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倩
【摘要】教學不能只在繭里沉睡,固步自封,只有不斷積蓄著熱情與力量,掙扎著沖出束縛,才能羽化成蝶,凌空飛舞。這個過程,首先要經得起痛苦的磨礪。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說:“‘磨課千遍也不厭倦?!敝丶壗處煾]桂梅老師也說:“好課是‘煉出來的?!笨梢?,只有經過“磨”的課,才會精彩。
【關鍵詞】體育課 情境創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243-02
在今年教研課中,我選擇了《立定跳遠》這個教學內容,立定跳遠是低年級跳躍動作的重點教材,是發展學生腿部力量和彈跳力的重要手段。跳躍能力是體育素質的綜合體現,如何實施低年級立定跳遠教學內容開發與設計,提高立定跳遠教學情趣與實效,成為了我上好這堂課的關鍵問題,從最初的構思到一次次的試教、反思、再試教……一路打磨,一路艱辛,一路收獲,在導師們悉心指導下,在老師們無私幫助下,我感受著成長的幸福。
一、初磨:“深陷巷里難轉身”
第一次試教,自我感覺平平淡淡,整節課浮于表面,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立定跳遠的基本動作,更沒有很好的掌握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新課改一直在倡導創新教學,而我的這堂課又回歸到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講解、示范、輔導三部作為教學手段,課堂教學顯得非??菰锓ξ?,更不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老師們評課時,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堂課上得太枯燥乏味,太死板,創新的東西太少了。
細讀新課標?我拿起《小學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重新讀了起來。幾個詞跳入我眼簾—“情景教學”、“自主學習”。什么是“情景教學”?一堂體育課,應該怎樣放手讓孩子們去自主學習,怎樣在自主學習中學習知識,鞏固知識呢?我們應該怎樣把情景教學和自主學習很好的結合在一起,讓整堂課充滿生機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又認真地讀了起來,發現了其中許多奧妙,在修改這次教案中也有了一些大膽的設計思路。
二、再磨:繁華落盡見真淳
經過幾番斟酌,我采用了“情景教學”、“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重新設計了教案,在第二次試教中有了新的突破,對于如何運用創新的教學方式來上好一堂體育課也有了新的理解。
這一次,我把教案進行大面積的改動,把“情景教學”和“自主學習”的運用到了課堂當中,同時把“情景教學”和“自主學習”有效得結合起來,讓整堂課上起來更流暢一些。
1.準備部分進行了修改,在評課中老師們提出,原先的教學設計并不適合低段的學生,這樣的準備活動方式,并不能讓低段的孩子把身體活動開,同時也有可能讓孩子失去上課的興趣,讓整堂課上的枯燥乏味,所以這次我把準備活動與課前導入相結合。
2.基本部分是變動最大的,基本把原先的教學設計推翻,進行新的設計?;静糠衷O計分成了:自由熱身跳、賽前試跳、展示風采、鞏固練習四個環節。首先:自由熱身跳環節純粹是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而設計的。根據孩子的心理特征,設計了全班同學進行分組,每組在自己的規定的場地上,自由的跳。練習時,老師故意在孩子旁邊跳,孩子們會驚訝的發現老師跳的非常遠,引起學生關注,這個時候老師再進行簡單的講解示范,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會有大幅度的提高,上課效果會更好。其次:賽前試跳環節,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設計的,不管是高段的學生還是低段的學生,都具有增強好生的心理的,那么經過老師的講解示范之后,他們會更加認真的進行練習立定跳遠。然而賽前試跳這個環節設計,也是根據之前自由熱身跳的弱點而設計的,孩子們在自由熱身跳的時候,考慮到紀律、隊形比較亂,所以設計賽前試跳這個環節,可以把原先自由熱身跳比較亂的隊形,迅速的組織起來,同時把孩子們的思想迅速拉回到課堂當中。第三:學生展示風采環節:老師可以選出立定跳遠比較特殊的孩子,例如:利用單腳起跳的、落地的時候手向后撐地的、動作跳的非常標準的等等。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a.是為了改變原先只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教學方式,要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b.故意選出動作不對和動作標準的學生進行展示,讓孩子們在觀看之后,進行比較自己說出問題的存在,然后老師再一次的對動作進行詳細的講解和示范,這樣更加有利于他們在知識的掌握,同時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運動興趣。
三、結語:我的反思
在反復磨課的過程中,讓我感受到了集體的強大力量,在同伴的幫助,導師的引領下,發現到自己的盲點和問題。為了解決這些盲點和問題,需要一個反反復復的推敲和打磨的過程,在這樣一個不斷重復的過程中,我們的教學理念得到提升,才能讓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成長。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人就是在這樣一次次磨練中成熟起來,最后羽化成蝶。一次次的試教,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蛻變,一次次地收獲成長。因此,磨課的本質實際上是一種生命的修煉。
參考文獻:
[1]張秀麗,陳寶玲,杜高山,田文學. 立定跳遠落地姿態的合理性[J]. 體育學刊,2014,(06):129-133.
[2]章平. 影響立定跳遠成績的主要因素分析[J]. 青少年體育,2013,(04):52-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