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峰
(包頭一附院急診科,內蒙古 包頭 014010)
全程護理在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的應用
楊峰
(包頭一附院急診科,內蒙古 包頭 014010)
目的 探討全程護理在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的臨床療效以及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進行急診治療的危急重癥患者200例,將所有患者分為常規組以及全程組,各100例。常規組患者使用常規搶救方法對于患者進行搶救,全程組患者在臨床上使用全程護理的方法對于患者進行搶救,比較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結果 全程組患者在經過搶救完成后,患者的搶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率明顯的高于常規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于危急重癥患者實施搶救的過程中,使用全程護理的方法能夠對于患者起到更好的護理效果,能夠顯著的提升患者的滿意程度以及搶救的成功率,能夠明顯降低醫療護理風險,在實際的對于危急重癥患者實施護理的過程中可以進行推廣和使用。
全程護理;急診危重患者;搶救;應用效果
急診科大部分是危急重癥患者,往往具有發病急、病情重、情況危險等特點,因此對于患者需要使用一種及時有效的護理手段實施護理[1]。本院急診科的危急重癥患者實施護理過程中,針對患者的實際需求,并借鑒了國外的先進護理理念及其手段,實施了一種人性化的全程護理手段,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效果,明顯的提升了患者搶救成功率及其滿意度[2],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包頭一附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急診科收治的200例危急重癥患者。其中呼吸系統疾病患者65例,心血管系統疾病患者70例,腦血管系統疾病患者50例,創傷患者10例,其他患者5例。男114例,女86例,年齡25~76歲,平均(50.5±2.5)歲。將所有的患者按照實施急救過程中的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全程組以及常規組,各100例。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常規組 在實際進行護理的過程中使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即對患者采用常規的搶救程序實施救治,在患者進入到了急診程序后,按照常規的急診方式進行急救護理。
1.2.2 全程組 在臨床實施護理的過程中使用全程護理的方法。在對于患者進行全程護理的過程中,建立起一種急救的全新模式,通過120的信息網進行告知,同時預診護士主動的對患者進行接診,在此過程中,與120進行網絡通訊,及時了解患者的一般資料及其相關癥狀。搶救護士提前做好應急準備,相關的設備以及醫師需要提前到場。同時在對患者實施分診的過程中,安排有著豐富護理經驗的護士針對患者的實際癥狀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同時在此過程中,搶救護士需要積極主動的配合醫師,保證各項急救措施能夠迅速有效的進行,首先需要保證患者的呼吸道通暢,實施吸氧,并建立靜脈通道,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相關變化。在做好特級護理的同時進行相應的基礎護理,尤其需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對于各項治療護理的流程時先進行洗手,避免交叉感染。為了患者的后續護理過程中能夠起到較好的效果,急診護士在對患者實施搶救的過程中,也需要做好途中對患者可能出現的相關病情變化所需使用各種物品的準備。將患者送到病區后,做好相關交接工作,科室和急救醫護人員需要在交接單上進行簽字。
1.3 療效評價標準 在本次研究中,記錄患者實際護理過程中的搶救成功率;同時記錄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評分,滿分為10分。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到SPSS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搶救成功率全程組為97.0%,常規組為88.0%,全程組搶救成功率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3478,P<0.05)。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評分全程組為(8.52± 1.48)分,常規組為(5.03±1.26)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6964,P<0.01)。
在實際對危急重癥患者實施護理的過程中,若未進行一種及時有效的急救措施,則極有可能導致搶救失敗,出現死亡的嚴重后果。而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目前我國人民對于醫療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在急診科對患者進行護理時,使用常規護理方法往往已經無法達到相關的要求[3]。這就要求醫院轉變對患者進行急診護理的觀念,通過使用一種全新的、有較好效果的急診護理手段對患者進行護理。
全程護理是目前對急診危急重癥患者的一種全新護理方法,通過與120進行聯系,能夠幫助醫院及早了解到患者實際情況,并根據患者臨床癥狀,選擇一種及時有效的護理手段,并制定出相關的應急預案,幫助在實際的護理過程中能夠對患者進行一種及時有效的護理[4]。同時在患者整個的護理過程中,使用全程護理的手段也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護理效果,幫助患者能夠更好的進行整個護理流程,提升護理效果。目前有較多的研究顯示,在實際的對于危急重癥患者在實施了全程護理后,能夠顯著提升患者在實際護理過程中的搶救成功率,同時也能夠提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5]。正是由于這樣的特點,目前在實際對危急重癥患者在實施護理過程中,使用全程護理的方法,能夠顯著改善對于患者的護理效果、搶救成功率及滿意度[6]。
綜上所述,在對于患者使用了全程護理的護理手段后,全程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及其滿意度均明顯的高于常規組患者。這說明在實際的對于危急重癥患者實施護理的過程中,使用全程護理的方法效果更好,可以進行推廣使用。
[1] 錢瓊.全程護理在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5):1433-1434.
[2] 陳嶸,余珍東,徐蔚臻,等.全程護理在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醫學信息,2014(25):385.
[3] 王秀霞.全程護理在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學信息,2014(36):137.
[4] 何齊.全程護理在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醫學信息,2014(33):166.
[5] 楊華.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采用全程護理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4(21):179.
[6] 翁澤華.全程護理在急診危重患者搶救中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8):116-11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3.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