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清峰
摘 要:語文教材的文章皆是名家名篇,語言個性各具特色、異彩紛呈。教師要有意識地引領學生去揣摩其語言個性,感悟其表達意境,尋找其創作文路,發現文本的真善美。要模仿名家的個性語用,習得其表達技藝,以求集百家之長,創造自己的表達個性。
關鍵詞:揣摩語言;模仿語用;創造個性
常言道:“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所謂的“語言溫度”便是每個人表達個性迥異的意境使然。不同的表達個性,才形成語言藝術的豐富多彩。語文教材的文章皆是編者精挑細選的名家名篇,是學生學習、模仿、內化的極佳藍本。學生若能習得名家語言個性,集百家之長,定能豐富自己的表達形式,形成自己的表達特色,創造獨特的表達個性。
一、揣摩語言個性,感悟表達意境
教材中的文章,語言表達個性鮮明、各不相同。如李漢榮的散文《山中訪友》,營造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憑借的是新奇的構思及其豐富的想象力。老舍的《貓》,活靈活現地展示了貓的性格古怪和小貓的淘氣,盡顯主人的無盡疼愛,依托的是風趣親切、樸實流暢的語言。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結合文章的表達個性進行拓展,引導學生去揣摩作者的語言個性特征。通過具體、典型語句的研讀,感悟作者的用意、表達情感和表達效果,尤其是語言個性對表達效果的正效應。
在教《珍珠鳥》時,我就抓住作者語言細膩的個性特征,引導學生去感悟作者對“小家伙”濃濃的愛憐之情。
(出示課件)“喲,雛兒!正是這個小家伙!”
師:“讀著這句話,你有什么體會要與別人交流?”
生:“作者很喜歡這只小珍珠鳥,稱它為‘雛兒。”
生:“作者很疼愛這只小珍珠鳥,稱它‘小家伙。”
生:“從‘喲這個字可以感受到作者很驚喜。”
師:“是啊,馮老先生的文筆可真是細膩啊!從他的用詞就能感悟到要表達的意境。這樣的語句還有嗎?”
生:“作者還寫了小珍珠鳥的可愛。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它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松的球兒。”
生:“作者還寫了小珍珠鳥的靈巧。它小,就能輕易地由疏格的籠子里鉆出來。‘輕易這個詞寫出了小珍珠鳥的靈巧、機靈。”
又如,在教學《貓》時,我發現文章的語氣詞對表現作者情感意境的拿捏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透露出作者對貓的無限憐惜與疼愛。如果把這些語氣詞刪去,語言個性和表達效果就黯然失色。我做了如下設計:
師:“文章第一段中的語氣詞特別多,輕聲讀一讀,感受一下它們的作用。”(出示課件)
生:“說它老實吧,它的確有時候很乖。……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
師:“如果把這幾個語氣詞刪去,又會是怎樣的呢?讀一讀吧。”
生:“感受不到作者對貓的疼愛之情。”
生:“沒有了對貓的親昵感!”
師:“哦,原來作者用的這些語氣詞是大有用處呀!真是別具匠心。”
二、模仿個性語用,習得表達技藝
引導學生揣摩文章的語言特色,目的是感悟作者語言表達的精妙和技法,最終為“我”所用,提升表達水平,培養表達特色,形成表達風格。所以在感悟文章語言個性后,教師應創建平臺引導學生進行表達訓練,或模仿、或比較、或補白、或拓展,把名家的語言藝術內化為自己的表達技藝。比如,《珍珠鳥》一文中的句子“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是學生進行模仿表達的極佳“母句”。我讓學生模仿馮先生的表達個性,展開豐富的想象,續寫小珍珠鳥在屋里的活動情景。
生:“這小家伙一會兒落在窗臺上,一會兒落在窗簾架上……”
師:“嗯,你想象出小珍珠鳥活動的兩種畫面。你看,馮先生不但寫出了小珍珠鳥落在哪里,還寫出來小家伙在那個地方做什么。你也模仿這種方式說說。”
生:“這小家伙一會兒鎮定自若地站在窗臺上,用紅嘴梳理著背上的羽毛,一會兒倒掛在窗簾架上,好奇地望著屋里的主人……”
師:“好極了,這就有了大作家的味道了!學得真快!”
通過這樣的模仿實踐,學生能較快習得名家的表達特色和技巧,迅速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準。
比較語言、比較語用特色也是進行語言運用深化的有效途徑。如《珍珠鳥》的開頭寫道:“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結尾寫道:“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世界。” 這種“頭有勁尾有味”的方式使得文章主題鮮明。課上,我請學生想想,還有哪些文章也有這樣的特色?
生:“《把鐵路修到拉薩去》課文反復出現‘課題這句話,突出了修路者的決心和勇氣!”
生:“《鄉下人家》的結尾那一句是總結,又突出作者對鄉下人家的向往。”
生:……
通過這樣的比較,學生就能夠感悟到篇章架構的表達效果,也能夠在習作時模仿這樣的謀篇布局,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表達水平。
三、集百家之長,創造表達個性
學生感悟名家表達個性,模仿他人表達技藝,還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去引導、強化和提升。學生平時的日記、小練筆、習作等都是融合的契機。在平時的小練筆時,我總是引導學生進行有個性的表達,或對學生的一些個性鮮明的表達手法及時予以肯定、表揚、交流、分享,在學生中營造個性化習作表達的良好氛圍。如在學習了《鄉下人家》《牧場之國》等課文后的一次習作時,我暗示學生多模仿自己喜歡的大作家的寫法,模仿名家的語言特色來創作,這樣,習作一定更加精彩。一位學生寫道:
我的夢想是長出一對翅膀。
我要飛到田野上,看看莊稼有什么需要。如果它們需要陽光,我就用我健壯有力的翅膀扇走烏云,讓太陽出來,灑下溫暖的陽光,讓莊稼盡情地進行光合作用;如果它們需要雨水滋潤,我就用我健壯有力的翅膀扇來烏云,讓淅淅瀝瀝的雨水為莊稼解渴,讓莊稼喝得足足的、飽飽的,讓莊稼長得結結實實的。
我要飛到小河里,用我那健壯有力的翅膀扇走漂浮在小河上的垃圾,讓被污染的小河水恢復干凈,讓小河水清澈見底,讓河里的小魚小蝦能夠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戲,讓小朋友能夠在小河里快樂地游泳。
我要飛到月球上,在月球上栽花、種樹,讓月球上有人類需要的氧氣。這樣,我們地球上的人就可以搬到月球上去居住,讓地球減少一些負重,減輕地球的負擔。
我多么希望自己能有一雙翅膀呀!
文章雖稚嫩,但可看出名家大作的語言表達藝術對小作者的影響是實實在在的。評析時我表揚了該學生,其他同學投去了羨慕的目光。
語言大師的表達藝術是長期語言實踐積累的結果,其間的表達藝術是小學生借鑒的“源頭活水”,是小學生極其珍貴的“表達營養”。教師要積極發掘教材中名家的表達個性,引領學生去揣摩、去剖析、去感悟、去模仿,吸取其語言表達之精妙,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之素養。久而久之,小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自然會得到提高,長期實踐,小學生的語言表達個性定然會與眾不同。
參考文獻:
[1]崔允漷.有效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王玉強.深度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東嶠珠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