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摘 要:文章通過作者實際的籃球專業知識與教學經驗,利用文獻資料法,對青少年在籃球快攻中應該掌握的理論知識以及訓練中要注意的細節進行分析,并根據快攻的概念特點、戰術形式、組成結構以及發動時機,全面地說明了快攻所應當具備的各個要素。最后的結論與建議皆為青少年的快攻訓練提供參考。
關鍵詞:籃球運動;青少年;快攻戰術
1.快攻的概念及其特點
快攻是最常見的籃球進攻手段之一,由于攻守轉換時,對方未及時回防,而拿到球權的一方組織迅速進攻的一種戰術。它的關鍵在于一個“快”字,它的原則是“有利”原則,也就是傳球快、推進快;人數上有利,陣形上有利。這樣能爭取主動,快速得分,鼓舞全隊的士氣。
2.快攻的戰術形式
快攻戰術分為長傳快攻、短傳快攻、運球突破快攻三種。其中長傳快攻是指防守隊員在本方半場拿到球后,第一時間傳球給快下隊員的一種戰術配合。它的傳球路線較長,必須依靠隊員間的傳接球能力和很好的默契,才能達到快速甩開防守得分的戰術效果。
短傳快攻則是指防守隊員得球后,根據場上局勢與隊友間進行短距離傳接球并快速突破防守的一種戰術。該戰術沒有長傳快攻的速度快,需要經過隊友之間的配合,此形式的快攻更加靈活多變,不易被對方識破意圖。
運球突破快攻,即拿球隊員在沒有其他快攻選擇時,利用過硬的個人技術,突破防守隊員果斷得分的一種戰術。此形式下的快攻,減少了與隊友間傳球的環節,去掉了球在空中飛行的過程,防止了被斷球的危險,較前兩者而言是最安全的,但也是對球員個人能力要求最高的一種快攻形式。
3.快攻的組成結構
完整的快攻可概括為一傳與接應、快速推進和結束階段三個部分。一傳與接應階段必須保證好的一傳,它是能否快攻得分的重要保證,它能為快攻爭取時間,甚至贏得空間。好的快攻接應也應該是機動的,接應的不固定性、人員跑位的突然性,都使對手防不勝防。這也適應現代籃球快攻技術的發展趨勢。
推進階段應快速地利用長傳、短傳或者個人突破的方式推進至前場,同時隊友應盡量拉開陣形造成對方防守的不及時來得分。三種推進方式各有利弊:長傳球推進成功率高,失誤率也高,它的配合簡單,但是對隊員的傳球意識和傳球能力的要求也比較高,且長傳的飛行軌跡較長,一旦傳偏一點就容易被反搶斷;短傳球推進方式是以人多來突破人少的對方防守人員并結合突破來取得戰機上的優勢,它經過多人2~3次的傳接球來完成,時間上會比長傳慢,整場比賽使用的次數也不會很多,成功率也較低;個人突破推進方式則是利用個人速度,快速突破防守,并組織有效快攻的一種推進方式。這種推進方式在比賽中應用最多,日常在訓練中應強化隊員的突破能力,組織進攻能力。
快攻的結束階段指的是已突破防守,在禁區內形成多打少的局面或是個人已至籃下的階段。在平時對抗賽中隊員們要建立起信心并與隊友之間形成默契,加強對抗中的配合和多變的進攻手段。如果出現投籃不中,無球隊員應該懂得積極拼搶籃板;如果對方已經防守落位,失去了快攻機會,則應穩下來,等待其他隊友的支援并轉入陣地進攻。
4.快攻的發動時機
快攻能否成功進行首先取決于發動時機的選擇。最常見的是搶到防守籃板球后發動的快攻,它由于攻防轉換時場上大部分人都集中在我方半場,此時搶得球權應立即展開攻勢,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搶斷球發動快攻則是成功率最高的快攻時機。因為進攻方被斷球,它的突發性使得隊員們來不及回防,給原本防守的一方有利的進攻機會。底線發球快攻是指對方進球后我方拿球隊員根據場上每個人的站位,快速發球并突破對方防守漏洞組織有效進攻的時機。一場比賽中,底線發球的次數最多,這就要求隊員們具備快攻意識,留意場上所有人的位置,并選擇是否快攻。
5.結論與建議
快攻戰術是籃球運動中不可或缺的戰術之一,也是所有隊伍必須重視和掌握的。從2008年參加北京奧運會的陳江華再到2015年參加亞錦賽的郭艾倫,他們的速度帶動了整個隊伍的進攻節奏,同時也體現了中國籃球運動“快速、靈活、準確”的指導思想和技術風格。
青少年籃球訓練中要培養隊員們刻苦訓練的精神和頑強拼搏的意志,不僅要提高其基本技能水平,還應該加強意識培養,包括攻防轉換意識、團隊協作意識與適當的個人進攻意識等。只有這樣才能為快攻戰術的合理應用奠定基礎,才能在快節奏當中順利得分。在此,筆者對青少年平時的快攻訓練,提出幾點建議:
(1)培養快攻意識,得球后應迅速觀察場上局勢,看是否有快攻機會。
(2)訓練中在有對抗的情況下加強對一傳和接應的練習,要求快速準確。
(3)加強多打少練習,可以是“3打2”或者“2打1”,從中積累經驗。
(4)進行必要的對抗訓練。
參考文獻:
[1]陳志勇.現代大學體育教程 [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2]林小霖.快攻及搶攻戰術在籃球比賽中的運用[J].福建體育科技,2007(6).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體育運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