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徐曉,周燕,楊洋,陳偉芳,鄭濤
(九江學院附屬醫院,江西 九江 332000)
細胞沉渣石蠟包埋、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對漿膜腔積液的診斷價值
李婷,徐曉,周燕,楊洋,陳偉芳,鄭濤
(九江學院附屬醫院,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 探討細胞沉渣石蠟包埋、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對漿膜腔積液的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680例漿膜腔積液患者(其中497例為胸腔積液、164例為腹腔積液、19例為心包腔積液),對所有患者進行常規涂片并制備石蠟包埋細胞塊。若在細胞沉渣石蠟包埋檢測涂片或細胞切塊中發現存在可疑惡性腫瘤細胞,則對其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驗法。結果 本組680例患者細胞沉渣石蠟包埋檢驗中共診斷出365例良性胸腔積液、174例良性腹腔積液和13例良性心包積液,44例采取了二步法,進行了免疫組織化學染色,1例加作了抗酸染色檢驗。胸腔積液中31例發現可疑惡性腫瘤細胞后進行了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驗,明確診斷25例,其中1例僅提示腺癌細胞未提示組織來源信息,6例提示增生的間皮細胞;腹腔積液8例發現可疑惡性腫瘤細胞后進行了細胞塊切片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驗,5例明確診斷,2例僅提示腺癌細胞而未提示細胞組織來源信息,1例提示增生的間皮細胞;心包積液中3例發現可疑惡性腫瘤細胞后進行了細胞塊切片免疫組織化學染色,2例明確診斷,其中1例僅提示腺癌細胞而未提示細胞組織來源。結論細胞沉渣石蠟包埋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在漿膜腔積液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對其定性診斷具有輔助作用,同時還能明確惡性腫瘤細胞的組織來源,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細胞沉渣石蠟包埋;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漿膜腔積液;診斷價值
脫落細胞學檢查方法能對細胞的大小和形態進行觀察,從而進行定性診斷,這一檢查診斷方法具有微創、快捷和簡便的優點,因而在臨床中應用廣泛[1]。本研究旨在探討細胞沉渣石蠟包埋、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對漿膜腔積液的診斷價值,選取680例漿膜腔積液患者,對其進行了細胞沉渣石蠟包埋處理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病理檢查,獲得了滿意結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九江學院附屬醫院收治的漿膜積液患者共680例為研究對象,所選病例均經臨床病例檢查確診,其中男性患者411例,女性患者269例。年齡42~68歲,平均(54.29±8.61)歲,其中497例為胸腔積液、164例為腹腔積液、19例為心包腔積液。
1.2 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取漿膜腔積液并制作標本,將新鮮漿膜腔積液標本靜置約30 min,取近玻璃瓶底的5 mL液體,放棄上清液[2]。將所取液體置于試管中進行離心處理,3 000 r/min,離心時間約為15 min,而后常規涂片。在剩余液體中加入等量的濃度為95%的乙醇,搖晃混勻后靜置約30 min,帶瓶底有白色絮狀物形成后取近瓶底的5 mL液體。再將所取液體放入試管中離心,3 000 r/min,離心時間約為15 min,棄去上清液后在試管中加入等量的濃度為10%的中性甲醛[3]。接著再次離心,3000r/min,離心時間約為5 min,而后棄去上清液將沉渣用濾紙包裹,使用10%的中性甲醛固定和脫水處理,最后使用石蠟包埋。將使用石蠟包埋好的細胞塊切片,厚度為3μm,使用HE染色處理,進行鏡檢,若在涂片或細胞切塊中有發現可疑惡性腫瘤細胞存在時,則對其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二步檢驗法[4]。
本組患者均采取了漿膜腔積液作標本,并進行了涂片和石蠟包埋細胞塊HE切片,根據其細胞形態學特點,共診斷出365例良性胸腔積液、174例良性腹腔積液和13例良性心包積液;共有83例漿膜腔積液標本涂片或細胞切塊中發現有可疑惡性腫瘤細胞存在(由于沉渣石蠟包埋組織中細胞成分太少而未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驗),其中59例為胸腔積液、22例為腹腔積液、2例心包積液;44例采取了二步法,進行了免疫組織化學染色,1例加作了抗酸染色檢驗。
胸腔積液中共有31例發現可疑惡性腫瘤細胞后進行了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其中明確診斷的有25例(21例肺腺癌、1例尿路上皮癌、1例B細胞淋巴瘤、1例橫紋肌肉瘤、1例乳腺腺癌),其中1例僅提示腺癌細胞未提示組織來源信息,5例提示增生的間皮細胞;腹腔積液中共有8例發現可疑惡性腫瘤細胞后進行了細胞塊切片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其中5例明確診斷(1例消化道來源的腺癌、1例肺腺癌、3例卵巢漿液性腺癌),其中2例僅提示腺癌細胞而未提示細胞組織來源信息,1例提示增生的間皮細胞;心包積液中3例發現可疑惡性腫瘤細胞后進行了細胞塊切片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其中2例明確診斷(1例乳腺腺癌、1例肺腺癌),其中1例僅提示腺癌細胞而未提示細胞組織來源。
漿膜腔積液可能是腫瘤的首發癥狀(特殊情況下甚至是唯一癥狀),也有可能是多種腫瘤的伴發癥狀[5]。盡管如此,在漿膜腔積液細胞學特征不典型或是缺乏臨床特征表現時,該病在臨床上的病理診斷難度將加大。脫落細胞檢查中卻上組織學形態,在由于炎癥等其他因素所導致的間皮細胞增生的鑒別診斷中難度較大,加上細胞形態學診斷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在對細胞來源的鑒定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采用細胞沉渣石蠟包埋法,將制備出的細胞塊中存在可以惡性腫瘤細胞的樣本進一步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能明顯提高陽性檢出率,從而判斷并明確細胞的組織來源。細胞沉渣石蠟包埋法中石蠟包埋的組織細胞塊可進行反復切片,這樣對于后續的特殊染色、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等均很便利,特別是對于無法進行活檢的病例,使用石蠟包埋組織切片,其標本可在其病理學診斷、治療方案的選擇以及預后評估中發揮巨大作用。沉渣石蠟包埋細胞塊與石蠟包埋組織塊技術十分相似,通過增加待檢細胞數量,且細胞在經過固定后的形態與組織學切片中的細胞形態非常接近,這為其臨床診斷提供了便利。
本研究中沉渣石蠟包埋細胞塊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提示有32例腺癌,這與臨床中關于轉移性腫瘤中以腺癌最為多見的相關報道結果一致。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對脫落細胞檢查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可很好的彌補,能為其診斷中難以鑒別的地方提供輔助診斷線索,在細胞來源的判斷中能發揮重大作用,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
本研究結果中,5例胸腔積液和1例腹腔積液涂片檢查中發現可疑惡性腫瘤細胞,但細胞塊切片經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后提示增生的間皮細胞。可見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并不能百分之百的表達,僅僅只是輔助的診斷方法,特別是在細胞量較少或是經過治療后的患者樣本中。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陽性結果則表示明確診斷,但陰性也并非排除標準,需要結合臨床情況進行綜合具體分析才能下定論。除此之外,漿膜腔積液沉渣細胞塊中的細胞數量與多項因素相關,包括是否病變、采集到的漿膜腔積液是否及時處理、操作過程是否嚴格規范、血清離心時間是否充足、沉渣的留取是否準確等。
[1] 王炳淑,劉友斌,卜平鳳,等.細胞沉渣石蠟包埋、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病理檢查對漿膜腔積液的定性診斷價值[J].山東醫藥,2015,13(28):98-99.
[2] 翟輝霞,李文燦.免疫組化聯合抗體在胸腹水沉渣石蠟包埋病理診斷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4):144-145.
[3] 朱林琳,羅明惠,孟亞飛,等.免疫組化抗體聯合應用在胸腹水沉渣包埋病理診斷中的意義[J].中國農村衛生,2015,22 (18):45.
[4] 朱利,劉雙元,馮君,等.胸腹水沉渣切片對腫瘤細胞診斷的意義[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13):1037,1039.
[5] 鄧志勇,李海,陳芳,等.細胞塊石蠟切片技術在癌性胸腔及腹腔積液診斷中應用[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25 (10):998-99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