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西苑中學 張 靜
多管齊下,激活初中英語口語教學
江蘇省連云港市西苑中學 張 靜
我國英語教學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啞巴”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側重于讓學生開口“說”英語,而是過于強調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做題能力,以至于學生在口語表達能力方面有所欠缺。而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優化學生英語學習方式、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推動力,可以說,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示了學生的英語水平。因此,教師應當積極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本文就此提出了相關優化英語口語教學的策略。
初中;英語口語;現狀分析;策略分析
受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逐漸產生了一個“痼疾”,即不敢開口說英語,寧愿用筆來表達,寧愿埋頭做海量的英語題目,就是不想開口說英語,最后甚至出現“考試高分,口語零分”的極端現象,這充分說明了當前我國英語口語教學的尷尬現狀,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需要從多方面探討相關策略,多管齊下,獲得良好的英語口語教學效果。
為改變學生羞于開口表達英語的狀況,首先需要激發學生英語口語表達的興趣,只有讓學生在這方面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實現讓學生主動開口說英語,這是一種渴望學習母語之外的語言的內在驅動力。教師可以通過情景創設的方式,讓學生用英語進行小組對話交流、講故事比賽、短篇話劇表演和朗讀英文等方式,給予學生更多開口說英語的機會,給予學生新的刺激,產生新鮮感,從而保持對口語表達與運用的興趣。以朗讀為例說明如何激發學生的口語表達興趣: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內外的時間多模仿應用軟件或者錄音機里面的英語朗讀方式,反復傾聽、反復揣摩每一個發音方式,尤其是自己第一次沒有聽明白的發音,然后進行模仿式的朗讀。教師則可以在課堂中抽出一點時間對學生進行有規律的朗讀訓練,糾正學生錯誤的發音和語調,加強學生口語發音的節奏感。
朗讀確實能夠提高學生口語的流利性,但是卻需要學生每天堅持朗讀一定量的詞匯、句子等,為避免學生出現中斷現象,教師可以督促學生進行不間斷的朗讀訓練,并要求學生的朗讀一定要與錄音機的同步,幫助學生養成每天抽出時間朗讀英語句子和詞匯的習慣,讓學生按照英文的習慣表述,從而讓學生更加準確、自如地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接觸更多的套語,因為利用現有的套語正是適應英語表達習慣的具體表現,能夠保證口語表達的準確性。此外,在朗讀的過程中還有利于擴大學生的英語詞匯量,增強學生的英語語感,因此,教師可以運用朗讀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口語表達興趣和鍛煉學生口語表達技巧與能力。
語言的交流需要一定的環境和氛圍,才能為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提供環境支持。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需要創造一定的口語表達氛圍,才能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外部環境對自己情緒的調動作用,從而更加有效地融入環境中,激發學習口語交際技巧、用英語進行交流的熱情。但教師在創設這種環境與氛圍時,須注意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發展差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能夠在一個輕松、自由的環境之中進行自由的朗誦、學習和交流。其次,這個過程還需要將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使師生之間形成有效的雙向交流溝通,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勇于說出英語,促進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以蘇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 3 Let’s celebrate!的教學為例,由于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萬圣節的準備,因此教師可以創設與此話題相關的情景,以濃厚的氛圍增強學生的代入感。以小組對話的模式讓學生試著朗讀Comic strip & Welcome to the unit,或者探討詞組之間的區別,如dress up 與dress/wear/put on之間的差別,dress up意為“喬裝打扮成某人某物”,例句有“I’ll dress up as a wolf.”而dress的后面跟的是sb. 或 oneself,例句有“The boy can’t dress himself.”學生之間可以互相探討并造句,或者用一些句型進行對話交流。
現實生活中,學生使用英語的情況比較少,基本上局限于課堂之中,走出課堂之后,學生就相當于忘記了英語這回事,根本就意識不到在生活中使用英語對促進英語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性。這其中或多或少有著學生的別扭情緒,學生會覺得走在大路上或者在家庭中說英語是一種很“作”的表現,這很容易理解,因為在這個強大的母語環境中,學生周邊的人都使用漢語,而唯獨自己使用英語,會略覺尷尬,也會產生一定的心理負擔。因此,教師此時可以換一種方法對學生加以引導。如經常向學生推薦一些英語原版電影,讓學生觀賞,仔細分析電影角色中英語的語調、發音以及節奏等,刻意去模仿,這有助于提高英語口語教學效率。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電影《音樂之聲》,要求學生跟著電影人物角色的發音方式進行語音語調的模仿,還可以學著唱里面的英文歌,感受原汁原味的英語表達方式的魅力。為幫助學生卸下心理包袱,教師可以從實際生活著手,以學生常見的衣食住行等為話題進行英語口語的表達和交流。如教師在講解課文Dream House時,可以讓學生就自己居住的家園展開相關對話交流,做練習“Design a house that you think is perfect and do the drawing on a piece of paper.”然后再用英語向同學進行相關的描述。教師還可以趁熱打鐵,要求學生在短時間之內將自己對家園的描述轉化成為書面的形式,然后進行脫稿演講,幫助學生克服上臺演講的恐懼,增強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演講的信心。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辯論,如以現代科技“Technology”為話題,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學生持正面的觀點,即Technology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而另一組學生持否定的觀點,即Technology會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然后讓學生用英語展開相關辯論。這種方式最好是即興的,不需要做任何的準備,讓學生在一種自然的狀態中即興發揮,以鍛煉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和反應能力,增強學生對英語口語技巧的掌握能力和運用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要求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個人發展空間和學習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并給予學生表達這些問題的機會,在與教師的交流過程中獲取更多的語言文化知識和表達技巧,優化教師的口語教學過程,增強學生表現自我的信心,提高英語口語教學的效果。如前文提到的朗讀教學、演講方式和辯論形式等都是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表達權利的方式,學生應該珍惜這樣的機會,大膽地表現自己。還是以課文Dream house的教學為例,教師除了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演講之外,還可以大膽地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設計相關的教學環節和案例,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對課文中提及的各色“house”進行歸類分析,對陌生的單詞進行自主拼音標和講解,活躍整個課堂的氛圍。這是一種“讓學引思”的教學理念,教師在一旁充當引導者和最后的評價者,這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肯定了學生的能力。而多元化的語言環境和生動的音視頻教學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鍛煉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興趣。
總之,為了讓學生轉變對英語口語訓練的意識,更好地促進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增強,教師應當從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連貫性的口語訓練,并幫助學生形成熱愛閱讀、熱愛運用英語知識表達自己的習慣,克服那種不敢開口、羞于開口的心理障礙,并注意中英文之間表達方式的差異,注重用英文的表達習慣進行口語交流,善于用英語表達習慣組織語言、表達思想。而教師需在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做好“引導者”的工作,給予學生更多自由表達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學習感官能力,讓學生在自由表達英語的過程中強化對英語的運用能力,不斷促進自身綜合英語素質的提高。
包紅芹. 2013. 多管齊下,提高表達能力——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策略研究[J]. 中學生英語(2):14.
丁華云. 2014. 提高中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策略研究[J]. 才智(10):73.
劉春玲. 2014. 培養中學生英語口表達能力策略分析[J]. 中學課程輔導(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