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永和中學 朱越紅
基于文本解讀的初中英語閱讀課活動設計
浙江省紹興市永和中學 朱越紅
本文結合案例探討了筆者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通過導入利用文本、解析研讀文本、鞏固拓展文本等方面進行教學實踐,開展有效的閱讀課教學活動。
閱讀教學;文本解讀;有效活動
從授課的角度來談,文本解讀主要指課堂上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感知、理解、評價、創獲文本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師生通過觀照文本與作者及作者筆下的人與事進行心靈對話,實施“靜態文本解讀”確立的教學過程預設,實現三維目標,創生三維目標。要想在課堂上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教師首先要深入解讀文本,為設定教學目標、生成教學過程提供必要的依據,然后在解讀的基礎上展開閱讀為主的課堂教學。
本文將以Go for it教材中的內容為例,談談如何在閱讀教學活動中解讀文本,提高閱讀課教學的有效性。
背景知識的激活是讀者與讀者之間的一種交流活動,這種文本處理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了閱讀意識,即讓他們獲知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進行文本閱讀,學生還獲得了理解文本的更充分的信息。有效的導入設計應緊扣文本內容,聯系實際,尋找和挖掘符合學生需求的材料。
例如,教學《英語(新目標)》七年級下冊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中Section B 2b Birthday food around the world閱讀語篇時,為激活學生有關birthday food in different countries這一話題的背景知識和語言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插圖和標題對所學內容進行預測,回答問題: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Is it special? Why? What countries and what kinds of food…這樣以文本話題生日食品為核心,避免了導入活動漫無目的或思維跳躍太大,讓學生輕松進入文本學習,喚醒他們的相關知識與經驗,為后續學習做好鋪墊,并對所學內容形成初步印象。
有些閱讀語篇涵蓋了較多的詞匯,如果在讀前給學生輸入過多的詞匯和話題知識,不利于在閱讀過程中訓練學生的閱讀策略,還可能會損害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必須對詞匯進行分類和篩選,教師可在介紹課文的文化背景或相關知識時引入這些詞匯。
例如,筆者在執教《英語(新目標)》七年級下冊Unit 7 It’s raining的Section B 3a時,通過天氣預報的形式導入話題來呈現生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先在屏幕上出示一張全球主要城市及天氣情況的畫面,在前兩個課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天氣預報:Hello, everyone! Thanks for joining CCTV’s weather report. London will be sunny....然后再利用超級鏈接在屏幕上出示夏威夷的圖片,設置問題,自然地進行其他詞匯的教學。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Hawaii?
S: It’s sunny.(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說出)It’s a sunny day. It’s a beautiful sunny day.
Teacher: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 The sea and the beach.
T: Do we have any beaches in our hometown?
S: Yes, the most famous one is Jihu Beach.
T: But of course Hawaii is more famous. Look!What are the people doing on the beach now?(根據圖片內容回答,呈現新詞匯)They’re lying on the beach. They’re on vacation there because the beach is a good place to relax.
通過解讀對話文本并把它處理成情境,引導學生自然地在關注語言關聯性的前提下學習詞匯,同時詞匯學習能力的獲得推動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內容和特點,教師對文本應有科學的解讀視角,應根據文章的具體特點及篇章結構來設計教學過程和閱讀活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略讀、尋讀、預測、推理、分析、理解、評價等閱讀策略和閱讀技能。
例如,教學《英語(新目標)》八年級上冊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的Section B 2b時,要求學生通過略讀找到了三個段落的主題句:Do you know what a resolution is?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resolutions. 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 most resolutions have one thing in common.并找出各主題句中的關鍵詞或重要部分。該任務為學生提供了每個段落的主要話題,即內容圖式,使學生初步了解文章涉及的話題是決心,每段的主要內容分別是什么是決心、決心的種類和多數決心的相同之處,從而快速把握課文的大意。
以上設計從易到難,呈階梯式層層深入,訓練了學生的略讀、跳讀與細讀技能,讓學生明白要了解文章大意時可采用略讀,要快速識別事實時可采用跳讀,要進行理解、推理和評價時可進行細讀,有時需要幾種策略結合使用,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記憶效果。
每個語篇文本都有其核心目標,要想深入明確文本目標,領悟文章的內涵,需要學生透過表層理解,對課文內容作進一步的歸納,或者對某個話題展開討論,挖掘并體驗課文中包含的情感。
例如,教學《英語(新目標)》七年級下冊Unit 4 Don’t eat in class的Section B 2b短文教學時,文本以兩封信的形式介紹了西方學生Molly在家需遵守的規則和Dr. Know所給予的觀點意見,文本中涉及了不少常用短語語塊,如:make your bed、leave the dirty dishes in the kitchen、be strict、go to bed before 10:00等,讓學生們感受到西方學生和我們中國學生一樣也有家規來約束自己,突顯文本核心:Teachers and parents make rules to help us. We have to follow them.由此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之后設計問題:(1)Which rules do you think are fair?(2)Which rules do you think are unfair? Why?(3)If you were Dr. Know, what would you say to Molly?
本活動設計可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與學生們討論這些問題時,教師順勢引導學生對待學校和家長的態度,教師、家長和學生應多站在對方角度考慮,那樣才會互相理解、少些煩惱。這樣就將文本的閱讀升華到了情感層次,真正實現了文本所包含的核心目標。
文本的解構是為了更好地建構。教師可以在基于文本的基礎上,設計一個鞏固練習,讓學生在回歸文本中進一步熟悉文本,建立信心,為后面的寫作做好鋪墊。例如:教學《英語(新目標)》八年級下冊 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的Section B 2b短文教學時,讀后活動中可以設計以下思維導圖,可以重現文本中的有力支持自己觀點的詞句,并有可以添加自己的理由,其設計目的為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既是對文本內容的鞏固,也是對文本內容的進一步深化,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讀后的拓展活動是內化語言知識及運用已學知識參與課堂教學的有效形式之一,教師可以有效利用語篇文本這一載體,將文本轉化為劇本,讓學生們參與表演,讓學生們更深刻感受文本內涵。例如:教學《英語(新目標)》八年級下冊Unit 6 Hansel and Gretel時,在讀后環節可以設計Role play活動,共5個角色,人物分別為:Gretel、Hansel、wife、husband及1人旁白,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內練習,在小組練習之后,讓每一個小組在全班展示,學生反映通過這樣的活動,他們對文本內容了解更深刻了。
總之,教師應在解讀文本的基礎上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走進文本的情境中,在教師的指導下感知、理解、評價文本,體驗、感受文本中的情感,最大限度地體現文本的價值,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段湘萍. 2011. 充分解讀文本 合理設計教學[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10):7-11.
葛炳芳. 2011.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從解構閱讀文本到建構學生學習[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