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花垣縣道二鄉道二九年一貫制學校 吳學軍
現代教育技術下的中學外語教學評價
湖南省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花垣縣道二鄉道二九年一貫制學校 吳學軍
筆者認為,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傳統的中學外語教學評價體系,很難適應新時期的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需要,在某些方面可以說是教育改革的障礙和阻力,因此必須盡快建立和完善新的教學評價體系,以促進中學外語教學健康有序的發展。
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外語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育者用來衡量自己勞動成果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根據一定的教育價值觀或教育目的,運用可行的科學手段,通過系統地收集信息,分析解釋,對教育對象進行價值評判,從而不斷優化教育手段,為教育決策提供依據。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新課程改革的大面積鋪開,傳統的中學外語教學評價體系存在的弊端也愈發明顯,某些方面甚至成為教育改革發展的阻力和障礙。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一些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不斷出現,使得與之相配套的評價手段存在空缺。由于種種原因,一直以來,社會上許多人都是以“分數論成敗”,結果培養出的外語人才,不是啞巴英語,就是高分低能。殊不知,外語是一種語言,是人們用來交流的工具。事實上,外語學習的能力要求不外乎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對學生外語學習的評價,應根據《新課標》所規定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水平,由教師和學生相互配合,協作完成,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運用英語的能力,以及表現出的發展潛能等,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綜合性的評價,這樣既兼顧了形成性評價,又兼顧了終結性評價,既關注結果,也關注了過程。
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活動豐富多樣,單靠傳統的教學評價,是無法滿足其要求的,語音設備、多媒體的使用,提高了學生的聽力水平、口語表達和情感交流的能力,學生的語言素質得到了充分發展,在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的激發和促進下,外語課程也隨之進行改革,但是我們的評價體系卻未能適應這種新的形勢,評價體系仍存在著許多不足:
(1)只注重學生的終結性評價,忽略了學生的形成性評價,即只看重學生的書面考試結果,不注重學生平時的作業,學習態度,參與程度,合作精神,學習情感,習慣和能力。
(2)只注重學生的筆頭表達能力,忽略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結果培養出的學生只會寫不會說或說不好,很難口頭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與他人交流困難重重。
(3)只注重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通過有意識的學習活動,掌握一門非第一語言主要用一般認知能力去學習,多采用事件記憶。習得,只依靠天生的語言習得機制通過接觸,像兒童學習母語那樣掌握一種語言,仍然改變不了“教師教,學生學”的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仍然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無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4)傳統教學評價功能只注重甄別選拔,而忽略了促進全面發展。教學評價的功能,只關注小部分學生的學習結果,或學生小部分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或大部分學生小部分能力的培養,這種以偏概全的評價功能與素質教育的宗旨是背道而馳的,也是課程改革的一大阻礙。
(5)傳統教學評價的內容,只注重單一的評價學生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各方面的素質。成績就是教學質量的評判標準,成績就是優生差生的劃分標準,多年來已經深深扎根于人們思維深處。然而,學習成績并不能代表一個學生全面的素質。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其閃光的一點,都有可取的一面。
(6)傳統的教學評價只是單純的“打分”,或“劃等級”,而忽略了定性評價統一整體的多種方式,人的素質是由多方面組成的,絕不能以分數來衡量,有些素質只能理性的評價。
(7)傳統的教學評價只是靜態的評價結果,而不是動態的評價過程。然而,結果來自于過程,既然結果可以評價,動態的過程也應受到客觀的評價。
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在英語教學中廣泛使用以多媒體、電腦、網絡遠程教育為主的多媒體技術,不僅使學習渠道多元化,也極大地促進了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現代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有機結合,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內容使英語教學活動變得直觀形象,增強了課堂刺激的新穎性,引發學習心理機制,促成學習需要的產生。多媒體的運用使教學由注入式轉變為啟發式,引起了師生關系的變化。教師的任務就如道格拉斯?布朗所說:“Guide and facilitating learning, enable the learner to learn, setting the condition for learning”。這就要求建立一個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評價機制,來宏觀地、較全面地、合理地對中學外語教學進行評價。
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應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重的原則,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形成性評價的結果在學生的學業評定上應占一定的比例。它還應包括學生相互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感、習慣和態度等方面的評價,應采取寬松、開放式的描述性評價。評價要有益于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形成學生繼續進步的動力。終結性評價的方式應包括聽力、口試等在內的期中、期末考試,考試的形式主要包括聽力測試、筆試和口試。
顯然,大綱對現代教育技術下的評價機制改革提出了要求:
(1)教學評價改革的原則
①堅持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并重的原則。②既注重教學的結果,也不放棄教學的過程。
(2)教學評價的目的與作用:評價的目的就是為了激勵學生與學習語言,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習能力。
(3)教學評價的方式,學生考試,他評,自評,語言評論。
(4)教學評價的主體和內容,評價主體、內容要多元化。
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結合素質教育的大力推行和新課程改革的全面鋪開,以及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呈現評價主體和形式的多樣化,平衡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
(1)形成性評價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并不遜于終結性評價,特別是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形勢下,使學生在外語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和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可持續學習的能力。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從而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2)建立學生檔案,對學生進行科學評價。這樣可督促學生自查他們完成的作業,檢查取得的成績,存在的不足,而后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習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同時,也為家長和教師提供信息。學習檔案可以成為觀察學習成果和情況的窗口,通過學習檔案的建立,學生可以從依賴教師的指導,逐步轉變為獨立自主的學習者,激發學習熱情,逐步培養可持續發展的自學能力,最后成為主動學習的參與者。
(3)充分利用各種載體,引導學生合理評價現代科技的發展,給外語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我們的評價方式不要局限于局面,還可以充分利用各種載體,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取得的進步給予評價,比如,我們在網絡上給他們發一封電子郵件,也可以通過手機上發送短信。
(4)逐步改進和完善終結性評價體系。終結性評價的方式,主要包括聽力、筆試和口試等在內的期中、期末考試。期中、期末考試只是對學生一個階段學習情況的檢查,并不代表學習的全過程,只是表態的結果,而不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情況,這與“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原則相違背。要將學生的形成性評價,納入總體評價體系,才可能較公正地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例如,可將總體評價分為兩大部分,學生的平時作業表現和學習態度占到50%,期中和期末各占25%。逐步調整聽力考試在整個試卷中的比重,高考聽力分值占到了30%,中考也占到了20%。
(5)將口語測試納入期中和升學考試的范疇,列入學年考試項目。近幾年來,部分省市已將口語測試單獨列出,畢業生都必須參加口語考試。口語成績以加分的方式計入中考英語科的總分,試行口語考試充分體現了全面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總之,在現代教育技術的幫助和激發下,新的教學模式、手段、方式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促使教學評價體系必須進行改革以適應新時期的教學要求;反過來,完善的科學的評價體系,才能促使外語教學健康有序的發展。
康淑敏,王雪梅. 2002. 從入世立意,建構現代教育技術支持下的外語教學策略[J]. 山東外語教學(5):63-66.
孟魏華. 2006. 現代教育技術下中學英語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 重慶:西南大學.
張華. 2002. 現代教育技術與外語教學模式[J]. 外語電化教學(1):48-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