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濤
【摘 要】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正處于迅速發展時期。高職院校作為以培養技能型、應用型專門人才為主的教育院校,其學生群體與普通高校的學生相比,有著自己鮮明的特征。各高職院校積極地探索與研究適應高職學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對學生的成長、成才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 班級管理 班風 學風
班級是學校工作的一個基本單位,也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基本組織。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教育者,是學生德、智、體、美諸多方面發展的指導者。班級管理就是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生活和班務管理的主人。良好的班級管理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有效地展現學生各方面的潛質和才能,為學生發展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總之,良好的班級管理是學生全面發展的保證。那么如何進行高職院校的班級管理呢?下面我淺談一下自己的管理經驗。
一、把握大方向,緊跟國家政策,培養社會需要的高職學生
新形勢下的高職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存在宣傳力度弱化,缺乏規范導向,高職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感不足等問題。作為班主任,一定要把握好大方向,緊跟國家政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重點抓好高校學生的意識形態教育。加強和改進高職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指導地位,加強愛國主義、歷史傳統教育,借用民族文化藝術推動主流意識形態的建構,用濃郁的校園文化熏陶高職學生,并注重主流意識形態教育與非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整合,開展一系列的班團會活動。這樣才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二、把握學生特點和思想軌跡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前提
班主任及時把握學生特點和思想軌跡是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依據,是增強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有效手段,是了解和滿足學生需要的過程。
針對學生不同的成長階段,我采用了集體座談、走訪宿舍、個別談話的方式及時獲取了大量的學生信息。
大一,學生的特點是有“三性”(盲目性、服從性、可塑性)“三差”(自我管理差、適應能力差、自學性差)。對此,我將工作重心放在了理想教育、學習目的教育等適應性教育上,幫助學生實現自身心理的轉變。
大二,學生的特點是對周圍的環境比較熟悉,思想活躍,接受的社會信息比較多,往往容易出現專業思想動搖的問題。這一階段,我重點對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鼓勵學生刻苦學習,完善知識結構,提高適應能力,全面發展自己。
大三,學生的特點是思想趨于成熟和務實,對個人的前途考慮得比較多。根據學生的具體實習情況,我利用網絡加強與學生的聯系,加強紀律教育,抓好就業指導,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
三、創造優良班風、學風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保證
(一)班風建設
1.班級骨干建設
培養學生黨員、干部是建設優秀班集體的組織保證。選拔、培養和使用好學生骨干,是班級建設的關鍵一環,也是輔導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使班級形成堅強團結的領導核心,我采取了積極培養、認真考察、慎重選拔、大膽使用、勤于督導、嚴格要求、定期輪換的方式,堅持民主與集中相結合的原則來培養班級骨干。
大一開學初,年級中設立了年級組,下設年級長、學習組和生活組,各組由每班學生黨員、班長、學習委員和生活委員、宿舍長組成。學習組的職能是在年級中開展學習經驗交流等活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生活組的職能是關注學生的生活,深入了解貧困生的情況,及時給予幫助,營造“家”的氛圍。這樣設置的目的是:一方面,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干部在班級建設中的主體作用,讓更多的學生黨員、干部成為學校政策上傳下達的宣傳媒體,從而使年級中形成有利于維護集體利益的正確的輿論環境;另一方面,加強宿舍歸宿感和班級歸宿感,以此來推動年級文化建設。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樹立良好的學風、班風方面,充分發揮了學生骨干的主力軍作用。
(2)增強了學生骨干在校紀校規方面的學習和主動參與管理的意識。
(3)以年級中開展評優活動為契機,營造了學生骨干主動參與的競爭氣氛。
(4)在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方面,發揮了學生骨干的主人翁作用。
2.凝聚力建設
要建設一個團結友愛、朝氣蓬勃的集體,在班級形成之初,就要不斷強化和深化班集體意識,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這一方面,班主任要鼓勵學生開展特色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
3.宿舍文化建設
宿舍文化建設是班級建設的有效載體。宿舍不僅具有生活功能,還具有幫助學生自我教育的功能。良好的舍風能使其內部成員受益,而且為學風、班風的建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學生宿舍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休息場所,同時也是育人的重要陣地。
大一開學初,學生所在宿舍樓內成立了學活小組,主要職責是及時反映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各種情況、要求和意見,為學生提供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服務,協助輔導員排解寢室、學生間的矛盾。大二時,在宿舍內開展了“一幫一學習互助”和“文明舍風”評比活動。大三時,在學生黨員所在宿舍門上懸掛“黨員宿舍”標志牌,擴大了黨支部的覆蓋面,增強了輻射力,充分發揮了學生黨員的引領作用。
引導和幫助學生建設文明宿舍是日常教育管理的一個切入點,由小到大,以舍風帶班風和學風,形成良好的局面。
(二)學風建設
1.提出奮斗目標,明確努力方向
根據學校專業和班級自身的特點,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總體發展規劃,然后確定每一學期的分目標,用學風建設的長遠目標和近期目標把幾十顆心凝聚在一起。
2.以第二課堂為平臺,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利用第二課堂,積極開展學風創建活動,從而找準學風建設的著力點。課外科技活動是高校搭建第二課堂,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重要支撐,是學生進行素質拓展的資源依托,是課內教學的重要補充和拓展,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
針對學生的專業特點,在大一、大二時,年級中開展了沙龍活動。我利用學院的資源請專業教師給學生做講座,請優秀學生座談等,對學生進行了理想教育、學習目的教育、專業思想教育,鼓勵學生刻苦學習,完善知識結構,提高適應能力,全面發展自己,同時為大三參加課外科技活動做準備。在大三時,鼓勵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活動,培養學生的專業科研意識,在年級中營造了一種良好的學術氛圍,有效推進了學風建設。
3.“以評促建,重在建設”,實施班級建設評優機制和單項獎勵機制
每學期抓住獎學金評定和各項評優工作的契機,一方面促進了各項評優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另一方面以評促建,積極推進了學風建設。
在評定過程中,學校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給所有班級發放了獎學金評定細則以及各項評優的細則,使每一位學生了解評定過程和要求,使學生嚴格按照這一細則,經過學生自評、互評等程序,進行獎學金評定及各項評優工作。并在每學期召開的年級總結會上,評選出學習標兵班級和個人,肯定了學生在一個學期各方面取得的點滴進步,使班級建設出現積極進取、勇于創新、互相學習、全面提高的良好局面。同時,通過每學期的年級總結會對先進集體的建設及個人的經驗進行總結推廣,抓點帶面,推動了班級學風建設上新臺階。
(三)貧困生工作
高校收費并軌以來,貧困生日益增多,是高校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也是易出現心理問題的群體。如何解決貧困生的問題日益突出。在開展貧困生工作過程中,我把解決貧困生經濟上的困難與思想教育相結合,注意采取針對性的貧困生資助途徑與方式。
在開學之初,要求生活組的學生深入到學生當中進行調查和了解,及時掌握經濟困難學生的真實情況,為其提供盡可能的幫助,在情感上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照顧。為了做好“獎貸助補減體系”工作,制定出貧困生的評定細則,由生活組的成員與班級骨干組成評定小組,根據評定細則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投票評議,從而更準確、及時地了解到各個班級貧困生的情況,同時增加了獎貸補助工作的透明度。
總之,班級管理是一項復雜而煩瑣的工作,同時又是一門管理藝術。班級日常管理有自己的客觀規律,同時又千變萬化。班主任在緊緊把握國家政策的同時,要發揮工作中的獨創性,以順應新形勢的發展,創造出更多班級日常管理的新辦法、新經驗。
【參考文獻】
[1]王麗霞.班級文化建設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3.
[2]盧妍宇.班級文化建設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5.
[3]景安琪.淺談高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性[J].亞太教育,2016(21):209-210.
[4]李幽然,李燦,張彥花.高職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與反思[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02):45-48.