻和節奏的美感。
三、節奏
節奏是宇宙萬事萬物的規則,任何事物都有其特定的發生,成長規律。詩歌之美自然更是離不開節奏。節奏快時慷慨激昂,奔騰豪放,節奏慢時潺潺流水,婉轉輕柔。詩歌的音樂美這時便被發揮得淋漓盡致。不論是英語詩歌,還是漢語詩歌,都有其傳統的節奏模式。任何一種語言的語音都有某種成對而相反的特點,這些特點相互對比或相互交替地出現就形成了節奏。
漢語詩詞以單音節的漢字為單位,并輔以平、上、去、入的聲調起伏來構成詩歌韻律,即漢詩以平仄入調,以五言、七言計數音節;而英語多以多音節的單詞為單位,并輔以輕重音的交替更迭來突顯詩詞的抑揚頓挫,即英詩以輕重音有規律的間隔變化入調,以音步計數音節。
漢詩的平仄則比較整齊有規律。還有一點比較不同的是,英語詩歌中有一些專用的詞語,大多是從古英語流傳下來的,其作用大抵是加強節奏感,而在漢語詩歌中便沒有這種只能在詩歌中使用的專用詞語。
總之,英漢詩歌的節奏與音韻有相似之處,也有差異。而這種差異恰恰是兩種文化的差異體現。對于這種差異,我們也應該做更深一步的挖掘,為之后的英漢詩歌欣賞和翻譯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白純,趙琳琳.從英漢詩歌節奏及音韻對比看中西文化差異[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6(6).
[2]劉新建.論英語擬聲詞及其翻譯[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