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蘭鳳英
口語教學
高考英語口語測試對高中英語教學反撥效應的調查研究
——以江西省和廣東省為例
江西省贛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蘭鳳英
本文主要運用問卷調查和訪談法,在贛州一所中等學校開展高考英語口語測試對其教學的反撥效應研究,并與廣東省相關研究進行對比發現:(1)江西省口語測試以高考為導向,聽說能力訓練少,對高中英語教學正負面的反撥效應小;(2)廣東省口試反撥效應較江西省而言,負面作用多于正面效應。因此,筆者在此研究基礎上提出以下建議:首先,增加高中英語口試在高考英語總分的比重,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其次,注重多模態教學,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教材的多樣化;最后,聽說訓練應符合真實情境,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激發交際欲望。
口語測試;反撥效應;對比研究
韓寶成教授曾說,“有價值的則需進行測試。”隨著多次課程改革的推進,高考英語筆試正逐漸走向完善,如高考英語一年兩考。然當今時代對英語人才的要求愈來愈高,不僅要求他們具備較高的筆試能力,面試口語水平所占比重也逐漸上升。因此口語技能的習得獲得愈來愈多學者的關注。教、學然后有測試,有測試則使師生發生與之相應的教學行為,稱之為反撥效應。Hughes認為,反撥效應是語言測試對教與學所產生的影響。反撥效應的大小與考試的重要性,即考試的社會權重成正比。Popham認為,如果考試實施得法,以考促教是既經濟又奏效的好途徑,反之考試會干擾和阻礙教學,不宜過分宣揚和濫用,應試教學害處多。
2011年以來,廣東省地區就已將口語納入高考英語考查范圍。而采用全國統一卷的江西省,則是需報考英語專業的學生才會對口語測試有所重視。因此,江西省高考口語測試對英語教學的反撥效應如何,與廣東省地區的反撥效應有何異同,對今后的英語教學方面能獲得哪些啟示和建議等問題有待解決。本文通過對比江西與廣東省高考口語測試對英語教學產生的反撥效應,以期獲得啟示,并為口語測試和英語教學提供教學策略。
本文將采用Alderson和Wall的15個反撥效應假設理論,且為確保研究信度和效度,采用已有研究的同一份問卷對師生進行調查,并提出以下假設:(1)江西省高考口語測試對高中英語教學反撥作用小;(2)該測試對不考英語專業的學生幾乎無影響,而對需要口語考試的學生其口語學習觀念及行為上會有所改變,但對口語技能的提高作用仍很小。
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進行數據收集并用SPSS20.0進行分析,問卷調查的對象是贛州一中高中英語教師20名和兩個班學生分別為48人和52人,并在接受問卷調查的教師中抽取8名高三英語教師進行訪談。發放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100份。此外,筆者還在兩所不同的中學聽取了三位英語教師的課,并進行課堂觀察,次數共計7次,以確保研究方法的多樣化和有效性。
本次問卷的內容從不同的調查對象著手,探討他們對高考英語口語測試的態度及其對調查對象行為的影響。
根據教師問卷統計結果,90%的受測教師了解高考英語口試內容及評分標準,且只有5%的教師不贊成口試。65%的受測教師認為口語是教學的難點,而超過70%的教師使用課本作為口語教材。教師要求學生背誦英文文章、聽原聲材料等傳統而直接的方法來訓練學生口語。這體現了英語教師對高考英語口試的認可和口語測試的重要性。
在學生問卷中統計到的數據可發現,約一半學生對高考英語口試持中間態度,高達30%的學生不贊成口試。而高考口試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影響這一調查中,46.5%的學生不能主動進行英語聽說學習,且只有約25%的學生經常參加口語活動。這表明,大部分學生對高考口試未持有正確的態度,沒有看清口語的重要性,對口語測試的重視程度不高。
接受訪談的大部分教師口語教學課時比例約為5%,少數達到10%,其余的幾乎不進行口語訓練。通過該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來看,大部分教師對高考英語口試持肯定態度,并會適當加強學生的口語訓練。然而研究表明,江西省口語測試的反撥作用較小,主要表現在教師使用英語課本中有限的材料教授口語課,口語訓練時間非常有限。同時口語測試以應對當前的高考口語測試為主要目的,筆試仍占主體地位,因而英語口語教學及測試任重而道遠。
首先,就正面反撥效應而言,廣東省高考英語聽說測試更有利于師生注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使師生口語水平有所提高。而江西省的高考口語測試針對少部分學生, 這部分學生口語水平可得到提高。其次,就負面而言,廣東省的負面反撥效應多于江西省,而且從長遠看,其負面反撥作用要大于正面反撥作用。這是因為聽說能力的訓練缺乏特定的語言環境,不僅增加了英語教師的教學難度,同時會削弱學生口語學習積極性。從廣東省將英語聽說測試項增加到高考英語總分,以及大學各類英語等級考試中口試的不斷增加可看出,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因而筆者在此研究基礎上,提出切合高中英語口語教學及測試的建議,以拋磚引玉。
2013年,國家教育部最新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一文中,指出英語課程總體目標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聽、說、讀、寫四項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然而,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高考英語僅有聽、讀、寫三項技能的測試,卻沒有口語技能的測試,未能達到《新課標》規定的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是當前英語課程中亟待解決和改善之處。劉潤清先生也指出,在聽、說、讀和寫四項技能中,說在外語學習上占有特殊地位,因為學習外語的最終目標是把語言作為溝通工具,而這種溝通首先涉及的就是口語交際。因此在今后的高考英語改革中,應穩步增加口語或聽說技能的測試,使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得到綜合發展,從而達到培養全面發展的“通才”目標。
多模態教學是由New London Group提出的,主張利用圖片、網絡、角色扮演等多種渠道和多種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習者的各種感官,使之協同運作參與語言學習,強調培養學習者的多元能力。由于高考英語口語測試是直接以考試為導向,學習者被動接受口語練習,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在開展口語訓練的同時,可以運用多模態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設備,采用色彩豐富的圖片、影像資料,開設有趣的教學活動等來拓寬教學渠道,給學生以視覺盛宴的同時可以豐富學習者語言信息的輸入,進而提供語篇結構支架,幫助學生進行篇章表達。因此,多模態教學可以豐富學生學習材料的多樣性并增添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他們真正樂于投入口語學習當中并愿意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增強學生口語學習的內部動機。
20世紀80年代,任務型教學法逐步興起并發展起來,主張課堂設計的教學活動應符合真實語境,貼合學生的生活,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因而,現如今許多口語測試試題的設計,越來越注重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如江西省2015年部分高考口試試題:
(1)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weekends?
(2)Which teacher do you like best in senior high school? Why?
(3)How do you feel about your middle school life?
這套口語試題與學生的學習生活貼合得十分緊密,學生可根據他們的生活實際進行經驗陳述或感受描述,能夠充分表達出真實的情感和想法。所以這樣符合真實生活的情景,才能夠激發他們表達的欲望,更有利于學生注重平時的交際和口語訓練。
本文通過對比廣東省高考英語口試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反撥作用發現,師生行為、態度和教學內容、教材與英語口試密切相關,并獲得啟發。因此,今后在英語教學改革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聽說能力的訓練,以達到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有教學則有測試,有測試,則必定會對教學產生影響,所以測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高考口語測試僅在少數省市開展,要全面改進和普及仍需做出長期努力和探索。由于本文的局限性,如取樣范圍不大、課堂觀察的時間不長且兩地的研究時間并沒有完全一致,因此,今后的研究可擴大到各大高校取樣,并延長研究時間。此外,還可將口語與其他語言技能的反撥效應進行對比分析等,這些都需各學者共同努力和不斷探索。
董連忠. 2014. 全國高考北京市英語考試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反撥效應研究[D]. 上海外國語大學.
李曉賀. 2013. 高考英語口語考試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反撥作用研究[D]. 東北師范大學.
劉潤清等. 2000. 語言測試和它的方法(第二版)[D].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Alderson, J. C. & Wall, D. 1993. Does washback exist?[J].Applied Lingusitics(14):115-119.
Hughes, A. 1989.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London Group. 1996. A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desogning social futures[J].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