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琦瓊
【摘要】由于大多數中職學校缺少有效的教師考評體系,因此,在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下,利用計算機專業技術,研究如何構建中職學校的績效考評體系。本文主要介紹了一種適合中職學校教師考評系統的評價指標以及策略辦法,這些指標和策略有些是已經經過驗證并正在實施的辦法,有些是根據目前學校的需要而定制的,特別是在對教師的綜合考評以及績效評估上,相信對其他學校會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和實用價值。
【關鍵詞】考評 指標 評價 策略 專家打分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014-03
當前職業學校發展迅速,辦學規模不斷擴大,主要體現在校區面積擴大,學生人數增加,教師隊伍龐大,部門繁雜,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學校的管理層很難及時準確把握學校內各個部門以及教師的工作情況,更難在宏觀的角度上了解分析教師的工作效率,本題旨在研究如何利用現代化信息工具實現從傳統的管理模式到信息化教師績效考評模式的轉變,通過教師績效考評系統,管理者可以很方便地了解教師工作情況并制定合理高效的規章制度,從而有利于學校和教師的發展,真實地還原對教師個體的評價。
一、教師考評現狀及實行績效考評系統的可行性
目前,學校開始重視教師績效考評,但缺乏足夠有效手段,績效考評其實只是流于形式,更多的只是以教師的課時量以及班主任工作成績作為考核標準,不能直觀有效的反應教師工作情況,比如:帶競賽的工作情況、各種業務比賽的情況、發表論文的情況等等。對于教師考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考評目的不明確,主要體現在考評體系的非科學性上,在考評內容、項目設定表現的相關指數低。
2.考評標準不一致,考評標準過于模糊,表現為標準模糊、走樣、難以量化。
3.考評主體單一,往往只是上級對下級的考評,缺少多維性,要科學地評價一個教師需要多視角來觀察和考量,考核者也應該是多維立體的,才能得到全面而客觀的評價。
4.缺少評價依據,教師單單以工作量課時為依據,班主任以七項競賽為依據,缺少客觀真實數據。
5.考評形式化,大多數老師認為考評只是應付要求,缺少實際意義,也并未對考評結果進行分析和改進,找不到真正原因,不知從何提高。
6.各種考評相對獨立,沒有形成有機整體,缺乏權重衡量比較,比如學生對老師的考評,教研組對老師的考評等,各考評相對獨立沒有權重關系,體現不出各教師角色的工作重點。
基于以上原因,迫切需要一種考評體系和手段,來真實有效地評價教師的工作效績。目前學校已經形成一定方法和手段,基礎設施也比較完備,學校信息化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比如正在著手運行的教師打卡系統,學校網絡建設基本完成,成功運營上線了教學系統和管理系統,可以說這些基礎條件都是進行考評系統研究和運行的有力保證。
二、考評系統的指標體系策略
考核需要全面公正、客觀真實,那么就要有相應的指標并制定評價標準,這是構建考核系統的前提。如何建立一套科學規范的指標體系,并使之科學化,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客觀、公正、公平,切實有效地考核各中職學校的教師工作績效,并起到相應的激勵和督促作用,我認為考核指標系統應設計如下三級模型,見圖1,一級指標包括質的考核、量的考核、態度的考核、以及其他考核,二級指標包括質的考核細分出來的常規考核、五認真、教學成績考核,量的考核細分出來的課時量考核、業務比賽考核、其他工作考核,態度考核細分出來的學生對教師評議、教師評議、行政評議,其他考核細分出來的教學事故、請假等,三級指標包括常規考核的早自修、晚自修、上課,五認真檢查的備課、上課、改作、輔導、考試,大型考試五項考核,隨機聽課;成績考核的課堂教學、技能實訓。
1.質的考核指標
質的考核主要是對日常教學工作的綜合考核,包括常規和考試等環節的考核。分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常規考核,包括遲到早退,日常上課和早晚自修情況,遲到早退可以由打卡系統直接導入獲得,平時上課情況由專人對上課老師進行上課情況記錄,并記入上課情況記錄表:
2. 五認真考核,包括平時備課、上課、改作、輔導、考試以及大型考試的領卷、監考、裝訂、改卷、登分以及隨機聽課,記錄表如下:
2.量的考核指標
量的考核主要指工作量,直接與獎金掛鉤,主要包括課時量、業務比賽以及其他工作,體現在以下幾個表格:
課時量記錄表主要記錄課時量,是從課表計算導出。
3.態度的考核指標
工作態度考核是上下級或者同級業務相關者對被評者的工作態度評議,教師態度考核主要包括學生對教師的評議、教研組對教師的評議、直管行政對教師的評議以及班主任對教師的評議,體現在下表:
4.其他考核指標
包括請假以及教學事故等,主要體現在下表:
三、考評系統的評價策略
有了評價指標就可以針對評價指標進行評價,如何評價是評價系統的核心。通過以上四大塊的評價可以真實反映教師的工作績效。
1.質的考核評價策略
質的考核評價是考核量最多的評價指標,主要通過各項評價的周期匯總進行總評,以月份為周期進行評價匯總。
(1)日常規評價,每項5分,基準分4分,各單項扣分情況對照表如下:
每項最多5分最少0分,質分為所得分數與基準分的比值。月總評以累計考察次數平均值為考核分。
(2)五認真評價
以月份為評價周期,各項總分5分,基準分4分,各單項扣分情況對照如下:
五認真和大型考試以及隨機聽課各項分為四個等級:很好、較好、一般、差,對應分數為5、4、3、2;計分辦法與日常規評價相同。
(3)成績考核評價
以學期為評價周期,合格率與質分對照表如下:
質的考核總分:(常規+五認真+成績考核)/3
2.量的考核評價策略
(1)課時量考評
課時量從課表導入,以月為周期累算,周課時以12節,早晚自修各兩節為足工作量,即基準值,活動課減半計算,一節課1分計,周基準分為:12+2+2=16,月基準分為54,行政與管理崗位以及年長照顧課時量以學校規定課時量為基準,量的考評分數為實足課時量與標準課時量的比值。
(2)業務及比賽考評
業務比賽以月為周期評價,業務比賽及權重如下表,計分辦法為量表對應項積。5000為基準分,業務考評分為相應分數與基準分的比值。
2、教學學會組織的減半計。
量的考核計算:(課時量+業務比賽+其他工作)/3
3.態度的考核評價策略
(1)學生評議,由學生評價軟件導入
(2)教研組長/班主任/部行政評議,總分10分,基準分6分,以月為評議周期,態度考核值為所得分數與基礎分的比值,評議策略如下表:
態度考核計算:(學生評議+教研組評議+班主任評議+部行政評議)/4
4.其他考核評價策略
總分5分,基準分5分,各項分數由所得分數與基準分的比值,以月為評價周期,教學事故權重占80%,病事假權重占20%
其他考評總計分辦法:教學事故*0.8+病事假*0.2
5.總的考核評價策略
運用專家打分法對幾項評價結果分配權重,通過權重最終計算考評總分。
考評總分:質的考評*0.4+量的考評*0.3+態度的考評*0.1+其他考評*0.2
四、結語
通過對教師績效考評體系的研究,希望建立一個客觀公正、公平、科學的評價體系,通過量化的可操作的指標體系和策略研究,還原對教師的真實評價,有利于為教師提供長期穩定的激勵作用,促進學校和教師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穆濤.多指標綜合評價中確定指標權重的一種方法[J].
[2] 李建偉.教師教學科研業務量化管理系統[J].西安科技學院學報,2002,(4):451-454.
[3]趙輝,張寶峰 高校教師評價系統的研究與設計[J].中國教育信息化.
[4] 教學日常工作辦法.寧波市鄞州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5]潘志紅.基于ASP.NET的教師評價系統的實現[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