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贛榆高級中學 徐紅艷
淺析高中英語教學中人文關懷的實施策略
江蘇省贛榆高級中學 徐紅艷
我國的新課程改革一直倡導“以學生為本”,強調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技能,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更需要關注學生的內在情感、品格、心理等諸多方面的發(fā)展,注重學生人文精神的提高,促使學生成為一個智力與能力、心理與品德全面發(fā)展的人。
高中生;英語教學;人文關懷
新課程改革把學生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針對高中生的知識基礎、學習特點和心理發(fā)展水平,教師需要在教學中落實人文關懷,積極摒棄陳舊過時的教育理念,學習創(chuàng)新,學會放手,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為學生自主高效地進行學習,促使學生人文精神的形成,實現(xiàn)學生心理與智力的全方位發(fā)展。下面結合高中英語教學的實際例子,簡要談一下如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課堂交給了學生,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先思考自己認為的“Growing pains”是什么,小組同學相互補充,一起討論,最后形成小組的集體意見,記錄下現(xiàn)在高中生所面臨的“成長的煩惱”。最后,全班同學一起來統(tǒng)計,當前高中生普遍認為的“Growing pains”。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再學習教材中的reading part,極大地體現(xiàn)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發(fā)揮了學生的潛能。
新穎多變的英語教學形式,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致,形成自主學習英語的動力。關注學生人文精神的形成與發(fā)展,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釋放學習潛能,提升學習能力。
高中生經過小學、初中階段的積累和儲備,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和基本技能,相對來說,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較好。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高中生的學習能力,大膽創(chuàng)新英語教學形式,積極為學生搭建學習平臺,創(chuàng)造自由學習的機會,學會放手,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學習潛能,探尋新知識,發(fā)現(xiàn)新問題,增強自我意識,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牛津高中英語模塊1的Unit 2 Growing pains一單元的內容時,由于這部分內容與高中生的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很多學生對“成長的煩惱”有自己的看法,教師在上課開始時,沒有按部就班按照先講解單詞再帶領閱讀的模式,而是把
眾所周知,由于成長環(huán)境、先天遺傳等原因,每個學生的性格、能力都存在著不同。高中生在自身學習成長過程中,知識儲備不同,學習能力差別較大,這種差異性也更加明顯。傳統(tǒng)整齊劃一的形式,無法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了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需要秉承因材施教的思想,以學生的差異性、個性不同為前提,組織學生開展不一樣的學習活動,關注每個學生的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牛津高中英語模塊1的Unit 1 School life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結合學生基礎、能力的不同,把全班學生分出了不同層次,提出了不同的學習目標,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生詞“exciting、excited、experience、earn、respect”等,學習單詞的用法。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則要求在完成單詞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快速閱讀,掌握大意,提升閱讀理解技能,比方說,“skimming reading”“scanning reading”等。對于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則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課外閱讀,注重學生知識面的拓展和能力的全面提升。這種因材施教的方式,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在學習中完成“跳一跳夠得著”的任務,實現(xiàn)不同程度的進步。
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學生的英語基礎、能力結構、性格特點的不同,采取有區(qū)別對待的方式,設計英語學習任務,采用不同引導方式,讓每個學生都可以釋放自身潛能,實現(xiàn)英語高效學習。
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是學生輕松愉快學習的重要前提。高中生的自律性普遍較強,過度壓抑的學習環(huán)境會限制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自主性、能動性的發(fā)揮,不利于學生自主意識的發(fā)展。所以,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英語學習時,需要立足高中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有效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輕松有利的學習氛圍,促成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新知的過程中產生愉快而積極的情感體驗。
例如,在學習牛津高中英語模塊4的Unit 1 Advertising一單元的內容時,學生們對生活中的廣告有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教師在課堂上沒有約束學生的想法,而是給學生提供了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As we all know, advertisement can be seen here and there in daily life. How about your views on advertisement?”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大膽表達,有的認為廣告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大量的信息,有的則認為廣告浪費了很多時間,還有的認為廣告欺騙了很多人。學生們的觀點各不相同,在暢所欲言當中,充分展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性。
輕松融洽的課堂氛圍可以讓學生放松身心,在一種活躍而積極的狀態(tài)下進行學習,有利于激發(fā)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根據具體學習內容,靈活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氛圍,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主性。
過去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學校、家長都過度地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自然就不會注意到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形成與發(fā)展,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和思想品質的提升。為了體現(xiàn)對高中生的人文關懷,教師需要聚焦學習過程,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和習慣,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組織開展英語學習活動。
例如,在學習牛津高中英語模塊5的Unit 1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指導,“Remember the words and try to use th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personality.”在學生完成了這部分內容之后,教師又帶領學生進行了pre-reading的準備,分成了學習小組,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xié)作能力,“Let’s have discussion in groups.”最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完成閱讀,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遇到的難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關注學生的能力與素質的發(fā)展,而不是只看重學生的英語知識掌握情況。
教師通過轉變認識,不只看到學習結果,而是關注整個英語學習過程,可以及時幫助學生調整心態(tài),緩解心理壓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力,促使學生學習能力和習慣的養(yǎng)成,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抓住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促進學生情感、心理、意志、人格的全面提升,是一項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教師需要強化自身的意識,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創(chuàng)造自由的空間,提供自主與合作學習的機會,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克服困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促使學生的身心和諧健康發(fā)展。
邱福龍. 2015. 英語教學中的“人文精神”“人文教育”與“人文關懷”[J]. 現(xiàn)代教育(10).
吳鐵軍. 2015. 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人文關懷探索[J]. 英語廣場(10).
鄭彬. 2014. 高中英語教學中應體現(xiàn)人文關懷[J]. 學周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