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丹娜
【摘 要】 目前我國失蹤兒童數量巨大,而能找回來的只占到0.1%;而在美國,99%的失蹤兒童最后都能活著見到父母。這巨大的差距顯示失蹤兒童問題已經成為我國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研究如何快速找回失蹤兒童這一問題變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研究美國失蹤兒童信息廣播法律制度的產生和發展,結合我國失蹤兒童搜救相關制度建設實際,為建立我國的失蹤兒童信息廣播法律制度提出建議:健全制度建設,強化實施機制;完善法律規范,加強法律監督。
【關鍵詞】 失蹤兒童 信息廣播 安珀警報 法律制度
目前美國失蹤兒童搜救工作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鏈條,貫穿搜救工作的每一環節。從發現孩子失蹤的緊急報警制度,到開展搜救工作的多主體救援組織制度,再到各部門間信息交流的失蹤兒童信息報告制度,以及發揮社會力量向群眾救助的信息廣播制度,這些制度的協作有序運行改變了美國解決兒童失蹤問題的軌道,影響極其深遠。本文主要研究美國的失蹤兒童信息廣播制度。
一、失蹤兒童信息廣播制度的產生
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開始真正重視起失蹤兒童問題,直接影響了接下來一系列法律出臺與制度更新,挽救了無數美國兒童。雖然如此,但在當時美國的失蹤兒童搜救工作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小女孩安珀·海格曼失蹤案成為突破口,進一步推動了美失蹤兒童搜救工作的發展。
1996年1月13日,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名9 歲的小女孩安珀·海格曼失蹤。由于缺乏一個能夠廣泛傳播這個信息的有效系統,警察無法及時找到她,4天后小女孩的尸體被發現。這樣的結果讓美國民眾憤怒了,強烈要求采取措施廣播緊急情況,以便在下次發生誘拐事件后,更多的民眾能夠參與到尋找失蹤兒童的行動中來。“安珀警報”就這樣誕生了。
將這種利用安珀警報系統進行失蹤兒童信息發布,以獲取公眾的幫助的制度稱為失蹤兒童信息廣播制度。
二、失蹤兒童信息廣播制度的法制化
2003年美國國會通過《美國兒童保護法案》(P.L.108-21),法案授權司法部長任命安珀警報協調員并撥款以創建全國性的安珀警報系統,來消除各州之間的差距。
(1)安珀警報協調員
根據法案的規定,司法部長任命了安珀警報協調員。
安珀警報協調員有如下職責:
一是鼓勵更多地區加入安珀警報計劃;
二在整個安珀警報網絡中擔任區域協調員幫助搜救失蹤兒童;
三是創建自愿的警報發行標準,完善警報區域;
四是配合聯邦通信委員會在這個項目的實施。
2003年,安珀警報協調員被任命后,司法部召開全國性咨詢會議,對安珀警報的發布標準提出建議, 做出了警報發布的指導意見,還建議將“安珀警報”的即時資料向聯邦調查局(FBI)的國家犯罪資料中心(National Crime Information Center)進行通報。通報中必須輸入關于兒童綁架情況的內容,并將案件標示為兒童綁架。幾年來美國對任命安珀警報協調員的實效進行追蹤,多次通過關于安珀警報協調員的報告。2005年3月1日國會要求各州都加入安珀警報計劃,并與美國聯邦調查局合作搜救失蹤兒童。2005年7月向國會再次提交報告,提供概述的策略來促進國家安珀警報計劃和開發的標準問題。
(二)財政撥款
此外法案還授權國會對安珀警報系統的開發利用進行財政撥款。國會可以給國家交通部撥款2000萬美元,援助國家交通部利用高速公路通信系統發布安珀警報。州也有資格獲得一次性資金400000美元的專項款用以安珀警報系統的開發利用。
至此,失蹤兒童信息廣播制度從一個民間規范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真正成為了一項法律制度。
三、失蹤兒童信息廣播法律制度的主要內容及其發展
失蹤兒童信息廣播法律制度以“安珀警報”系統的運用為依托。
(一)“安珀警報”發布的內容和目的
“安珀警報”的內容通常包括被綁架者的信息、綁架嫌疑犯、綁匪車輛的車牌號碼等相關情況。
通過“安珀警報”的發布,一方面,可以借助社會公眾的力量,進行失蹤兒童搜救相關信息的收集,試圖盡快在孩子被傷害或被殺之前找到。另一方面通過迅速的信息傳播以及宣傳懲罰的嚴厲性來威懾將要實施犯罪行為的人,從而制止綁架行為;
(二)“安珀警報”的發布主體和發布標準
“安珀警報”的發布是由負責調查該綁架案的警察機構決定,一旦警察機構有合理的理由認為有未成年的孩子被誘拐,將面臨嚴重的身體傷害或死亡實驗時,該系統就馬上發布警報。
在“安珀警報”應用的實踐中,出現了警報錯誤等問題。對此,美國司法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Justice)針對不同方面對“安珀警報”的發布標準提出四條“指引”意見:
(1)從失蹤兒童的年齡來看,必須是17歲以下(包含17歲);
(2)警報發布機構必須先對失蹤兒童案進行必要的事前審核,確認該兒童失蹤案屬于綁架;
(3)為了避免“安珀警報”的濫發,發布機構必須確認兒童可能面臨重傷或死亡的危險;
(4)因為“安珀警報”的主要內容是被綁架兒童、綁架嫌犯、或綁架嫌犯的車輛等相關信息,那么在發布警報前發布機構必須要有詳細的相關資料。
(三)“安珀警報”的發布渠道
“安珀警報”于1996年7月正式開始運作,該警報使用美國緊急警報系統(EAS)通過三大渠道向全國發布警報。一是通過與警方合作的商業廣播電臺、衛星電臺、電視臺,以及有線電視等向全國發布;二是國家交通部利用高速公路通信系統發布安珀警報;三是通過全國失蹤與受剝削兒童保護中心擴大警報的發布范圍,我們可以從其他社會媒體、電子郵件、電子交通狀況號志等媒介看到安珀警報。尤其是從2013年開始“安珀警報”已經可以通過無線緊急警報自動向事發區域信號塔所在范圍內的全部手機用戶發送信息還不會受到常規手機流量的影響和信息使用高峰期的干擾。
一直以來美國不斷加大對安珀警報的開發與完善,現已開發采用了多變的消息及司機信息系統,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1983年底到2014年,40個州和哥倫比亞的特區獲得安珀警報系統技術援助資金。犯罪預防辦公室(OJJDP)每五年對安珀警報培訓和技術援助進行投標,征集尋求市場資源,提供技術問題培訓,升級執法技術,救助失蹤兒童,在競爭中相關技術不斷替換升級。2006年,warn法案撥款1億美元資助“無限警報系統”項目開發,并于2012年完成整合,將美國電信運營商原有的警報系統納入安珀警報系統。
據美國全國失蹤和受剝削兒童保護中心報道:從1996年到2013年4月17日,“安珀警報”共尋回642名失蹤兒童。全美迄今建有120 多個此類警戒網絡。雖然“安珀警報”不能解決所有兒童被綁架案件,但是仍然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四、對我國失蹤兒童搜救的啟示
隨著失蹤兒童問題的日益嚴峻,我國相關職能部門借鑒美國的經驗開始探索我國失蹤兒童信息廣播法律制度的建立。2016年5月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正式啟動,以推動信息的收集與交流,被稱為“中國版安珀警報”。該平臺的啟動標志著我國失蹤兒童信息廣播法律制度的初步構建。相比以往采取紙質公告收集信息的方法,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這種“互聯網+打拐”模式則更為及時快捷有效。由于是公安部發布的消息也打擊了在網上發布未經核實,甚至是虛假的解救拐賣兒童的信息這一現象,給群眾發布真實權威的信息,更快更好地收集線索。
然而該平臺仍處于建設期,與安珀警報不可同日而語。安珀警報通過調動大量社會的媒體資源,即時的創造出一個信息溝通的渠道:警方將待尋找的目標公諸于眾,同時公眾則按照公布的目標源源不斷的提供案件信息,這樣形成一種良性互動。這種制度設計所具有的具體化、長效化、可操作的特征值得我們借鑒。
目前我國的失蹤兒童信息廣播制度還存在著兩大主要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制度建設不健全,缺乏強有力的實施機制。我國的失蹤兒童信息廣播制度更多的是依靠微博進行信息的傳遞與交流,信息的交換量還可以提高,以便進一步完善該制度。參照安珀警報,我國在依托于微博這個平臺的同時,還可以通過電視廣播等公共資源和信息平臺,詳細地發布失蹤兒童信息和犯罪嫌疑人信息。還可以與中國移動、聯通、電信等手機運營商合作,通過手機短信發送相關信息。同時可以設立24小時免費熱線,供有線索的民眾提供消息,對提出重大線索的民眾給與獎金鼓勵。同時可以在警察機構內部設立專門的部門負責對發布的失蹤兒童信息進行跟進,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及時性。
二是缺乏法律法規的規范。我國失蹤兒童信息廣播制度是公安部在實際工作開展中宣布實行的,在實體和程序上都缺乏法律的規范,而且往往表述得過于籠統,增加了搜救的難度和偏差,無法實現有效的法律監督。因此亟需國家通過立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促進我國失蹤兒童信息廣播制度的運行實效,發揮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曉楠.論“安珀警戒”對我國應對綁架兒童犯罪的啟示[J].法制與社會,2013(32).
[2] 李忠東.搜尋失蹤孩子的“安珀警報”[J].檢察風云,2014(1).
[3] 李慧翔.三名兒童改變美國歷史——美國的失蹤兒童干預系統[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503/19/498756_282737806.shtml,201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