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娜
【摘要】同樣的教材由于授課的方式得到的教學結果也有所差異,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智慧和專業能力,大膽創新,積極利用教材。或對異國文化的認知、或比較分析、或激發興趣、或知識拓展、或接軌生活,做到既遵循教材又不囿于教材,讓教學內容更豐富,賦予教材新的生命活力。因此針對學生情況,合理利用教材,如何在枯燥的學習環境中尋找多元化教學法是我們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英語教學 創造性 文化 興趣 生活交際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059-02
一、引言
在教學過程中,同樣的教材由于授課的方式不同得到的教學結果也有所差異,因此針對學生情況,合理利用教材,是我們要探討的問題。因此,在《新版小學英語(精通)》教材的教學使用中如何體現這一理念,如何在枯燥的學習環境中探尋娛樂教學法,是我們這次需要研究的課題。在本論文中筆者從以下幾個角度作出解釋。
二、文化認知
教師通過作業布置事先讓學生收集資料、然后在課上互相交流分享,此階段亦適用于低年級學生,讓學生在交流時能夠使用所學的外語,這樣就讓學生課前就起到了關注。例如在教授四年級上冊This is my new friend這一單元內容時,涉及到國家、國籍這一知識點。由于不是直接的與實際有關聯,簡單直白的教授相關國家地名得到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所以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前置性練習。學生通過分組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國家資料,教師幫助同學把這些國家名稱用英語來表示,同時結合能夠代表國家標志性建筑和自然景色,讓學生能夠了解異國的人文與自然文化。
三、比較分析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利用與本國文化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很多中西方國家的差異。教師不僅僅要對課本中的詞語、知識點的文化背景知識做出解釋說明,而且還應該同漢語進行適當的比較,例如在教授三年級下冊I like hamburgers這一單元時,涉及到很多的食物單詞,比如hotdogs(熱狗)、hamburgers(漢堡包)、cake(蛋糕)等,還有一些水果單詞:pears(梨)、apple(蘋果)等,這里我們還可以拓展一些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食物,比如mooncake(月餅)、noodles(面條)、dumplings(餃子)。這樣就有了強烈對比的比較,能讓學生在了解西方國家常用食物的同時,還學會用英語向外國人介紹中國傳統食物,讓知識融會貫通。
四、激發興趣
精通版小學英語教材是集知識、趣味、實踐于一體的優秀教材,如何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有效的利用教材,而不是教材牽著學生跑,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立足學生的現實水平,為學生“量身定做”教學內容。例如在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在教授數字時,內容往往比較單調枯燥。筆者認為可以準備幾首關于數字的歌曲,比如比較經典的兒歌“Ten little Indians”,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應用視頻動畫的片源,讓學生有種娛樂游戲的感覺。在進一步的學習鞏固階段,還可以讓學生課前收集好的有關數字資料拿出來交流,可能有的同學收集了車牌號、門牌號、有的同學收集了電話號碼、有的同學收集了商品的價格等等,在交流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對話的練習將這些數字應用到會話過程中,教師在旁邊予以指導,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這種知識鞏固的過程可以讓學生更好更扎實的掌握知識點,同時也讓學生體驗了結合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的樂趣。
五、知識拓展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學生創造發展空間,讓學生不僅僅是在學習英語,而是在了解一個國家,發展文化的交際意識和能力,教師應該更進一步的豐富教學內容,挖掘出更好、更多的英語背景資料。
例如在三年級教材中,在教“Colors”課程時,教材列舉了“white,black,red,blue,green,yellow”等常用顏色單詞,這時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單詞更進一步的向學生滲透相關的英語國家文化的知識,比如white在西方國家經常是“高貴、圣潔”的代表象征,在西方婚禮上往往也是穿著潔白的婚紗顯得莊重和喜慶,而在中國也將白色代表了疾病和死亡;還有很多顏色單詞還有著其他的含義,像black(布萊克)、white(懷特)、brown(布朗)、green(格林)。在“animals”單元,讓學生了解“dog”在西方文明中夠被視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因此給予其高貴地位,而中國卻有一些對狗不好的習俗仍存在,而且與狗關聯的詞語多有貶義;而“dragon”在中國被認作是吉祥的象征,我們更被叫做“龍的傳人”,而在西方它卻是邪惡的化身。在三年級下中接觸到人體器官這些單詞時,可以適當引申一些相關的諺語或俚語,比如“greeneye”是紅眼病的意思,表示某人得了紅眼病因而嫉妒別人,還有“greenhand”則是新手、菜鳥的意思。通過此類教學,可以開發學生的思想活動,提高英語思維能力。
六、接軌生活
我們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能夠在實際生活交際中靈活的使用,因此加強英語語言的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更加重要。比如在討論“Christmas”這個話題時學生的情緒都會比較高漲。我們可以針對這一話題進行知識擴充,把“Heres a present for you”作為重點學習句型,教師可以在這堂課上創造一個模擬情景,讓學生在這一天圣誕節(假設一天)準備送給同學一些小禮物,在課堂上用英語送出祝福“Merry Christmas!Here's a present fory ou!”,同時送出準備好的禮物。當對方同學收到禮物后打開禮物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西方國家的文化是收到禮物后當面打開禮物并表示感謝,而在中國則不習慣于當面打開禮物,避免對方失禮。接受到這種差異后,學生很快就會明白并且牢牢的記住。
七、結論
以上這幾點的教學出發點只是筆者的一點點考慮,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會有層出不窮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去發現和應用,筆者只是想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起步上對英語產生興趣,不會因為它的困難而退步甚至恐懼。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和使用,對課堂教學以及教學效率起著關鍵的作用。新課標指出: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就是要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和資源、以不同形式接觸并學習英語。所以教師應該在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促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能力、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多方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