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龍
摘 要:中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最佳階段,是學生相信創新、培養創新意識的關鍵時期。因此,在中學教學中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尤為重要。而化學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 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值得研究。文章分析了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現狀,指出了其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并提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對策。
關鍵詞:中學生;高中化學;創新意識;培養
一、引言
創新意識是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創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它能夠促進人才素質結構的變化,提高人的本質力量。高中生是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希望,面對激烈的競爭,要敢于開拓思維,勇于創新。在高中所學的學科當中,化學屬于自然科學的課程,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較密切。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教學環境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考慮,將全面培養學生學習知識的創新意識及自主能力作為前提,全方位開展有效及創新能力。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現狀
據有關研究結果表明:從存儲能力的潛力來說,人的大腦可以儲存5億本書的知識。一般人的大腦只開發利用了4%到5%,少數人開發了10%,,聰明如愛因斯坦,也只利用了30%。可見不論是什么人,其大腦的開發潛力都非常之大。但是中學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去開發自己的潛力,挖掘自身的創新意識,這樣,他們的潛力就得不到利用,久而久之,也就只能漸漸消失了。
高中化學作為一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能力、發現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在應試教育轉型向素質教育轉型又不夠徹底的情況下,中學生在課堂上大都處于很被動的接收知識灌輸的狀態,不能積極主動地思考,更談不上在課下進行深入研究并探討有關化學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思維比較僵化,課下學生的精力又全部投入到題海戰術當中,他們更多關注的只是題目的解法。而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也多偏向于單向的傳授,對于學生上課的提問和打斷有些老師甚至會覺得反感,和學生的互動比較少,也鮮少有教學與實驗相結合的方式。這樣的教與學的關系,使得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變得很難開展。
三、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問題及原因
中學生普遍問題意識比較薄弱,學習過程中不愿意主動提出問題并進行探究。這一問題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學生自身的原因惰性。當前高中化學教學仍以教師單向傳授知識為主,在知識獲取過程中,老師一般是將結果直接告訴學生,導致學生習慣接受現成的知識,對于化學學習中的問題視而不見,對潛在問題不能進行積極思考, 在學習上產生嚴重的惰性和依賴性, 因而制約了教學效果。另外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普遍較差,高中生將精力全部投入到備考當中,缺乏信息地處理和查詢渠道,大多數高中生的信息來源僅限于老師的傳授的課本上的內容。
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出在老師身上,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局限與學生對必須要掌握的要點的掌握程度,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這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應試教育方式的弊端,老師上課只要求學生掌握考點問題。除此之外,老師教學過程的絕對權威性也是一大弊端,因為老師的權威性,學生逐漸失去了挑戰權威的勇氣和思維的擴散能力,學生過度的迷信課本、迷信老師、迷信真理,使得他們的懷疑意識越來越淡薄,創意意識的形成也有了越來越大的障礙。
四、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對策
1.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心理學的知識表明:人們有意義的活動總是由一定的動機引起的。對于學生學習來說,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會主動地去探尋,深入地去研究。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過程中,讓學生對學習化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最重要的一步。為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得是如何找到學生的興趣點,有意識的去引導學生跟著自己講解去自主思考和討論,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燃燒的條件時,可以由生活中“鬼火”這一自然現象引入,從而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讓他們自己去思考。
2.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情境
高中化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教導學生成為備考的機器。教師應努力創造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環境,創造一個有利于發展創新教學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對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中,配合重點講解之外,鼓勵學生積極發言,結合課堂實驗,去驗證學生自己提出的觀點,在實踐的過程中達到學習的目的,從而提升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
3.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的、創新的方法是不可或缺的任務,而不是簡單地介紹結果。從這一點來看,學習知識不再是上課的唯一的目的,同時也是對科學本質的理解,培養思維能力,掌握科學的學習的方法。教師還應當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適當地調整教材的體系結構,尋找出一個最適合學生,能夠訓練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體系,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和解決。
4.善于鼓勵,使學生勇于創新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之一是讓學生勇于對事物提出自己的見解,敢于提出自己對學習的特殊觀點。教師在化學課堂上,應該對學生的活躍思維進行積極地鼓勵,使學生敢于說出自己心里所想,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思維潛力。教師可以采用循序漸進的問題讓學生全面想象及交流討論教材的相關內容,讓學生進行全面創新,將方法及問題有效提出,讓學生知道教材中部分知識有著一定的限定,使學生的想象創新能夠處于較豐富的狀態下。
五、結語
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提高、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突擊就可以得來的。教師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應該對教學環境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考慮,將全面培養學生學習知識的創新意識及自主能力作為前提,全方位展開有效性的教學活動,確保學生能夠在實際的課堂學習中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及提升自身能力,全面落實相關探究實驗,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整體發揮出來,從根本上提高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張慶. 中學化學新課程教學中創新意識培養研究[J]. 化學教學,2008(7).
[2]李星星.談新課程教學中創新氛圍的創設[J].科學教育,2007,11.
[3]張惠.中學化學問題情境設計探析[J].新課程,2010,10.
[4] 何玉剛. 創設問題情境提升創新思維能力[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2.
[5]施良方. 學習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3).254.
[6]劉艷良. 課堂設疑原則的探討[J]. 中學化學,20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