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娛寧
摘 要:新聞工作者在整個新聞傳播系統中具有核心要素,在輿論引導、文化傳承、信息傳播以及道德宣揚等多方面存在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在新聞傳播重要的轉型期,堅守新聞從業的核心價值觀,服務社會、服務公眾,促進社會公平公正,需要新聞工作者加強自我道德建設與提升個人素質修養。
關鍵詞:新聞傳播轉型;核心價值觀;社會;公眾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2-00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2.008
當前,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正日新月異,傳播環境所發生的巨大改變,使普通民眾成為新聞信息傳播的重要推手,傳播主體的大眾化、內容形式的多元化,對新聞工作者的角色扮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堅守新聞從業者的核心價值觀,是新聞從業者的基本良知與素質要求,也是在當前復雜的社會環境下,新聞從業者必須以堅守的底線。新聞工作者如何在道德實踐中,正確定位自身角色,把握社會倫理,深度解讀新聞,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需要新聞工作加強工作總結與理論建設。
一、新聞傳播轉型期社會核心價值分析
(一)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學習
在深入學習業務技能的同時,新聞從業者應從自身出發,深入了解社會現實,增強對中國特色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通過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將正確的新聞價值觀貫徹、體現在新聞報道中。同時,正視社會轉型期內社會矛盾高發的基本現狀,不斷思考,為社會服務、為公眾服務,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方向,從而堅守新時代新聞核心價值觀。
(二)積極、廣泛的傳播與實踐
新聞從業工作者在面對不同領域中的不良現象時,要敢于發聲、敢于用事實說話,用典型推動社會發展,用真誠打動人心。通過對新聞報道的細致、落實,在社會群體面前凝聚正能量。同時,大力弘揚職業精神,堅守新聞真實性原則,抵制虛假報道,保持清廉、正直的新聞作風,自覺抵制虛假新聞,維護好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三)敢于擔當,以人民群眾福祉為重要落腳點
新聞工作者在社會實踐中,應牢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基本問題,做有情懷的新聞、有溫度的新聞,在報道過程中,深入了解民情民意,體現新聞的人文關懷性,體現新聞的正確價值取向。同時,積極關注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及時解讀國家政策方針,將傳播價值觀實踐到更深層次、更廣范圍,使其在群眾中能夠更加喜聞樂見。另外,堅持新聞民主化,平等對待新聞對象,提升新聞事實的價值與意義,從而使社會群眾能夠獲得更加廣泛的認同與共識,推動社會發展進步。
二、新聞傳播轉型的核心價值堅守策略
(一)堅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加強理論指導實踐
新聞工作者應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運用馬克思主義所闡述的客觀規律指導新聞實踐,從而獲得精神源泉。首先,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傳播中應堅持黨性原則,在組織上接受黨的領導,以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作為新聞傳播的重要理論工具,使之成為社會公眾自覺行動的基本陣地。其次,避免教條主義,對新聞事實進行報道與解釋時,應對群眾的基本角色進行客觀分析,保持客觀、中立的立場,積極傳播真實的新聞信息。最后,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重要指導方向,積極踐行社會價值觀,積極抵御社會不良風俗的影響,弘揚民主、平等的社會理念,從而為新聞工作的深入開展打下重要的理論基礎。
(二)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提升新聞的溫度與情懷
新聞工作者在積極加強自我思想道德建設的同時,應不斷提升自我業務技能,通過多種方式闡述新聞價值與社會價值,提升新聞本身的溫度與情懷,做大眾新聞,為社會公眾服務。因此,新聞工作者在社會實踐中,堅守新聞的基本事實,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體現人的基本情懷,反映人的呼聲,從而為社會大眾提供更為深度的新聞。只有心中牢牢記住人們,只要對人們有感情,就能寫出好新聞作品。新聞工作者也應在社會實踐中,鼓勵與支持人們的首創精神,集中群眾的真知灼見,對不正確的意見給予合理的建設,從而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使其廣泛傳播,集中起來,堅持下去,從而堅守住核心價值觀念。
(三)落實社會效益優先的理念,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改革進入前所未有的深水區,社會環境日益復雜,社會矛盾更加高發。市場經濟的盲目性、自發性以及趨利性等特點,沖擊我國傳統的道德觀念與誠信體系。因此,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工作的實踐活動中,應堅持社會效益優先的基本原則,積極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促進社會發展,豐富人民群眾的基本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同時,依據市場環境的變化,積極采集與傳播更為貼近百姓生活的新聞事件,從而將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良好結合,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四)加強自我學習,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新聞工作者在社會實踐中,應將社會作為課堂,積極廣泛學習,深入了解不同的社會群體。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處于巨大的關系網中,往往在不同的人面前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因此,新聞工作者應對角色責任、權利與義務有著更為深入的了解與體會,就需要不斷加強學習,從而使之具有高度的新聞情懷與新聞感知度。同時,新聞工作者面臨多種復雜的社會環境時,更應學會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需要具有無畏的職業精神,能夠對社會不良風氣作斗爭,推動社會發展。
(五)健全新聞行業監管制度,加強對新聞工作者的監督工作
新聞行業主管部門應建立健全新聞行業內部監督體系,加強對新聞工作者的有效監督,強調在行業內部通過自我道德建設與內部監督體系共同改善新聞工作者自身的不足之處,進一步約束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傳播活動中的不良行為,防止其傳播背離社會核心價值觀念的虛假新聞。同時,加強社會監督體系建設,加強人民群眾對新聞從業者的監督,利用多種渠道加強對新聞工作者的鞭策,從而建立起由內到外的新聞督查制度,以法律法規為根本,以道德自律為前提的新聞監督體系。
當前,新聞工作面臨著更加復雜的社會環境,新聞價值的傳播更需要社會大眾切身參與,其中需要以新聞工作者為排頭兵。堅守住新聞核心價值,落實新聞事實,通過做有情懷、有溫度的新聞,推動社會進步與人民整體素質的提升,成為新聞工作者的重要歷史使命。同時,在行業內部與外部加強建設新聞工作者的社會監督體系建設,敦促新聞工作者加強自律,在最廣大范圍內,實現對新聞工作者的良好監督。
參考文獻:
[1] 陳壽富.論全媒體語境下的新聞體裁概念[J].江淮論壇,2014(4):157-160.
[2] 林忠,賀明華.論新聞故事化中的深度敘事[J].池州學院學報,2015(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