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亞玲
摘 要:很多學生剛進入初中學習,對各學科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可是有的學生上數學課沒多久,興趣就慢慢消失,這幾乎成了七年級數學教學的普遍性問題。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初一是引導入門、激發學習興趣,打好數學基礎的關鍵階段。
關鍵詞:初一數學;教學效果;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247-01
剛步入初中的新生因課程種類的增多,知識難度的加深,教學內容和思維方式的要求提高,以及學習環境的改變,使得大多初一學生措手不及。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初一是引導入門,打好基礎的關鍵階段。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關于初一數學課教學中應重視的幾個問題。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階段的教學
七年級學生翻開剛拿到的數學課本后,一般都感覺新奇、有趣,想學好數學的求知欲較為迫切。因此,教師要不惜花費時間,深下功夫,讓學生在學習的起始階段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在教學第一章時,可讓學生參與部分實驗。在本章結束后,可以利用課外活動舉辦一次自由形式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設計學生對數學難學嗎、有用嗎?數學是不是都這樣有趣?對基礎弱的能不能學好?等各種問題展開討論,以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在教學第一章中"展開與折疊"時,讓學生倆倆一組互相制作,同學們積極的認真畫、剪、疊,又互相驗證:畫的時候要注意邊與邊之間的關系。再如在教學截一個幾何體時,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難為易,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標:七年級數學起始階段的教學,側重消除學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學習興趣上做文章,以數學的趣味性、教學的藝術性給學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鐵上的鐵屑離不開磁鐵一樣,向往著教師,向往著本學科。
二、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做好小學到初中的平緩過渡
初一新生剛剛告別小學的學習,開始從依賴家長和老師的被動從屬地位向獨立自主轉化。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兩方面的工作。
1、注重教學方式的轉變。小學生記憶的特點是以機械記憶為主。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繼續發揚他們的機械記憶能力,另一方面著重發展學生的意義識記能力,指導學生對記憶方法的選擇。如對絕對值的理解記憶。
2、注重以舊引新,合理引導。針對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在講授新課的時候,適當挑選一些新穎有趣、富于挑戰的問題作為引子。如在進行有理數減法的教學時,首先讓學生計算6-2,7-5,60-20;其次出示0-3,3-7,20-60等。故意設置懸念讓學生思考,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趁勢引入本節課課題。
三、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
初一的數學難度逐漸加大、習題多,許多學生不能馬上適應。因此,要想盡快使學生實現從小學到初中的轉變,必須在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聽、看、想、說四個方面下功夫。
1、會聽課。老師在授課時要教學生“聽”的技巧:在關鍵處或不熟悉處要全神貫注。例如,在講同類項時,學生必須注意聽兩點,一是會識別同類項,二是會合并。如果學生在這兩處集中注意力,能夠獨立完成,這一節課的教學目的就實現了。
2、會閱讀。一般學生對看數學課本不感興趣,急于求成,只看結果,不看過程,易忽視概念的條件、范圍及定理的推導過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師要采用先講后看、邊講邊看、先練習后對照或先看后議等不同方法,去指導學生耐心看書。
3、會思考。就是數學邏輯思維的方法。由于數學邏輯性很強,所以要教會學生比較,分析,書寫,表達。
四、進度適當,精講多練,穩扎穩打
剛進初中的學生所具備的知識能力相對還比較欠缺,如果有的教師“望生成龍”心切,剛開始一味趕進度,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來復習或用來補充內容,提高要求,這很容易造成學生對教師所講知識沒時間去消化,理解不透徹,導致作業無從下手,錯誤率高,測驗得不到好成績,這給學生增加了失敗的情感體驗。尤其當學生接連遭受失敗時,學習數學的興趣被挫傷,學生對數學產生害怕,厭惡情緒,甚至產生“反正學不好,干脆不學了”的想法,這對我們以后的教學工作極為不利。因此初一教學進度要適當放慢。如有理數的運算中學生能夠記住運算法則卻不能熟練正確運用等,針對初一學生興趣和毅志力特點,我在每一個運算法則學完后都安排有練習課,使學生能夠鞏固做學知識,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同時我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有梯度,課堂上有意識地多安排一些練習的時間,精選一些中下學生“跳一跳,能摘得著”的例題,習題進行訓練,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體驗學習的成就感。如我在有理數的加法混合運算一課中設計了如下練習:
將下列各式統一成加法后再計算,
1、1-4+3―2; 2、-2.4+3.5-4.6+3.5;
3、(-7)-(+5) (-4)-(-10); 4、3/4-7/2 (-1/6)-(-2/3)-1
這一組題目,由易到難,禮貌,兼顧到每一個層次的學生,以能者多做為原則,使學生思維處于高度興奮和積極探討的狀態之中,學生接受和輸出的信息大大增加,達到了個層次互補提高的目的。
開始階段也應多一些對作業的講評,使學生在講評中獲取成功感受,明白失誤原因,消除疑難問題。總之,進度要適當,教師教的節奏與學生學的節奏和諧發展,穩步推進。
五、注重實戰考試經驗的培養
考試本身就是一門學問。有些同學平時成績很好,上課老師一提問,什么都會。課下做題也都會。可一到考試,成績就不理想。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考試心態不不好,容易緊張;二是考試時間緊,總是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心態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調整,但同時也需要經歷大型考試來鍛煉。每次考試,大家都要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調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適應考試節奏。做題速度慢的問題,需要同學們在平時的做題中解決。自己平時做作業可以給自己限定時間,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實際考試中,也要考慮每部分的完成時間,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慌亂。我的建議是:把“做作業”當成考試,把“考試”當成做作業。
以上就七年級數學經常出現的問題,我談了一些個人的建議,但有一點要強調的是,任何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效,老師和同學們在學習中千萬要避免形式化,要追求有用和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