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小學,215021)
2016獲獎案例選登—42
老師,我想試試
高鵬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小學,215021)

嘗試是兒童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主要手段,學生只有經過不斷地嘗試,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之后,學生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長,并最終取得成功。但是,我在平常的觀察中發現,現在很多學生都活在家長和教師們的手心里,很多學生想去嘗試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卻總是在家長和教師們一次次“愛護”下不得不放棄這樣的想法。體育作為一門比較特殊的科目,這樣的“愛護”往往更引人注目,因為有些體育動作技能不僅結構復雜而且常伴有一定的危險性。雖然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會根據學生的性別和年齡等劃分不同的層次,但是,出于安全因素的考慮,很多教師還是不敢讓學生嘗試超出、符合甚至低于學生年齡層次的動作。慚愧的是,這“很多教師”里也曾有我一個……
那是一次課間活動,我和一年級的學生們在操場上活動,我突然心血來潮,在單杠上做了屈伸上的動作,立刻引來了學生們的尖叫:“高老師好厲害啊!”“高老師再來一次!”我在萬眾矚目之下又做了一個難度更高的動作,學生們更加“瘋狂”了。在學生們的贊揚聲中,一個平時很調皮的學生跑到我面前對我說:“高老師,這個動作好帥啊,我也想試試。”“你現在太小了,這個動作太危險了,等你長大了老師再教你。”我本能反應地跟學生說。
原本以為這件事就這么過去了。但是,第二天當我上這名學生所在班的體育課的時候,他卻沒來上課。于是下課之后我找到他的班主任了解情況,聽到的卻是這個學生摔傷的消息。學生的媽媽告訴班主任,該名學生昨天晚上吃完飯在小區里活動,玩雙杠時不小心掉了下來。當時我心里一驚,他不會是在嘗試我昨天做的動作才受傷的吧?班主任接下來的話印證了我的想法。家長問學江蘇高鵬 生怎么會摔的,學生說今天體育老師在單杠上做了個動作,他感覺很帥,就想試試。聽完之后,我的心里真是萬馬奔騰,既后悔又自責,后悔當時不該在學生們面前“顯擺”,自責當時沒有多叮囑一句,讓他們不要自己去嘗試。現在我才發現我低估了學生的好奇心。
后悔和自責之余,我聯想到最近參加的一次培訓,是江蘇省教研員孟文硯老師做的講座,其中孟老師播放的一段視頻讓我印象深刻。視頻的內容是日本的一所幼兒園的體育課上,學生在練習助跑加側手翻和雙膝掛懸垂這兩個動作。視頻中只見學生們在教師的幫助下熟練地完成了這兩個動作,并且動作有模有樣。這段視頻讓在場的教師們驚訝不已。當孟老師說這并不是對個別學生的要求,而是每個人都需要完成時,我們更覺得不可思議。這可都是我們小學中高年級才要求做的動作啊,日本幼兒園的學生竟然已經做的這般模樣了,心中著實敬佩不已。
想到這,此刻我突然有了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日本幼兒園的學生都可以完成的事情,我們中國一年級的學生為什么不可以呢?有了這個想法之后,我心中有了一個計劃:在一年級體育課上嘗試加入一些簡單的單雙杠動作的教學。說干就干,于是我就從日本幼兒園小朋友做的那個動作——雙膝掛懸垂開始入手了。正當我信心滿滿地準備實施的時候,一位家長的電話就給我的熱情澆了盆冷水。“我的學生還這么小,怎么可能做出這么難的動作呢,出了問題怎么辦?”原來是班里的學生將我的想法告訴了父母,而父母因為擔心學生出危險,所以給我打了電話。在我萬般溝通和保證下,家長才勉強同意讓我試試。于是安全措施就成了我每節課的重中之重。這個動作是要求在單杠上做的,但是為了安全,我先在雙杠上進行輔助練習。課前首先在雙杠的下面鋪上厚厚的墊子,并要求做動作的時候必須要在我的保護之下才可以。開始時大部分候學生都很害怕,他們不敢把手松開,有的學生在我的幫助下松開手了,但是身體很緊張,我一松手就往下掉。經過我一遍遍地鼓勵和幫助,學生們的身體漸漸地放松了下來,越來越多的學生甚至都體會到了“隨風搖擺”的感覺。學生們也慢慢地擺脫了我的“束縛”,自己操練了起來。當學生慢慢有了這種身體感覺之后,再過渡到單杠上完成動作也就沒有那么困難了。經過了兩周的課程之后我驚喜地發現很多家長和教師認為低年級學生不可能完成的動作,大部分學生竟然能獨立完成了。后來之前質疑我的那個家長打電話告訴說,前天她的孩子拉著她去小區里的雙杠處,非要給她展示個“絕活”。當孩子在雙杠上做出了雙膝掛懸垂的動作時,她先是驚恐,繼而看到孩子“安全著陸”時,她心里充滿了感動,因為那一刻她從孩子臉上看到的分明是自信和驕傲。

出于安全因素的考慮,我拒絕了學生嘗試危險動作的請求,然而這樣的“安全”考慮卻并沒有讓學生更安全,反而將他向危險“推”了一步。這也讓我清晰地認識到,真正的安全不是讓他躲避危險,而是如何培養他們應對危險的能力。我覺得每個學生不分國家、種族、膚色,在出生的時候都有各自的一個“能力區域”。這個“能力區域”從最初就是不同的,隨著學生的成長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有各自的上限和下限。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去突破各自區域的上限,從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區域,也會因為自己的懈怠降低能力區域的下限,使自己的能力提高緩慢或者停滯甚至下降。
經過這次成功的嘗試,在后來的體育課或者活動課上,有學生對我說:“老師,我想試試”的時候,我再也沒有拒絕過。我會肯定地對學生說:“來吧,老師來幫你。”因為我知道,學生的能量是無限的,他們充滿了潛力和可能,失敗只會是起點,成功則是更高的起點。給他們點陽光,他們就會燦爛無比。
案例獲獎感言:
成功始于嘗試
《老師,我想試試》,這是我在這次案例評比中的題目,想表達的意思是希望學生們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能獲得更多嘗試的機會,并在不斷嘗試中成長進步。其實,不僅僅是學生,我覺得教師在工作中更需要嘗試。因為學生們對于嘗試更多的是缺乏機會,機會的缺乏大多是由于教師和家長的過分保護導致的,而教師對于嘗試更多的是缺乏勇氣,這種缺乏是教師內心對嘗試的畏懼和排斥導致的。在我看來,顯然后者的問題更加難以解決。例如,這一次的案例評比,原本我是邀請幾個同事以團體的形式參報的,可是他們都以“不會寫”、“沒什么可寫的”、“沒時間寫”、“《中國學校體育》太高大上”等理由拒絕了。機會擺在你面前,而你卻無動于衷。
對于本次案例評比獲得一等獎,我一點都沒有感到意外,甚至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這份自信源于我這么些年來一直對《中國學校體育》的研究和學習。
嘗試看并運用
四年前,初登講臺之時,我作為一個剛從校園走出來的師范生,對教育工作充滿了莫名的自信和好奇感,然而滿腔熱情卻在一周的時間就被徹底澆滅了,因為在面對遇到的很多問題時都顯得束手無策。這個時候《中國學校體育》的出現讓我有了如沐春風般的感覺。我開始嘗試著從書中尋找答案,書中精妙的教學方法、有趣的游戲方法、多樣的評價手段等都是我這個初入教師行業的“菜鳥”沒見過的,太多同行的獨到見解是我不曾想到過的,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在后來的幾個月里,每一期的《中國學校體育》我都會仔細閱讀,將好的方法、想法記錄下來,并嘗試著在課堂中運用。慢慢的,我發現自己的課堂變得越來越生動有趣了。
嘗試寫并投稿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之后,漸漸地,我發現自己對教學也有了一些想法:是不是也可以把自己的一些心得感受寫下來,嘗試著投到《中國學校體育》呢?于是,我的第一個目標確立了:一年時間,在《中國學校體育》上發表一篇文章。在后來的幾個月里,我把在教學工作中的想法和心得撰寫成文,每個月都通過網上投稿。每一次的等待審核的時間都很漫長,也很煎熬,每天都會打開網上投稿的頁面看審核結果,但是最終等來的總是“退稿”或者“退修”。最初幾個月的嘗試屢戰屢敗,這讓我有了很大的挫敗感,積極性也大不如前。
更多嘗試并堅持
文章得到肯定并不是最終的目的,卻是繼續努力的動力。第一個目標的實現來的讓我有點猝不及防。正當我逐漸失去耐心的時候,一天中午,辦公桌上突然多了一個大信封,封面是中國學校體育的字樣,還沒等拆開,我就莫名地開始激動起來,似乎已經意識到了即將要發生的事情:是的,文章發表了,沒有任何先兆的情況下!這讓我一連興奮了好幾天,同事們也都對我刮目相看。這次的成功發表無疑給我增加了巨大的信心,讓我繼續寫下去的信心“騰”地一下子又高漲起來了。我開始嘗試著更多地參加與《中國學校體育》有關的各種活動,比如討論活動、通訊員的申報還有這一次的案例評比。通過這些活動,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同時也明白了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機會更眷顧勇于嘗試的人。
成功始于嘗試
從嘗試看到嘗試運用,從嘗試寫再到嘗試投稿,我從初出茅廬的“菜鳥”,成長到如今在教科研上的小有斬獲,《中國學校體育》無疑給了我很大的幫助,這也是我敢于嘗試、愿意嘗試的回報。我在《老師,我想試試》這篇文章中曾提出“能力區域”這個說法。意思是說學生從出生就各自有一個“能力區域”,最初它就是不同的,隨著學生的成長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有各自的上限和下限。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去突破各自區域的上限,從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區域”,也會因為自己的懈怠降低“能力區域”的下限,使自己的能力提高緩慢或者停滯甚至下降。嘗試是提高“能力區域”最重要的一步。我覺得這種說法也適用于如今的教師群體,每個師范生從校園中走出來,各自的“能力區域”是不同的,隨著不斷地成長,各自的“能力區域”也會出現變化。從教科研方面來說,一部分教師不斷地閱讀、學習、積累、嘗試,于是就有了更多的機會將自己的一些教學心得、體會等展示給更多的人,讓大家共同進步,從而得到大家的肯定;另一大部分人疏于學習,懶于思考,不愿嘗試,最終可能連一篇像樣的小學生作文都寫不好。
嘗試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嘗試,連成功的機會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