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283-01
近年來,在英語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的分化在高中階段特別明顯,某一時期會產生“高原期”現象。這種語言運用的障礙,說明在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之間存在脫節現象。而傳統的寫作教學過于強調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割裂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忽視學生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學生在寫作教學中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不高。
高中英語“以讀促寫”寫作教學模式,以“向教材中的經典美文學作文”為主線,順著“以讀促寫”的研究思路,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從教材課文中精心選擇讀寫結合訓練點,構建較為科學、操作性強的寫作訓練系統,引導學生克服寫作中詞匯量欠缺,句子結構混亂,表達不準確等問題。這種寫作教學模式通過對教材文本的精心篩選和重新編排,給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語言輸入,積極地創造語言輸出環境和機會,指導學生進行讀寫訓練,讀中悟法,寫中用法,憑借教材,讓學生學會寫作。“以讀促寫”的寫作教學模式可以結合閱讀教學的讀前、讀中、讀后三個基本環節來實施,具體可以采用以下訓練模式:
一、“找到點”—— 為寫作收集準備素材。
“找到點”是指在閱讀前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以讀促寫的契合點,為隨后的寫作進行相應的詞匯儲備。通過對閱讀文本話題的引入,幫助學生形成關于話題作文的“詞匯信息包”,為隨后的寫作奠定良好的詞匯基礎。比如:在講授北師大版必修一unit1 Lifestyle的課文之前,通過圖片引入,師生互動,多媒體展示等多種方式進行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幫助他們積累了有關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數十個話題詞匯,使學生大腦中儲存積累了大量相關的知識信息。對于這些常用的話題詞匯要求學生進行小組活動進行記憶和口頭交流運用。通過思維訓練和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再經過閱讀中閱讀后科學規范的書面加工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定能達到質的飛躍。
二、“串成線”——為寫作選擇整理素材
“串成線”是指在閱讀教材中的經典美文時,選擇整理一些適合仿寫改寫的句子與片段,進行發散思維練習,一詞多用,一句多譯,幫助學生找到“以讀促寫”融合線,在閱讀與寫作中搭建一座橋梁。例如:在閱讀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五Unit13People的課文時,遇到了本單元新詞匯devote。學生在閱讀中對該詞進行揣摩與猜測后,教師向學生呈現了以下小片段:David is my devoted friend. Since graduation, he has been devoted to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of the children in Africa. Apart from teaching, he has devoted a lot of time to raising money to build more schools. His devotion to his work deeply moves the local people. 通過策劃和引導,讓學生分組對devote 一詞進行合作探索,使學生自主分析比較、歸納總結,體悟devote在不同語境中的使用。接著,通過小組間的討論與交流,讓學生對接收的語言素材再次選擇整理后,對以下句子進行發散改寫,升級改造,一句多譯。
Tom devoted himself to practicing for over 10 years and became one of the worlds best baseball players.
改寫(1)Devoting himself to practicing for over 10 years, Tom became one of the worlds best baseball players. (現在分詞短語作狀語)
(2)Devoted to practicing for over 10 years, Tom became one of the worlds best baseball players.(過去分詞短語作狀語)
文本中的詞匯多樣,句式豐富,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的句子變化,對語言素材選擇整理,在運用語言過程中將讀與寫融合起來,對寫出流暢、精致、多樣的句子大有裨益,有利于學習者的語言創造能力的提高。
三、“連成面”—— 在寫作中組織與表達素材
“連成面”是指在讀后環節,指導學生利用教材內容組織提煉所積累的素材,選用適當的連接詞,謀句成篇,以閱讀強寫作,形成“以讀促寫”有效面。針對不同文體,對語言素材進行組織與表達,培養學生在語篇層面上的交際能力和對文章的布局能力,從而確保寫作流暢,語言精煉。以北師大版必修二Unit 4 lesson4 Virtual Tourism為例,這篇文章是對新西蘭最大的城市奧克蘭的簡介。在閱讀文章后,學生得出結論:這是一篇典型的說明文的寫作。經過反復的閱讀和體會,學生逐步掌握了說明文的結構特點和框架模式,為寫出條理清晰,邏輯性強的文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著眼于語篇,幫助學生搭建好寫作的“手腳架”后,教師也可以列出一些相似的寫作任務,如: 假設你是李華,你的朋友Lucy 要來你的家鄉參觀,請你用英文給她寫一封郵件,簡要介紹你的家鄉。
要點:1、地理位置與人口狀況
2、城市歷史與名勝古跡
3、交通情況等
如此一來,經過了一系列的有針對性、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后,促進學生得到有效的語言輸出,從而形成“以讀促寫”有效面,這是全面提高學生英語素養的根本出路。
總之,高中英語“以讀促寫”寫作教學模式,通過詞、句、段、篇由淺至深的寫作訓練,最終用英語獨立、清楚、準確地寫出好文章,實現英語寫作教學目的。當然,這一寫作教學模式在實踐中還有一些需注意的問題,如:經典文本的選擇、“以讀促寫”寫作教學模式下教師角色的轉換 、寫作教學反饋與寫作管理等,這還需要進一步的摸索和探究。
參考文獻:
[1] 丁往道. 英語寫作基礎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曾澤林. Krashen語言輸入假說理論述評[J], 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 2009(2).
[3] 紀小凌. 泛讀與讀寫結合對英語寫作水平影響的比較研究[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