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解放路小學 時 超
“口袋故事”在英語學習中的有效運用
江蘇省連云港解放路小學 時 超
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故事情景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口袋故事”來源于英語的口袋書,讓學生將自己的故事制作成小卡片,放進口袋里,隨身攜帶,方便進行課堂展示,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學習效果。
英語教學;口袋故事;運用
“口袋故事”是通過故事核心關鍵詞,讓學生自己搜集有趣、簡短、適合自己風格的小故事,然后進行小組改編、創作、加工故事,最后進行小組分配角色、細化表演方式、進行表演故事。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鍛煉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小組合作的規則意識。此外可幫助學生開發自身潛在的活動天賦,完成對活動功能、語言文化和語言策略的習得,開展功能交際課堂和社會交互活動。
筆者在英語教育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有一定的英語交際能力與溝通能力,能夠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樂于展示自己。然而,在小組合作中,卻發現學生沒有團隊意識與規則意識;在小組學習中,沒有集體的智慧與奉獻的精神。甚至學生之間,組際之間他們更希望的是強強聯合,對于言語水平稍弱的學生,基本是排斥。這樣的英語課堂導致踴躍的同學積極舉手,弱勢的學生越來越落寞。可是筆者也發現,即便強強聯合的隊伍,有時也無法順利地完成合作任務。有的學生太過于強調自己的光芒,總是突出自己的表現,沒有合作的精神,沒有團隊的意識。因而,筆者以“口袋故事”的小組活動引入教學,產生合作學習的效應,同時建立班級的規則意識。
1.1 組成故事收集小組
故事的收集要靠同學集體的努力,在第一次建立組際時,教師要及時引導,防止學生完全根據自己的個人喜好,排斥弱勢學生進行組隊。教師要及時根據學生的能力以及性格進行分組,組長要組內自行選擇。組長是自己甄選的,因而將選組長的壓力分擔給學生,讓學生明白自己選的組長不可隨意更改。自己的權利要學會運用,同樣自己的義務也要同時承擔。組內不可以排擠他人,如若組內有一人棄權,那么全組放棄;組內有一人任務沒有完成,要么其他人分擔,要么全組積分清零。這樣的規則意識,要及時告知學生。筆者以三(11)班為活動的目標,將班級通過口語能力、搜集信息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種方式自由分成8個組,每一個組設置自己的組名、組標和口號。同時,筆者認為教師要及時進行情感干預,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價值感,都能夠感受到自身的光芒。
1.2 合理分工,各司其職
組長根據每個組員的能力、風格,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工。每個人必須有自己的任務且獨立完成自己的小任務,最后組內進行整合大任務。例如:Coco擅長口語表達,那么她的任務就是帶領同學進行口語交際,對口語弱勢的學生展開幫助行動;口語弱勢的學生,可以找尋他身上的優點進行挖掘并進行展開使用。學生與學生互動構成合作學習的大部分,有8名學生組成小組在共同任務的促進下聚在一起進行合作,這樣可以從同學中這個最接近、最直接的渠道來獲得合作、支持和反饋。小組合作的一個基本因素是每位學習者都能夠促進同組成員共同完成任務。小組合作的一個重要層面是組內和跨組分工,它通常需要使任務具體化和任務分工,促進責任心、耐心和思想共享等這些有效合作學習的標志。教師通過組內角色的分配或任務的具體化,鼓勵學生承擔個人責任和分享思想。教師使用這些角色、責任來完成小組作業,進行組內溝通與課堂內外的交流。
幫助學生明確規則,使得學生在英語活動的開展中擁有底線,也讓學生能夠有所顧忌地進行合作。也通過這樣明確的意識,讓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中懂得:不拋棄,不放棄!
2.1 口袋設置,目標達成
設置口袋顏色,將口袋設計成八種顏色,可分為Red pocket、Yellow pocket、Green pocket、Purple pocket和Brown pocket等。并根據顏色設置難易程度,讓學生能夠明白“口袋”的教學目標。
由于三年級的學生初步接觸英語,我們可以將“口袋”內容設計成三個階段來進行學習。初始階段:給學生Red pocket、Yellow pocket、Greenpocket這三個明快的顏色。教學目標:簡單地圍繞書本,改編小故事。給予學生“口袋”關鍵詞要簡單,容易讓學生開展小組對話。例如:可以給學生hello、hi這兩個詞匯,讓學生根據這樣的詞匯進行相互問候,并將句型進行串聯組成對話,然后將對話組織成一個小故事,讓學生表演。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對hello、hi的用法以及區別進行思考,并可以滲入一些西方文化小常識。
發展階段:給學生Blue pocket、White pocket、Pink pocket的“口袋”。教學目標:學生能夠進行4—5分鐘左右的英語對話,并能夠完成一個片段。展示階段:學生能夠根據Purple pocket和Brown pocket所給予的關鍵詞找尋故事,小組之間操練,能夠完整地進行童話故事表演。
“口袋”故事需要積極融入我們的教育中,同樣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樣資源,給予學生寬松的教學環境、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潛在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應該富有聯合的能力,將自己的“口袋”和學生的想象編織成簡單而又密切的聯系網,以便讓學生能夠學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
2.2 創造樂園,探尋興趣
通過小組的設置和目標的達成,筆者認為這時候應該喚起學生內在的自我意識。學生的自我意識是在與他人大量的互動中成長起來的。“口袋”故事不僅僅是對故事的解讀與描繪,更應該是對英語樂趣的美好描述。
筆者認為,充滿樂趣的英語活動是學生的樂園,不單純是課堂的樂趣,更應該有師生的樂趣、合作的樂趣。讓學生成為一名真實的兒童,便要找尋同學們的共同樂趣,通過共同的樂趣,實現組內、班內的樂趣內化。要想探尋學生的內心世界,而不是占有學生的內心世界,需要經歷與學生共同探究內心的旅程。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pocket,給予學生話語權。筆者曾在班級將“口袋”故事里面的卡片分為:萬圣節板報組、故事表演組、口語達人組等。學生之間通過卡片內容進行組建,交上自己的組內計劃,進行組內活動。一個月之后,學生進行班內興趣展示,教師也做個人特長展示。讓筆者吃驚的是,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學生的歌曲演繹宛轉悠揚;學生的口語表達流暢標準;學生的板報設計精彩紛呈;學生的故事表演惟妙惟肖。這對學生來說不僅僅是興趣活動的展示,更是視界的融合。它是一次超越內心恐懼,克服自卑心理,放下教師身段的精神樂園創造。這樣的活動展示,是進入真實自我、邁向尊敬別人的心靈路程。隨著這些內在品質的深化,教師就更易于打開學生的心靈之門,在那里教師可以建立一個擁有共同樂趣、相互扶持的共同體。
在實際的小組合作中,我們對學生的組內活動有時候不太滿意,究其原因是因為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太過短暫、給學生合作的機會太少,使得有些學生跟不上教師的節奏。花期有不同,因而學生需要的時間也有長短,給予學生多幾秒的思考時間,就多一次合作的機會。相信學生會回饋我們更多的期望。在提問和探詢時一個問題的答案時,等候時間和探詢問題同等重要,特別是給學生時間讓學生討論并組織他們的答案。等待得時間太長或太短都是不利于學生發展的,等待時間太短會磨滅學生的積極性,等待的時間過長,又會讓學生失去耐心。
筆者認為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根據問題的難易,設置對應的時間點。對于低層次的問題,教師應該等待的時間為3-4秒,對于高層次的問題,應該增加到15秒。對于小組內的合作,建議給足時間,但是最長不要超過5分鐘。課堂教學一定要有自己的節奏,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對教學計劃進行及時的調整。
“口袋”故事進入英語教學,是希望通過這樣的小組活動更好地幫助學生習得英語。“口袋”故事只是一種手段,它的目標達成與學生的小組活動息息相關,與學生的情感體驗、規則意識密切相連。因而筆者認為不能僅僅關注學生的組內合作質量,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世界。在教師的教學中,應該富有真心與愛心,用真情與智慧經營班級,用愛心滋潤童心,讓教育回歸童心。教師應該富有聯合的能力,將自己的所教學科和學生編織成復雜的聯系網,以便讓學生能夠學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編織者的方法不盡相同:講授法、情景法、蘇格拉底式的對話、協作解決問題法等。教師的聯系不在于他們的方法,而在于他們的心靈與學生心靈的融合。教師們把他們和學生與學科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他們的心靈就是織布機,針線在這里牽引,力在這里緊繃,線梭子在這里轉動從而將生活的方方面面精密地編織發展。
我們的教學規律定然要遵循著學生的成長規律,始終不忘關注學生的年齡特征,設置“口袋”故事以及設置情景時應該帶有濃郁的兒童色彩,讓兒童說兒童的話。我們需要找到各種可能的方式傾聽來自學生心靈的聲音,并認真地接受內心的指引,不僅僅是為了英語教學的順利開展,更是為了學生發展的心理需求。兒童組內合作的最佳效應就是喚起兒童的團隊意識、建立組內合作的機制,懂得合作的意義,最終完成生生情感世界的交流和師生心靈世界的融合。
方莉. 2014. 基于小組活動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J]. 科技展望(14).
何樂. 2014. 小學英語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模式研究[J]. 新課程(小學)(4).
肖文芳等. 2015. 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研究[J]. 海外英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