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化社會對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走向現代化的必然選擇,為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1.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實現了教學管理的數據信息化
加快高等學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是適應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管理日趨復雜的需要。從省市教育考試院到高校教務部門均采用了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管理平臺,實現了學生信息的一致性,方便了高校的學籍管理工作。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使得數據存儲標準統一,數據的提取、修改、查詢更加快捷準確。
2.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促進了教學管理過程的規范化
教學管理信息化實現了數據存儲標準統一、數據處理方法統一、數據查詢方式統一、數據打印格式統一,實現了教學管理的規范化,避免了傳統教學管理中的隨意性,保證了教學工作有序、穩定、高效運轉,充分實現了教學管理的職能,減輕了教學工作者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管理者的自身素質,加快了教學管理現代化的進程。
3.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達到了教學管理的資源共享化
教務部門掌握的與學生相關的數據最具權威性和時效性,它是各部門數據的基礎。學校管理部門、教師及學生等多個層次的人群都有不同的數據需求,這可以通過教學管理信息化平臺,達到不同程度的資源共享。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的對象除學生和教師外,還有教學資源、教學信息等,涉及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如課程資源、精品課程通過教學管理信息化的平臺也實現了資源共享。
二、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的原則
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要求用盡量少的人力更高效、更優質地完成更大量的工作,因此,搭建一個功能完善的教學信息管理平臺必不可少。
1.教學管理信息化平臺設計的原則
第一,設計前需求分析。每一個學校的管理模式不同,對平臺的需求也不盡相同,所以在設計平臺時要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來設計平臺的功能。第二,簡單易用。平臺功能模塊清晰,導航明了,使用者能較快熟練操作平臺。第三,平臺需明確相關職責,規范工作流程,簡化工作環節。第四,充分依托校園網絡,開發并完善數據發布和信息反饋系統,使教學組織、教學運行、教學管理更公開化、透明化。
2.教學管理信息化平臺的功能
一個功能完善的綜合教學管理信息平臺涵蓋的模塊應該有:學生的學習信息管理,包括學籍信息、已修課程的成績學分登錄與處理、學生學歷與學位授予管理等;教務信息管理,包括培養計劃、課程信息、學生選課、考試考核等各教學環節的管理;學校的教學資源管理,包括教師資源、課程資源、精品課程、教室資源管理等。這些功能將確保整個學校教與學的各個環節有序進行、正常運轉。
3.教學管理信息化平臺的安全性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一些負面的破壞網絡安全的行為也越來越多。安全性是任何網站、系統、平臺正常運轉的前提。教學管理信息化平臺的設計開發應采用成熟可靠的技術,以校園網為載體進行建設。教學管理信息平臺有了安全可靠的控制技術,才能為教務部門提供高效的業務管理功能,才能快速、準確地收集、傳輸和處理各種信息,實現資源共享。
只有網絡化平臺的高起點設計,功能完善、操作簡單、維護方便、安全可靠的教學管理信息化平臺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管理信息化。
三、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平臺的建設
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高校的重點工作之一,成立專門的信息化組織管理機構是實施該工作的有利保障。
教學管理信息化平臺是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的核心,該平臺主要包括以下模塊:
1.用戶管理:系統用戶分為管理員、教師、學生、來訪游客,系統會根據用戶的身份驗證分配不同的使用權限來達到管理的目的。在對不同的用戶定義權限時,可以按照功能模塊的方式賦給用戶,并定義到每個數據庫表中的某個字段的可讀、可寫的權限。
2.課程管理:記錄和維護學校所有開課課程的信息,包括課程代碼、課程學時、開課院系、任課教師、考核方式、所涉及教材等相關信息,提供對課程的模糊查詢功能,以使有關人員能夠迅速定位到自己所要查詢的課程信息。
3.教學計劃:維護學校中各系各專業的課程計劃安排信息,作為教學、選課和畢業審查的標準。
4.智能排課:排課是教學最重要的環節,排課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能否優化組合教學資源。教學管理人員應根據以往的排課經驗,結合當前的教學情況進行排課,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校的教學效益。
5.教材管理:記錄、更新、維護每門課程所使用的教材信息。主要包括教材名稱、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版次、價格等。
6.教室管理:主要顯示每個教室的課表信息,包括課程名稱、任課教師、上課時間、上課人數等信息。一方面,方便教師和學生查詢上課地點、時間;另一方面,上自習或組織學生活動時可提前查詢教室的空閑情況,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7.考務管理:維護期末考試和常規性考試的信息。期末考試時,該模塊能提供給監考教師和學生相應的考試科目、地點、時間。常規性考試如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和計算機等級考試,也可在該系統顯示考試時間、考務辦公室地點、考場規則、考試程序、考試情況處理辦法等信息。
8.學籍及成績管理:主要功能是完成學生的學籍管理,包括對學籍信息的維護,同時,可對學籍異動、獎懲情況等進行相關處理。教師可通過網絡對學生成績進行錄入,不再受空間的限制,即教師可以輕松在家里或任何可以上網的地方進行錄入, 減輕了教務工作者的勞動量。
平臺的各個模塊相互影響、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了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立體式的教學管理信息化應用平臺。
四、推進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措施
1.轉變教學理念,營造教學管理信息化環境
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讓教師認識到現代信息科學技術的運用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重大變革。其次,領導要加大重視程度,樹立教學管理信息化的觀念,把信息化作為教學管理工作的重點,建立監控和檢查機制,保證教學管理信息化的正常運轉。
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的關鍵在于應用,學校全體師生都要積極參與教學管理信息化系統的運用。各高校在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要有意識地營造人人想用、人人會用的信息化環境。
2.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
隨著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進程的加快,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信息素養和信息管理能力是適應發展的必然要求,他們素質的高低和能力的強弱直接決定了教學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建設的成效。學校要加強重視力度,有計劃地組織教學管理干部和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另外,教學管理人員還應主動地思考和研究教學管理方法、規律、流程等,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管理工作,對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3.建立科學的教學管理信息系統
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涉及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兩方面。
在信息技術方面,設計開發的教學管理信息系統要適合學校自身的特點,以便更好地應用于教學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在系統投入使用后,要有專門人員對系統進行監控,隨時根據具體需求對系統加以改進和完善,以提高系統的實用性。
在信息資源方面,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建設是教學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學生信息、教師信息、課程信息、教學條件信息、教學新聞信息等。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建設必須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通過信息技術與教學信息資源的有機結合,開發科學的教學管理信息系統,提高管理水平。
4.制定有關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規章制度
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不僅涉及觀念的轉變、管理隊伍水平的提高、資金的投入、技術的支持,還需要建立一套與教學管理信息化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各高校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有關規章制度,要注重制度的系統性、可操作性、可監督性,以保證教學管理標準化、程序化的實現。在執行過程中,不流于形式,要做到用制度規范管理,用現代化手段保證管理,以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總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是高校信息化建設的核心,運用現代化手段進行科學管理,加快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已成為現代教育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作者簡介:魏瑩,天津財經大學 教務處,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