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欣
【摘要】當下,素質教育受到家長、教育部門及社會各界的重視。然而傳統的教學環境下,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卻很少有心理素質教育的滲透。高中體育課的開展具有實現學生體育技能的提升以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與小學階段以及初中階段的學生不同,高中階段由于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會產生很多的心理問題,接下來,本文將結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探討開展體育課堂中心理素質教育的意義以及在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素質教育的方法以及措施。
【關鍵詞】高中生 心理素質教育 體育教學 意義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195-02
一、引言
新課改以來,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的教育,即實現學生素質教育的提升,這其中就包含心理素質教育以及身體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開展不僅僅是要體現在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中,而是需要貫穿在每一個學科的課堂中,針對于體育教師來說,也是如此。體育教學本身的目的就在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以及提升,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就應該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實現心理素質教育的滲透。由此可見,探討高中體育課教學中的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
二、高中生心理特征
1.叛逆心理
叛逆心理是指人們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是該年齡階段青少年的一個突出的心理特點。受年齡特點的影響,高中生大都存在叛逆心理,在這樣的一種心理的驅使下,學生很容易與他人發生沖突,也很容易與教師之間發生沖突。體育課堂本身就是比較自由的一門學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會常常安排大家自由活動,但是往往同學們會因為一點點小事與同學之間發生口角戰爭,甚至是手腳戰爭,進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不僅沒有實現身心健康的發展,反而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2.自卑心理
所謂的自卑心理,指的是學生對于自己缺乏一種正確地認識,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總是表現出缺乏自信的一種狀態,做什么事情總是畏手畏腳的,缺乏自己的主見,同時面對自己的錯誤,也不敢于承認。伴隨著生理的成長,高中生的心理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開始逐漸產生自卑心理,無論是面對自己的外貌、學習還是自己其他方面的一些能力,都會存在自卑心理,進而導致學生存在不自信的現象。這種心理問題的存在會導致學生不愿意與其他同學接觸,面對體育活動,他們所展現的狀態也都是不積極的,能逃避就逃避,進而嚴重影響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以及體育學習成績。
3.焦慮心理
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因此很多學生會存在比較嚴重的焦慮心理,所謂的焦慮心理,主要指的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的一種比較緊張、擔心、坐立不安的情緒特點,這樣的一種情緒特點的存在,無論是對于體育的學習,還是對于其他的學科的學習都是很不利的。且在焦慮的心理情緒的影響下,學生很容易沖動,也很容易在情緒上爆發,進而與他人之間產生爭執以及爭吵。另外,焦慮心理的存在也會給很多學生帶來自卑心理,嚴重者甚至會產生抑郁心理,進而給學生的成長帶來很多的抑制因素。另外,焦慮心理的存在會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是很高,進而嚴重影響體育課堂的學習質量以及學習效果。
三、在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實現心理素質教育的方法以及措施
1.結合學生心理狀態,滲透因材施教教育理念
不同的學生無論是學習能力、接受能力還是心理狀態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教師應該結合不同學生的不同狀態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例如,針對于自卑心理比較嚴重的學生,教師可以多讓他參加一些團體性活動,一方面可以借助于這些活動改善學生的自卑心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于團隊的勝利提升他們的自信心;針對于反抗心理比較嚴重的學生,教師應盡量避免大聲呵斥或者是批評他們,而是要借助于一系列的競賽活動的開展,提升他們的課堂參與性,這樣不僅不會觸犯學生的心理,反而可以將它們的心理問題作為一種輔助課堂教學的工具,進而促進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針對于叛逆心理比較嚴重的學生,教師盡量不要安排太多的自由活動給他們,而是要借助于一些嚴謹的教學活動的安排,實現對于學生的監督作用,改善學生的心理問題,提升他們對于課堂的參與度以及對于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開展室內心理輔導教育,提升學生心理素質
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重,因此,很多學生會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若想實現這些心理問題的有效改善,教師就要做到定期對學生展開心理指導,借助于這些心理指導工作的開展,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對其進行改善,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雖說體育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是在保證學生身體素質足夠好的前提下,還要保證學生的心理素質是足夠高的,而若想實現心理輔導教育的開展,可采用如下措施:一,擁有屬于自己班級的一個心理咨詢室。這樣當學生有任何的心理問題時,便可以隨時來找教師進行詢問。二,開展相關的心理教育活動。所謂的心理教育活動,即教師可以定期開展一些心理咨詢課,從網絡上,課堂外找到一些關于心理知識方面的書籍或是視頻、故事等,借助于課堂,將這些傳達給學生,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3.開展室外活動,改善學生焦慮心理
除了可以開展室內培訓的活動以外,也可以借助于室外培訓,實現學生焦慮心理的改善,例如,教師可以開展一些友誼賽,如籃球賽或者是排球比賽等等,在高壓力的高中學習環境下,借助于這些比賽的開展可以很好地放松學生的心情,進而實現焦慮心理的改善,且利用這些活動還可以實現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以及班級凝聚力的提升,可謂一舉多得。另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參加一些特殊的釋放壓力的活動,比如讓學生們沖刺快跑300米以后,大聲喊出自己的愿望或者是夢想等等,雖然剛開始很多學生會不好意思,但是教師可以起到示范作用,進而改善學生的膽怯心理,借助于這種發泄式的鍛煉方式,既可以實現學生體能素質的鍛煉和提升,又可以釋放學生的不良情緒,改善學生的焦慮心理,促進高中生心理素質的提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高中階段,學生無論是生理方面還是心理方面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些變化的存在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展,大部分的學生都存在自卑、叛逆以及反抗心理,而對于教師來說,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的心理狀態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進而實現學生心理問題的改善以及心理素質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我國的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杰.新課改背景下烏海市高中體育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陳磊娜.臨沂市普通高中體育教學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5.
[3]魯亞軍.白城地區高中體育課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4]李波.江蘇省普通高中體育課程改革的現狀調查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