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德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倍受廣大師生的重視,現在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已蔚成風氣。但是,中小學生課外閱讀中也存在不少問題,須引起特別注意。
首先是閱讀內容上沒有取舍?,F在大多學生課外閱讀的隨意性很強,想看啥就看啥,沒有半點目的,選取的大多是一些知識性不強,思想性低俗的讀物。筆者長期在農村中學任教語文課,教學中經常留意學生的課外閱讀內容,發現一半以上的學生還是迷戀在言情、武俠小說之中,還有的學生將這些垃圾書籍帶進課內,課余津津樂道的也是那些帶有“情”、“俠”之內的內容,對于有拓展視野、增才長智、思想性較強的作品,則是甚少問津。
其次是閱讀方法上,經觀察調查,農村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幾乎無人指導,多數學生只是瀏覽故事梗概,貪多不求精,讀一篇文章或一部小說就像放過一場電影,談不上作心得筆記或摘錄,因而,問及他們對所讀作品的印象,只能說出“精彩點滴”或回答“不知道”,至多只能復述一下情節而已,至于作品的思想性、文學性、寫作特點則概莫能言。
另外也存在不少中小學生對課外閱讀不感興趣,這主要是當今農村教育還存在比較嚴重的應試觀念。學校、家庭教育中不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只重課本,使學生的視野囿于課本之中,課外要求學生讀的也是一些《作文速成法》《中考奪冠》之類,沒有趣味性。甚至學生看課外書給予否定,課堂上看課外書則視為“嚴重犯規”,還有的學生干脆玩電腦,耍游戲,沒有課外閱讀的概念。
為了使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健康開展,必須切實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目的
目前不少學生只是把課外閱讀當作“輕松一下”的一個手段,還有的學生則是希望從課外閱讀中尋求“刺激”。教育者必須幫助學生克服這種偏差的或錯誤的觀點,使學生懂得課外閱讀主要是擴大知識面,拓展視野,補充課內的不足,從而提高語言文字修養和欣賞、寫作水平。同時也是為了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使自己在文化、思想上都得到更大收益。
二、幫助學生精心選擇閱讀內容
教師、家長要根據可能的條件,為學生選擇有思想價值、又有藝術水準、內容豐富的課外讀物。教育學生在閱讀時有所取舍,中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鑒別能力較差,如今的課外書良莠不齊,魚目混珠,很多都不適合學生閱讀。所以教師、家長必須根據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選擇閱讀內容。我的辦法是,每學年初,制定一個可行的課外閱讀計劃,選擇一些教好的課外讀物,然后與全班學生的家長建立一個微信群,在微信群里定期推薦閱讀作品。要求家長與子女一起共享作品,督促閱讀。還提倡家長幫助推薦優秀作品。另外給學生講怎么樣選擇課外讀物的知識。
三、在閱讀方法上給予指導
閱讀方法多種多樣,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要遵行課內帶課外,扶放結合的原則。要教會學生掌握一般的閱讀順序,即先初讀,整體感知文章大意,再精度,最后品析摘錄。至于如何發掘主題,如何作讀書筆記,如何評價作品等等,都要作一些示范,啟發。
四、要制定健全的課外閱讀計劃
制定好閱讀計劃,才能保證讓學生有目的、有時間參加閱讀,才能達到閱讀的最佳效果和培養閱讀的習慣。我在教學中把制定閱讀計劃與整個學期的教學計劃統一起來,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緊密結合,使課外閱讀成良性循環。
五、要努力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讓學生自身在主觀思想上愛上課外閱讀,我作了一些嘗試:
(1)教師可先講一些名人如癡如迷的閱讀事例,如毛澤東在讀書館閱讀傍晚下班時被鎖在閱讀室內……利用榜樣的作用,激發學生向他們學習的志向。(2)教師在講課時從課內拓展到課外,有時只講課外書的“大概”,故造懸念,激發學生的興趣,再推薦相應的作品讓學生細細咀嚼。(3)定期開展課外讀物演講活動,讓學生把自己學到的課外知識展示給同學和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